①在中国北方,沙尘暴是短期或中短期的灾害性天气:沙尘暴在其源区造成地表严重风蚀,使土壤荒漠化;在降尘地区造成严重空气污染,容易诱发眼睛和呼吸系统的疾病,甚至造成户外活动的人畜伤亡;沙尘暴会使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运输;还会对建筑物和水利设施造成污染和损害……
②沙尘暴也是大气层中规模最大物质和能量迁移过程之一。2006年4月16日至18日,北方地区曾出现一次强沙尘暴,致使北京一夜总降尘量达33万吨。2010年3月12日,源于新疆和田的沙尘暴,侵袭的地区面积达320万平方公里,3月20日袭击北京,使机场的能见度降低到不足800米;3月22日抵达台湾高雄,当地最高的建筑物被沙尘笼罩,以致模糊。
③大量沙尘在大气层中的输运会影响全球的天气演变,并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但是也有某些积极作用:以沙尘为核心的气溶胶能够反射相当部分的太阳辐射,从而抵消由于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大气层温度升高。撒哈拉沙漠的尘埃可随上升气流漂移到7000公里以外的大西洋和南美的亚马孙地区,而富含矿物成分的沙尘滋养了亚马孙的热带雨林。在澳大利亚形成的沙尘可漂移3500公里到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滋养马来西亚丘陵地区的土地,这是马来西亚热带雨林繁茂、植物品种众多的重要原因。在西亚和中国西部产生的沙尘暴可在大气层中航行10000公里,降落在北太平洋、遍及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之间的海域,尘埃中丰富的矿物质是该海域浮游生物的营养物,而这些浮游生物又是渔业资源的饵料来源,由此滋养了北海道渔场。
④另外,沙尘呈碱性,可以中和水蒸气中的酸性成分(二氧化硫等),对抑制酸雨有一定作用。
1.第③自然段使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2.第④自然段中加点的“一定”有什么表达作用?
3.读完全文,你对沙尘暴有怎样更深刻的认识?请作简要分析。
李愬至唐州,亲行视士卒,伤病者存恤之,不事威严。或以军政不肃(整肃)为言,曰:“吾非不知也。袁尚书专以恩惠怀(安抚)贼,贼易(轻视)之,闻吾至,必增备,吾故示之以不肃。彼必以吾为懦而懈惰,然后可图也。”贼果轻愬名位素微,遂不为备。
李愬谋袭蔡州,遣马少良将十余骑巡逻,遇丁士良,与战,禽之。士良,元济①骁将,常为东边患,众请刳其心,愬许之。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愬曰:“真丈夫也!”命释其缚。士良乃自言:“昨日力屈,复为公所禽,亦分死矣,今公生之,请尽死以报德!”愬乃给其衣服器械,署为捉生将。
李愬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李愬将攻吴房,诸将曰:“今日往亡。”愬曰:“吾兵少,不足战,宜出其不意。”遂往,克其外城,余众保子城,不敢出。愬引兵还以诱之,淮西将孙献忠果以骁骑五百追击其背。众惊,将走,愬下马据胡床②,令曰:“敢退者斩!”返旌力战,献忠死,贼乃退。
【注】①元济:指叛将首领吴元济。 ②胡床:室具。
1.选出与“请尽死以报德”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欲辱之,何以也 B. 何以都不闻消息 C. 愬引兵还以诱之 D. 吾故示之以不肃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李愬以“不肃”示贼军,目的在于诱导贼军轻敌,不做防备。
B. 李愬先要杀丁士良,后又重用他,可见李愬是一个爱将才的人。
C. 李愬亲自询问投降士兵,可以看出他善待战俘,宽厚仁慈的品性。
D. 李愬出其不意攻打吴房,并严令部下不许后退,充分表现了李愬用兵的机智与勇武。
3.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①将 ②禽 ③生 ④走
4.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
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 《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过程中,着重控制了关键程序。
B. 排球是一个集体项目,与其他运动是不一样的,教练员需要不断摸索,中国队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到理想的配合。
C. 如同拥有士兵的多寡不是判断将军英明与否的尺度一样,智商也不是衡量聪慧与否的标准。
D. “国宾导游”肩负翻译、导游等多项角色于一身,专门负责接待政府部门外宾和内宾、会展团队和重点团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B. “这些网络游戏就是化了妆的魔鬼,是在教唆犯罪。”一位参加过网络游戏测评的教育界人士义愤填膺地说。
C. 在新农村建设中,某些地方政府不是因地制宜,而是大拆大建,把好端端的民心工程变成了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D. 索契冬奥会上,与短道速滑带来的激情不同,花样滑冰的别样舞美给观众一帆风顺的感受。
对下列统计资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某省的一份调查显示,76%的学校已经制定五年以上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超过20%的学校在2000年以前就自觉开始制定五年以上中长期发展规划,在省教育部门要求下制定五年以上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占到近56%;有20%以上的学校正在着手制定五年以上中长期发展规划。
A. 制定五年以上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
B. 上级行政部门在学校制定五年以上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
C. 制定五年以上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得到了大部分学校的拥护和执行。
D. 部分学校在五年以上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上还存在犹豫观望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