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 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

文言文阅读。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 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一/犬坐于前

B. 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恐前后受其              (2)其一坐于前

(3)目似瞑,暇甚            (4) 一狼径

3.下列语法现象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止有剩骨”中“止”是通假字,通“只”,副词。

B. “投以骨”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应理解为“以骨投之。”

C. “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之”和“禽兽之变诈”中的“之”用法是一样的。

D. “一狼洞其中”的“洞”是名词用作动词,指打洞、挖洞。

4.翻译下面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你从这则故事受到了哪些启示?

 

1.A 2.(1)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2)像狗一样(3)神情(4)离开 3.C 4.(1)骨头已经扔尽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狼狗狡猾的,但一会儿工夫就被杀死了。禽兽的狡诈手段又有多啥呢?只不过增添笑料罢了。 5.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意同即可) 【解析】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 年代:清 参考译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A项正确;B项应为: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C项应为: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项应为: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选A。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敌”在这里是动词,“攻击”的意思。“犬”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法现象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理解相关的语句的意思,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即可。C项有误,“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禽兽之变诈”中的“之”是“的”的意思。 4.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故”“黠”“变诈”“止”是此题中的关键词,一定要解释准确。 5.本题考查对狼的形象的概括及文章主旨的归纳。解答分析狼的形象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等句子可以看出狼的贪婪、凶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写出了狼的狡诈阴险。文章的主旨要结合故事的意义来归纳。本文可以从狼的失败来概括,也可从屠户的胜利来概括。如: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 点睛: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阅读

十一月四日风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对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风雨大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 颔联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 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地感染力。

D. “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3.请对“夜阑卧听风吹雨”作简要的赏析。

 

查看答案

(1)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潼关》谭嗣同)

(2)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诫子书》诸葛亮)

(3)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观沧海》曹操)

(4)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5)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6)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7)刘禹锡的《秋词》一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别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新年快到了,同学们纷纷利用短信、QQ或者微信给老师发去新春祝福,其中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赵老师,感谢你一期来的教育和关怀,虽然你骂过我,但我大人不计小人过,早原谅你了,值此新春佳节之际,祝全家幸福!

B. 嗨,miss  Liu,恭喜发财,红包拿来!(*^__^*) 嘻嘻……

C. 尊敬的王老师,我从一个内向、没主见的男孩,变成活泼开朗的少年,是与你的悉心教育分不开的。衷心感谢您,敬祝新年快乐!

D. 老李,请原谅这样叫你,其实我们早就这样叫你了,过年了,快乐开心哟!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当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所写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杨柳风”指的是春风。

B.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均是儒家经典著作,被称之为“四书”,其中的《论语》首创了语录体散文形式。

C. 《藤野先生》、《二十四孝图》、《五猖会》《阿长与山海经》等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 素有“秋思之祖”之称的元曲作家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所写的“小桥流水人家”与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一样,都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表达自己浓烈的思乡之情。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       的人,一个       的人,一个        的人,一个        的人,一个        的人。

有道德脱离了低级趣味高尚有益于人民纯粹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②①⑤④    C. ①⑤②④③    D. ③⑤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