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 物质上的珍藏,给人一种踏实感;精神上的珍藏,给人一种甜蜜感。美丽的、美好的...

作文

物质上的珍藏,给人一种踏实感;精神上的珍藏,给人一种甜蜜感。美丽的、美好的,可以珍藏;真挚的、真诚的,可以珍藏。最温馨的珍藏是回忆,最难忘的珍藏是真情。

一纸贺卡,一张照片,一支钢笔,一枚邮票;一个微笑,一席话语,一缕思念,一次感动…经过珍藏,陶冶了人的情操,升华了人的思想。

请以“珍藏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明确文体,不能写成诗歌。

不少于500字。                

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点、校名、人名等。

 

珍藏的记忆 光阴飞快,若流水一般流逝着。转眼间,我都已经走过14个春秋。回首往事,在我脑海中,有一个人的记忆我始终挥洒不去。她如太阳,照耀着我的心灵。然而,同样是她,让我读懂了母亲。 若说父爱如山,那母爱则如水。她永远都是那么的细腻,那么的温柔。这不禁也让我想起了曾经的那一幕。 记得小学刚毕业,我如释重负,每天都出去玩。有一天晚上,我和同学玩到十点多才回家。当我满头大汗的推开家门的时候,看到妈妈站在门口,一脸着急的样子。我疑惑的问道:“妈,你怎么了。”妈妈看着我,很生气的说:“怎么才回来?都十点多了,连晚饭都顾不得吃了么?玩个没完没了了?万一出了事怎么办?”此时的我,还沉浸在欢乐之中,妈妈的训斥让我愣了一下,我迟疑的几秒,就冲着妈妈喊道:“不就是晚回来了一会嘛,我多玩一会不行。”说完,妈妈用伤心的眼神看了看我,转身就走了。我顿时明白自己错了,但是,看着妈妈的背影,我又没有勇气去和妈妈道歉,直接去睡觉了。 十一点多了,我的肚子咕咕叫个不停,好像在说:“主人,你怎么不给我吃饭啊!”我低头看了看我的肚子,又摸了摸,只好去找点吃的。我拿着手电小心翼翼的走到桌子旁,见桌子上有饭菜。我顿时高兴起来,迫不及待的坐在那里,管他凉的热的,先吃了再说。就在我把盖子拿起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小秘密——菜是热的。此时,我的头脑中出现了无数的小问号,我满怀好奇的拿起筷子,正准备吃的时候,灯突然亮了,我向后一扭头,看到了妈妈,我忽然明白了一切。我放下筷子,转身,站起来,朝着妈妈奔去,抱着妈妈。不知何时,咸咸的泪水已经流淌到我的嘴边。我抬起头,望着妈妈说:妈,我错了,我不应该向你吼的。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说:“没事了,妈妈也有不对的地方。梦雪,饿了吧,快吃饭吧。妈给你炒了你最爱吃的蒜苗炒鸡蛋。”我“嗯”了一声就去吃放,妈妈坐在一旁静静的看着我。又不知何时,泪水又再一次的悄悄的落下来…… 母爱就是如此,她永远都是那么细腻,那么无私,那么温柔。 珍藏着的记忆至今存在我心头,时间虽过去,但记忆却依旧在。记忆是一片灿烂的星空,每点星光,都闪耀着妈妈的叮咛。记忆是一本多彩的画册,每种色调,都流淌着妈妈的关爱。记忆是一首成长的歌谣,每个音符,都倾诉者妈妈的无私。……记忆是一颗颗珍珠,把生活的点点滴滴连缀成一串美丽的项链。 【解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以“珍藏___________”为题,可理解为:珍藏在我心灵的东西、情感、人物、事件等。再转换一下:记在我心里的一些美好的人或者事或者情。这样想,该题目的写作方向就打开了,写作难度就降低了。 本文适合写记叙文,开头先破题,解释说明“珍藏”是什么,为什么会被记住;文章的主体部分,就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写一件事或者一段情或者一个物;结尾使用议论抒情文字,再次点一下“珍藏”。 写记叙文时,因为题目中有“珍藏”这个词语,暗含着这是来自心灵的珍藏,所以,应该有心理体验,文章中一定要有大段的心理刻画,当然其他的细节描写方式也可以酌情使用。 可以在文前加一段优美的文字作为题记;也可以在文章中加入几个相得益彰的小题目;也可以把一般人使用的第三人称写法改为第一人称,等等。 【点睛】 一、认真审题,科学补题。 要认真研究文题中提示语的要求,吃透已经出示的半命题中词语的含义,明确半命题已有内容和自己待填内容的关系,从而补出合乎语法的词语或短语,与已有半命题构成完整题目。确定文题时,本着以下几个原则:(1)熟悉性。选自己熟悉的,你才能顺利地写下来。(2)个性化。选自己能感受到的东西,而不是从作文选中借来的东西。(3)新视角。当你看到题目想到的第一个构思,而大多数人可能也会想到时,就应回避这个构思。运用发散思维,将你想到的新视角、新构思罗列出来,再选择。确定构思之后,运用纵向思维,对题材开掘深一点。 二、扬长避短,掌握主动。 填题时要明确所填内容与自己特长的关系,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打破思维定式,补出自己熟悉的半命题,感悟最深的半命题,自己最有把握的半命题,最容易写出新意的半命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盘桓:徘徊,逗留。②遽:惊慌。③唱同“倡”,提议。④王同“旺”,指兴致正高。⑤承响:应声。

