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猎人与狗 余显斌 茫茫沙漠,蠕动着两个小黑点: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猎人与狗

余显斌

茫茫沙漠,蠕动着两个小黑点:一个是猎人,一个是猎狗。他们被困沙漠,已经整整四天了。他们有肉干,可是,水已经不多了。猎人望望猎狗,舔舔干裂的唇。猎狗望望猎人和那水囊,也舔舔舌头。

这是北方大沙漠,千里纵横,沙砾无边。在这里,生命就如一蚁,随时都有被天地捻碎的感觉。想到这儿,猎人禁不住打了个冷战,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夕阳慢慢落下,浑圆,血红,十分壮观。可是,猎人已经没了观看夕阳的兴致。月亮升起,沙漠很静,只有几颗星,在偷偷窥视着人间。其余的一切,都睡熟了。

猎人嘴里打着鼾声,悄悄坐了起来,手腕一翻,亮出一柄匕首。眼光,锥子一般,扎向猎狗。杀了猎狗,以它的血为饮,走出沙漠。他想。

即使不杀它,它也会渴死。他在心里安慰自己。

他举起匕首,又停下。这是一只有灵性的狗,一次,在雪山上,他晕倒了,是它拖着自己,硬是从死亡边缘将他拖了回来。

可是,不杀它,又怎能走出这沙漠呢?再说,一整天,这狗都望着自己的水囊,它可能在打水囊的主意。他不断给自己寻找下手的理由,终于咬咬牙,再次举起了匕首。

月光下,猎狗停止了鼾声,眼角滚出两滴泪水来,大大的,银钻一样。他心头一抖,匕首“哐啷”一声落在地上,抱住猎狗,泪流满面。

天慢慢变亮,一轮烈日又暴晒在沙漠上。

他和它,在沙漠上蠕蠕而动。终于,他们不动了,都趴在那儿大口大口地喘息着。水囊中还有一口水,但他舍不得喝。

猎狗突然耸耸鼻子,有气无力地叫了两声。见他不动,它跌跌撞撞跑过来。他一惊,心想,狗东西,果然来抢水了。可是,这会儿,他已经没有一点儿力气了。

猎狗跑过来并没有抢水,而是撕扯他的衣服。他不动,动不了。他的心中,一股寒气透骨袭髓。这猎狗,看样子和他想的一样,想吃掉他,使自己活下来。他没杀它,看样子,它却准备咬死他。恐惧,灌满了他的双眼。

猎狗并没咬他,扯了一会儿,扯不动他。突然,它叼起水囊,转身跌跌撞撞跑了,跑向沙丘。

“停下!”他喊,声音如丝。

猎狗没停,转身望望他,仍朝沙丘跑去,一跌一撞的,喝醉了酒一般。

“停下,我——开枪啦——”他喊,用尽力气。

猎狗没停,仍在跑着,已上了沙丘顶。“啪”的一声,枪声响起,在空寂的沙漠上久久回荡。猎狗回过头,望着他,叼着水囊缓缓倒下。

击毙猎狗,他鼓起最后一点力气,移动着身子,一寸一寸移向沙丘。好在沙丘不大,他终于爬到沙丘上,顿时呆住了:沙丘后,有一片青草,青草中间,汪着一塘小小的清泉。

猎狗鼻子灵,嗅着水源了,来拖他,拖不动,就想了一个办法,叼走水囊,引他来追。可惜,没引来他,却引来了一颗子弹。

他跪下,抱着猎狗,号啕大哭。

1.用简洁的语言,按要求概括故事的内容。

开端:沙漠中,猎人为了自保,想要杀死相依为命的猎狗。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猎人愧对猎狗,放声痛哭。

2.“猎人望望猎狗,舔舔干裂的唇。猎狗望望猎人和那水囊,也舔舔舌头。”句中加点词语“舔舔”反映出了什么?这个动作对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3.“这是一只有灵性的狗,一次,在雪山上,他晕倒了,是它拖着自己,硬是从死亡边缘将他拖了回来。”这句话从记叙顺序来看,属于什么顺序?有何作用?

