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发挥联想和想象,以下面的文字为开头,续写成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自习课上,同学...

发挥联想和想象,以下面的文字为开头,续写成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埋头复习。突然,一声哭泣打破了教室的安静。我抬头往哭声传来的方向看去。

提示:先把以上文字抄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中方格的开头,然后再续写。

要求:①包括已提供的开头,不少于600字;②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可用类似“李××”、“小张”等形式来代替;③不得抄袭。

 

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埋头复习。突然,一声哭泣打破了教室的安静。我抬头往哭声传来的方向看去。 我觉得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小明,因为班里哭得最多的就是他。我一回头,蒙了个正着,果然是小明在哭。隔着那么远,我也能看见他是为什么哭,是因为我看见小明捡起了掉在地上的钢笔。原来小明的钢笔被同学摔坏了。 同桌们也都在看,我说了一句:“不就是一支钢笔嘛!十几块钱买一支就行了”。我的同桌却反驳我说:“那支钢笔对我们来说再买一支就可以了,但是对小明来说,那只钢笔可就珍贵啦。” 我好象听懂了那么几句,后来才知道那支钢笔已经有五十年历史了,是小明爷爷60年代时用过的,很珍贵。论年龄比我妈还大呢! 这时,老师来通知放学,看见小明哭,老师问:“怎么了?”......“原来是这样。”老师批评小光说:“弄坏人家钢笔干什么?!这支钢笔有50年历史了,你知不知道?!”接着又安慰小明说:“换个笔头就行了,别哭了。” 我想,摔坏了这么珍贵的东西,小明会不会挨家里人批评啊?心里也不由地担心起小明了。 【解析】本题考查叙写作文。命题者要求“发挥联想和想象,以下面的文字为开头,续写成一篇记叙文”,写作前一定要读懂命题者给的开头,自习课突然传来哭泣声,我抬头往哭声传来的方向看去。下面叙写的内容应该是“我”看到了什么,可以描写“我”看到的场景,也可以由看到的场景,想到什么或者回忆了什么。注意要写记叙文,可以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 【点睛】写记叙文要注意: 1.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2.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3.让人物自我表演。 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夜能走多远

①那年我高考落榜,心情很糟。我想出去打工,挣点钱给父母,或许那样能弥补我对他们的愧疚。父亲说:“等把地里农活儿忙完再做打算吧。”

②那时候麦子已经收完,妈妈却病倒了,我家还有一块地没种上苞米。夜里下了一场透地雨,正是种苞米的良机,第二天中午,我和父亲出发了。

③种子盛在塑料桶里,父亲刨坑我点种子,每个坑两粒种子。农历五月毒辣辣的阳光似乎要把昨夜的雨水全部收回,地面热得像蒸笼。我汗流浃背,父亲也直喘粗气。太阳落山的时候我已经筋疲力尽,口干舌燥。我们还有四垄地没种完,种子却用光了。

我如释重负地对父亲说:“正好天快黑了,咱们收工,明天再带种子来吧。”父亲没说话,把锄头藏在地头的麦秸垛里,我们回家了。

⑤回到家,我喝了水,躺到炕上想先美美地睡上一觉,却看见父亲又在弄苞米种子,就问:“不是明天才下种吗?干嘛现在就准备?”父亲笑着说:“这块地今晚必须种完,否则将来会欠收。”我觉得不可思议,不就差一宿吗?父亲说:“我们打个盹儿,一宿就过去了,但是种下去的种子不睡觉啊,同地块的苞米晚种一宿,产量差别可就大了。”

⑥见我半信半疑,父亲指指屋檐下挂的苞米说:“你看吧,这些和囤里的都是这块地的收成,前后就差一天。”我拿起檐下的苞米穗与囤里的比了比,短3厘米左右!我又拿了几个比较,无一例外,檐下的苞米个头普遍偏小!

⑦原来,去年这片地还没有播种完,突然下了场雨,无法干活,地北头这5垄地比其他地块晚种了一天。

⑧我被这个事实惊呆了。父亲说:“大片的玉米同时吐蕊秀穗时,晚种的这几垄还未吐蕊,错过了最好的授粉期,所以收成差了许多。”没想到,短短一天差别如此明显。

⑨一个黑夜,一个白天,对于我们人类只算一个片刻,但是对于生命周期只有70多天的苞米,的确是一个不短的时间。我们看似漫长的人生不也像一粒种子般短暂吗?刚开始就落后别人一步,如不努力追赶,到后来就像檐下的苞米一样……那天傍晚,我和父亲又回到田里,把那片地全部种完,回到家时已经满天星斗。

⑩那年秋天我没有外出打工,而是选择了复读。经过一年的努力,我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一晃12年过去了,我有了稳定的工作,而与我一样落榜后来却外出打工的几个同学,如今还辗转在烈日下的工地上辛苦地劳作,经常为讨要工钱而苦恼。

那些装满了理想与希望的种子,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分,早已迈开了“人生”的脚步,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

1.第⑧段中说“我被这个事实惊呆了。”请概括“这个事实”的内容。

2.根据全文内容,说说题目“一夜能走多远”有什么含义?

3.按要求赏析词句。

(1)第③段中“农历五月毒辣辣阳光似乎要把昨夜的雨水全部收回,地面热得像蒸笼。”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第④段“我如释重负地对父亲说:‘正好天黑了,咱们收工,明天再带种子来吧。’”句中“如释重负”用得好,好在哪里?

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5.从最后一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朱自清《春》全文,回答下列小题。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文章具体描绘了五幅春景图,请仿照示例,在其余横线上分别填写一个恰当的动词,来概括每幅图景的内容,表现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报  春 → 花_____春 → 风_____春 → 雨_____春 → 人_____

2.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在第⑤段中,作者是从哪几种感觉上来描绘春风的?突出春风的什么特点?

4.最后一句“领着我们上前去”有何作用?请从文章结构和作者的感情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蒲松龄《狼》一文,完下列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而两狼之并如故_____________  (2)场主积其中__________

(3)其一坐于前_________________  (4)狼亦_____________

2.下列前后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剩骨    一狼得骨    B. 后狼止前狼又至    学时习之

C. 恐前后受其    盖以诱    D. 一狼径    相委而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读了本文后,从狼和屠户两个不同角度,你分别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颔联历来受到很高评价,“阔”和“悬”用得极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题文)课外名著阅读。

(1)下面关于文学名著的内容或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

A.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一生创作了《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大量优秀童话作品。

C.猪八戒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样子。

D.唐三藏在花果山救出孙悟空,在高老庄收服猪八戒,在流沙河又收服沙和尚。从此,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取经。

(2)下面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裙钗”指的是谁?其因何事“恨泼猴”?猴王又为何“有意说亲由(即缘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