1.请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孙、王诸人并遽           

(2)公貌闲意

(3) 喧动不坐                 

(4)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众人即承响而回。

4.文中的谢太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联系文章内容概括回答。

 

查看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陈太丘与友        

(2)后乃至

(3)相              

(4) 下车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请写出两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

姜夔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  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1.诗歌展现了幽静怡人的湖上夜景,从恬风、              等景物可以看出。

2.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请等风来把黄叶吹落李淑娟

①一进陈家寨,就掉入了另一个岁月。四围被小山环住,如果俯瞰,冬日的它一定是个椭圆的大太阳,金灿灿地闪着光……这里曾经有个美丽的传说,谁家的女儿出嫁了,就种上一棵银杏树,所以,几乎家家,火山石堆积的院墙里,都会伸展出一棵两棵的金枝玉叶,不急不躁,不愠不火,静等风儿来把叶子吹落……在村里走着走着,就听哪儿响起一片喧哗“喔——”……寻声看去,喔哇!但见一树的黄叶簌簌落下。片片碎金铺落的地面,在蓝天阳光下闪眼。

②陈家寨景色是迷人的,移步换景,绝不雷同。拐弯处,小巷里,总能给人惊喜。它永远是在画里的。如果不是那么多游人,陈家寨的清晨,黄昏甚至正午,都是沉静在意境里的。我们离开的早晨,街上没有人,车缓缓开出村外,太阳没有升起,金色却照亮了寨子,美得让人窒息。我们唯有惊呼,太美啦!

③陈家寨是慢慢的,这里的岁月静静。那天走在小街上,有车从跟前缓缓开过,街道窄窄,我避让路旁,司机开过时说,不急不急,慢慢来……多好,慢慢来,慢慢来是他们的生活。

④陈家寨是淳朴的。他们脸上带着笑。一进村口,来迎接我们的是房东主人,一位皮肤黝黑的24岁小伙子,帅得像演员。憨憨地笑,殷勤周到。他媳妇比他大一岁,美丽健康的小杨是位90后女孩,已然是两个娃娃的妈妈,有着与年纪不符的成熟、笃定。联系客人,做饭炒菜,摆摊,收拾客栈,红扑扑的脸上永远挂着笑。他们的厨房干干净净,青菜从地里摘回,肉是现杀的自养鸡。所有的清洗在院里,干净而清爽。那天,我们吃不完一大碗的蘑菇炖鸡汤,浪费可惜,请他们放好,说是晚上回来加上米线吃,帮厨的女孩马上说好,把碗端到厨房盖好。晚上如约回来,我们吃不下啥东西了。就让他们只加点青菜就好,年轻的(45岁)漂亮的婆婆,为我们加了足够的青菜热好端来,执意不收费用,还附送一小碟树上的寄生菜,很开胃(端菜的女孩说,看我们中午问当地人那是什么菜,所以送给我们尝尝)。实在过意不去,我硬放下5元钱离开。

⑤陈家寨是温良厚道的。清晨,我一人,背着相机,踏着霜,绕到村子外围,用了两个多小时,走走停停,远看,近观,踏足每个可能到达的角落,看村民的早晨。早早就有老婆婆在落满黄叶的院子挑选漂亮的叶片,编织花环,卖给游客。村东头,谁家儿子娶媳妇,三三两两的人们都往他家集中,议论着给多少红包,这家门口支起了烧火的大锅,院子里聚集了不少贺喜的人。见我好奇,有几个主动跟我招呼,告诉我他们在办喜事。路上总看见男人女人弯下腰捡拾地上的杂物,为给游人留一地纯粹金黄。最让人感动的是,看见游客拍照,他们总是快步跑开,或者停下脚步,避让出本是他们自己的空间,给游人留一个完全的画面。很多游客的咋咋呼呼,疯疯涌涌,越加反衬了村民的温良。

⑥说实在的,这美好的村子,本不该打扰。有游客扳着树枝摇晃落叶,为了拍照。我毫不留情地制止了他们的行为,人们,慢点吧,请等风来把黄叶吹落。像陈家寨人那样脸上挂着微笑,慢慢地留一份岁月的静好。

1.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笔底的陈家寨有什么特点?(答出三点即可)

2.段引用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何好处?

3.阅读第④段划“     ”的句子,指出这部分文字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他媳妇比他大一岁,美丽健康的小杨是位90后女孩,已然是两个娃娃的妈妈,有着与年纪不符的成熟、笃定。联系客人,做饭炒菜,摆摊,收拾客栈,红扑扑的脸上永远挂着笑。

4.联系全文内容,说说第⑥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暴怒无常的时候,母亲是怎样做的呢?分析这样做的原因。

2.品味下列语句,任选一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3.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结合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