4.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篇小说篇幅短小,但情节跌宕有致。猎人要杀狗还是不杀狗的矛盾心理,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B. “不杀它,又怎能走出这沙漠呢?”运用反问,强调了猎人为了自保,想要杀猎狗的心理。

C. “猎狗停止了鼾声,眼角滚出两滴泪水来”,从这个细节的暗示中可看出,猎狗已意识到主人要下毒手。

D. 猎人参照人类在此情此景下常用的处理方式,于是做出了枪杀猎狗的决定,因此,猎人的行为应该得到读者的理解。

 

1.猎人在放弃两次杀死猎狗的机会后,最终枪杀了猎狗(意思对即可)猎人发现猎狗叼走水囊,是因为要将猎人吸引到它所发现的水源地(意思对即可) 2.说明人和狗都口渴,都需要水。为下文猎人猜疑猎狗会抢水、枪杀猎狗作铺垫。 3.插叙,记叙了猎狗对主人的救命之恩,突出了猎狗的智慧与对主人的忠诚。与下文主人枪杀猎狗形成对比,褒贬分明,突出主旨。 4.D 【解析】 1.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猎人”为陈述的主体。概述出与“猎人”与“猎狗”之间发生的事件。注意,此题答的是故事的发展和高潮部分,“发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展到发生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2.试题分析:考查词语的表现力。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舔舔”属于叠词的使用,也是细节描写。从文中上下文的内容看,人和狗都需要水。这为下文猎人猜疑猎狗会抢水作铺垫。也解释了后文杀死猎狗的原因。 3.试题分析:考查记叙的顺序。从文中上下文的内容看,此属于插叙。内容上:记叙了猎狗对主人的救命之恩;揭示了猎狗的智慧与对主人的忠诚的品格;突出了文章的主旨。结构上:与下文主人枪杀猎狗形成对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点睛:插叙的作用。(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3)使文章脉络清晰。(4)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5)突出主题。(6)为下文做铺垫。(7)突出中心思想。 4.试题分析:作者对猎人的行为是愤慨的。作者的讽刺对象,不仅是猎人,还有所有不懂得尊重动物生命、缺少仁爱感恩之心的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

[注释]①欻():忽然,突然。②蚤:通“早”。③昧爽:拂晓,黎明。④逡(qūn)巡:有顾虑而徘徊不前。⑤罹()遭遇祸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屠人肉归____

担上肉____

屠尾行数里____

④仰首细审____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②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

3.[甲][乙]两文中的两只狼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4.[甲][乙]两文中的两个屠户,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5.[甲][乙]两文的最后一段都是什么表达方式?都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6.[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歌三、四句所呈现的画面。

2.从“一点萤”到“满河星”,诗人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你看那水性的君王,愚迷肉眼不识妖精,转把他一片虚词,当了真实,道:“贤驸马,你怎的认识这和尚是驮公主的老虎?”那妖道:“主公,臣在山中,吃的是老虎,穿的也是老虎,与他同眠同起,怎么不认得?”国王道:“你既认得,可教他现出本相来看。”怪物道:“借半盏净水,臣就教他现了本相。”国王命官取水,递与驸马。那怪接水在手,纵起身来。走上前,使个“黑眼定身法”,念了咒语,将一口水望唐僧喷去,叫声:“变!”那长老的真身,隐在殿上,真个变作一只斑斓猛虎。

(1)选段中“那怪”是什么怪?“公主”指的是谁?

(2)唐僧被妖怪变成斑斓猛虎,白龙勇战妖怪,负伤撤退,八戒又打不过妖怪,此时悟空和沙僧身在何处?后来如何转化危机?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的顺序已被打乱,其调整后的正确句序应为:________

①这可能是为了避免自身受到食肉动物袭击的原因。

②鹅见了生人就会大叫的特点来源于其生物习性。

③长期以来,农家喜养鹅守夜看门。

④当然,鹅的警觉性还表现为容易受惊吓、易惊群等。

⑤在进化过程中,鹅形成了警觉性高、听觉敏锐、反应迅速、叫声响亮的特点。

⑥特别在夜晚,稍有响动鹅群就会高声鸣叫。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在期中考试中考出好成绩,同学们在复习中积极发现并弥补各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缺漏。

B. 秋天的无锡,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季节。

C. 能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关键在于博览群书。

D. 在沈老师耐心地指导下,让张爱嘉同学成功地制作出了一盏孔明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