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一路上有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请以“一路上有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一路上有你 曾经在一个网站上看到这样的投票:有没有陪伴你度过8年以上的物品?有选择手表有选择戒指的,更多的人选择没有。我选择其它,并批注:月亮。 人总是喜新厌旧的,面对事物久了也就倦了,偶尔有些你很喜欢很舍不得的东西,当它寿命将尽,无法再为你服务时,你也只好忍痛割爱。毕竟你对它的喜欢和它对你的耐性不成正比。 而我爱的,我坚信它不会弃我而去。 我牵着她得左手他得右手,皎洁的月光下还有影子伴随着我们,走走停停,它不紧不慢地跟着,我问她:“为什么会有影子?”她摸着我的脑袋说:“因为你遮住了月光照在地面上。”“那我们走开点,不要遮住。”我换了个位置,影子还在,我拼命的跑啊跑,月亮一直跟着我,影子依旧还在,我实在忍不住了“哇”地一声就哭了“它怎么这么讨厌,总跟着我干嘛!”他笑了:“傻瓜,它只是在守护你,以后你不会孤单了......” 他们走了,在另一个城市为我的未来打拼。 现在的夜晚只剩我一个,抬头它还在,低头它也没离开,天空另一端,他们也会像我一样在思念嘛,虽然不在彼此身边,但我们看到的是同一个月亮,血液流淌,也许我并不孤单。 想到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想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想到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想到这些,我想我能体会他们的所有思念。月亮,也是我的想念。 感谢天感谢地,感谢月亮影子和你,陪伴我不离弃。 【解析】试题分析:该作文为命题作文,题目之前没有提示语,这为学生在选材立意方面增加了一定难度。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语“一路”和“你”,一路可以是现实生活的道路,也可以是比喻义,如:人生路等。这篇作文就是写一个对于我们成长具有很大影响的人或者事物,写作时,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挖掘生活中富有“闪光点”和影响力的素材。这里的“你”,可以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物,最好是第二种思路,更容易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文章可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点睛: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注意选材精当。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才能写出感情或论述得透彻。写作时,最好采取“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小事情揭示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最后,语言要准确通顺,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别把我当陌生人》完成下列小题

⑴“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

⑵去年夏天,我坐火车去新疆开会。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出发前,家人这样反复叮嘱我。

⑶刚走进包厢时,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这一路上要面对些什么人。一个男人进来了,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儿。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她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⑷晚上10点多,我锁好门,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躺下。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在似睡非睡中,我听到了扭动门锁的声音,接着,“哗啦”一声,门被打开了,我猛地打了个机灵,紧张不已。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我看到那是一个身材高大,样子凶悍的男人。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头皮发麻,浑身哆嗦。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来。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喝一声:“干什么的?”

⑸“我,我上车呀。”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接着他把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

⑹早晨醒来,我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在。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过几次,回来后,我都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心无大碍。

⑺包厢里,两个孩子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担心遭到拒绝,又忍住了。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⑻“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对我说。

⑼我笑了笑,赶快从上铺下来,和孩子们玩了起来。“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连忙接过荔枝,轻轻地说了声谢谢,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

⑽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包厢里的每个人都伸手接着,小姑娘笑了起来,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 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

⑾于是,我们的小包厢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抱着她,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我,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⑿第三日清晨,快到终点站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车停了,人们如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就要和他们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去。

⒀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1.请根据提示,将选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刚进包厢时,忐忑→深夜包厢门被打开时,___________→想给孩子零食时,_________→快到终点站时,_____________→ 与小姑娘分手时,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⑼自然段写“我”的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原因是什么?

3.结合语境,品析词句。

①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品味带点的词)

②“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赏析句子)

4.请说说本文开头段和结尾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5.文章的题目“别把我当陌生人”你是怎样理解的?读完文章你有何感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梧桐树

(1)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2)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3)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4)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5)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1.通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的填空。

时间变化

树的容貌

作者情感

春尽夏初

欣喜

绿叶成阴

赞叹

秋天

 

 

2.第(3)段抓住梧桐树叶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第(4)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4.文章几次直接引用了古人的诗句?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下面是对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然和艺术是不能被占有的,就像邻居种了树,虽然拥有,却不能看到树的全貌;

B. 自然与艺术只有用心去发现感受,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也才能真正为自己所拥有;

C. 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对教育的独特感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D.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艺术的审美见解,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查看答案

阅读明朝刘基的《窃糟》,完成下列小题。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②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③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④,弗得。有仕⑤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注释】①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 ②驾:驾驭、统摄。 ③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 ④方:酒方。⑤仕:做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客有佛者_________   ②郁离子之曰 ___________                

③俄而雪_________     ④行甚远___________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昔 者 鲁 人 不 能 为 酒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

(1)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说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

1.这首诗写了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_____中可以看出。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有关“微信”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微信阅读被首次纳入调查,以下是部分调查数据。

用途

聊天、查看朋友圈中朋友状态

阅读新闻

阅读朋友圈中分享文章

阅读公共订阅号发布文章

微信支付

在公共号上进行订票、打车等

人数比例

80%

72.9%

67.1%

20.9%

15.3%

7.0%

 

 

 

 

 

 

【材料二】 清华大学“新体指数研究团队经过长期跟踪发现,微信内容快精短为特点,并呈现了短视频、纯干货、附带背景音乐等不拘一格、多元化呈现方式的格局。整体而言,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依旧是主体。

【材料三】 北京大学教授王余光认为,儿童阅读、学术阅读和经典阅读还是应该坚持纸质书。“微信主要功能是娱乐、浏览,我主张儿童阅读不要从微信阅读开始,对于孩子来说,微信阅读容易分散其注意力,不能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纸质书阅读才有让你不受干扰,一面看,一面思考。”

(1)从材料一中,你能看出时至今日微信的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吗?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否赞同材料三中北大教授的观点?请简要阐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