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句子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下面句子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 风来了,荷叶为什么就不能迎风招展?谁规定了它的下场非得是宁折不弯?风让它欢欣、雨也让它喜悦,荷盘中的一汪水,被荷叶摇成一颗亮晶晶的玉珠。

C.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D.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B项中的“、”号不能用在两个句子之间。故答案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能盲目发展。(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做某件事情或处理一些事。)

B.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有高有矮,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C. 阿尔卑斯有的是重峦叠嶂,怎么看也不会穷。(连绵的山。山峰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

D. 李灵同学自出心裁设计制作的“救护衣”,在救助伤员时发挥了较大作用,受到医护人员的赞赏,展现了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用心裁剪。)

 

查看答案

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治宜,自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作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枝。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错别字

 

 

 

 

 

 

 

 

 

 

 

 

查看答案

划线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xiè)     (zhǎo)      赏(jiàn)    重峦叠(zhàng)

B. 亭子(tínq)    (dié)       墙(qì)      胸中有丘(hè)

C. (lòu)     (lí)        萝(téng)    俯仰生姿(zī)

D. (zhuó)    (1án)       漏(yán)     别具匠(xīn)

 

查看答案

本文语言生动准确,除了表现在词语运用上,还表现在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

请你品鉴下面的片段,也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介绍某种事物几个方面的特点。

【课文片段在线】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写法分析】片段中的四个讲究构成了排比句,突出了布局的特色,也加强了语势。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要由至少三个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在一起构成。

 

查看答案

课外阅读

北京的园林

①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她的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②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高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③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对称。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游廊,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在各个大殿、各个宫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大多分左、中、右三扇。殿内的梁柱高大,空间宽敞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④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对烘托气氛无不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梁上都有油漆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玩味。

⑤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那大红色的柱梁,十分庄重。当然,也有例外,潭柘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灰暗,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⑥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有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在依山傍水之处,建一座庙宇,半山腰修一座亭子,湖中建一座水榭。这时,可极少讲究对称,但考虑色彩对比却十分周到,山上的亭子要用金黄和大红的彩绘,水榭要灰暗些,庙宇要红墙绿瓦,显得庄严、肃穆。

⑦这只是我对北京园林粗浅的介绍,若想真正领略到其中的妙处,还是请您亲自来游览吧。

注:“吴带当风”是宋代郭若虚评价唐代吴道子佛像画的话,意思是吴道子画的衣带圆转,迎风飘举。

1.选文主要介绍了北京园林的哪些特点?

2.第③段中加点的“如此”具体指什么?

3.第④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一句中的“大多”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5.下列诗句中,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D.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