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习题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习题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2)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间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人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阅读选文,联系全文说明的对象是           ,说明对象的整体特征是         ,属于        类型的说明文。

2.用“         ”线画出(1)(2)段的中心句。

3.(1)段中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作用是                                      

 

4.(1)段中“( )”处应填“鉴赏”还是“欣赏”,说明理由。

 

5.若将(1)段段末“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效果有什么不同?

 

6.(2)段结构特点是(  )

A. 总-分    B. 总-分-总    C. 分-总

7.(2)段中“务必使浏览者……完美的图画”,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四个讲究”构成排比,从全文看,与下面说明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8.(2)段中“务必、无论、总是、一切、决不”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9.这两段文字哪句话能概括全文的中心。

 

10.“图画”一词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A. 起总说的作用。    B. 起贯穿全文的作用。

C. “图画”两字贯穿全篇,是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D. 起游园林的向导作用。

11.正面能表述作者在介绍苏州园林时,采用的角度的一项是(  )

A. 作者亲身的感受。    B. 设计者和匠师们的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的统一。

C. 游览者亲自体验到的感受。    D.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感受。

12.引用游览者的话的作用是(  )

A. 三提“图画”。    B. 进一步介绍园林。

C. 证实作者的评价。    D. 为了强调共同点。

13.第二段第四句中的“一切”和“决不”在用词上有什么特点?

 

14.第二段所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是                          

 

1.苏州园林 整体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事物 2.中心句:第一段是“苏州园林是我国……标本”。第二段是“务必使游览者……完美的图画”。 3.作比较 突出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4.“鉴赏”是鉴别欣赏的意思,有比较之意。 5.原文强调的对象是苏州园林。 6.B 7.概括了苏州园林总的特点。给人以整体印象,是全文说明的中心。“四个讲究”概括下文分说的四点内容,和下文一一照应。 8.突出强调苏州园林是一幅完善的图画的特征 9.务必使游览者无论间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0.C 11.B 12.C 13.表达意思严密、准确,说明园林每一处,每一点上都能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毫无例外。 14.排比 引用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掌握以及对课文的分析能力。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苏州园林”是具体的事物,所以本文属于事物说明文,“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它的整体特征。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整体把握以及寻找中心句的能力。中心句是指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精彩而又体现中心的语句。整段话是围绕哪句话说的,这句话就是中心句。“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间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分别是这两段的中心句。 3.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运用。辨析说明方法首先要全面掌握说明方法的分类及各种说明方法的语言标志。从“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可以看出本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 4.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要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鉴赏”意思是鉴定和欣赏,有比较的意思。显然用在这里更合适。 5.此题考查学生对形式相似的句子的对比以及分析能力。“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这句话把苏州园林当作主体来写,体现了它的重要地位;而“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只是一句简单的陈述,没有强调的意思。 6.此题考查学生对段落层次的分析以及对结构的把握能力。此段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间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对苏州园林特点的总体介绍,这是总写;然后依次从“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方面进行说明,这是分写;最后用“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人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这句话来总结内容。故选B。 7.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中重点句子作用的分析能力。我们在分析句子在文章中作用时,应从结构、内容、艺术效果三方面考虑作用,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务必使游览者无论间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句话是说明的中心,是对苏州园林特点的总体介绍;四个“讲究”是分说的内容,与下文一一对应。 8.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 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务必、无论、总是、一切、决不”这些词语的运用突出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 9.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就是全文的中心。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10.“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所谓“文中”二字告诉考生应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并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图画”是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全文都是围绕这两个字来展开的。 11.这道题目考査对文章的理解,必须整体感知全文。“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中从“务必使游览者”可知是从设计者的意图的角度进行说明的;而“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人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是实际的效果,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引用史料或是诗句的作用的理解。说明文中常引用史料或是诗句,作用有二,一是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文学色彩,二是为文章提供有力的佐证。此题的引用就属于第二种情况,故选C。 13.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说明文赏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一切”和“决不”这两个词语说明无一例外,苏州园林的每个地方都是按照这个思路设计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四个“讲究”的内容构成了排比,“如在画图中”是引用的修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1) 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

2.(2)“‖”把上段文字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查看答案

按合理的顺序排列下列句子顺序的一项是(    )

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这是为什么?

③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⑤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A. ①②④③⑤    B. ①④②⑤③    C. ⑤①④②③    D. ⑤②③①④

 

查看答案

文学知识。

《苏州园林》是现代作家____写的一篇____文,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出发,用高度_____的语言,_____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____,又用生动而具体的语言,从各个方面____出一幅幅画面。

 

查看答案

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______

 

查看答案

指出下面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    )

A.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比较)

B.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略窄,宽8米。(列数字)

C. 咖啡驯化于15世纪,甜菜驯化于19世纪。(作比较)

D. 园蛛的丝细到只有一英寸的一万五千到二万分之一光景,比蚕丝细得多(作比较,列数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