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课文第一至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1.阅读一、二段,请你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

阅读课文第一至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1.阅读一、二段,请你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2.“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与“技术”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3.第四段中“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一句中“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2)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5.认真阅读第六段,说说文中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景深效果是如何形成的。(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1.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不能。“艺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法,“技术”泛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艺术”包括“技术”且高于“技术”,本句这样写是为了强调苏州园林中假山的艺术美。 3.不能去掉。“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起限定作用。这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4.(1)作比较。通过从古到今其他中国建筑与苏州园林的比较突出“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2)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事例,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都在体现“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 5.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 【解析】 1.试题分析: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提取文本信息,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从分析标题入手。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②从关键语句入手。在中心句、总括句、过渡句等关键句中捕捉特征,筛选关键词。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③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内容要准确、语言要简洁。本题要筛选出表明苏州园林特点的关键语句作答。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这两个词语不能互换,是因为两者的内涵不同:“艺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法,“技术”泛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艺术”包括“技术”且高于“技术”,本句这样写是为了强调苏州园林中假山的艺术美。解答本题要对两个词语的含义进行辨析。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为了说明更加准确和严密,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副词。这句话中的“往往”指在一般的情况下,不排除特殊的情况,如果去掉,语气过于肯定。这个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点睛:解答词语能否删除的习题,一般解题方法:①表态(删还是不删)。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这个句子把苏州园林和古代建筑与一般房屋作了对比,这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2)这句话是列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具体地介绍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的特点。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第六段中的“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可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你们班想开展一次调查苏州园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果你是本次调查活动的负责人,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本次活动确定几种活动方式。(至少写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苏州水、苏州话和昆曲表现形式的特点。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苏州,这个自古以来的繁华之地,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滋润的。那一条条河港水巷如丝带般飘逸着,水就在那里温柔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渐渐地,这水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苏州人待人接物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水的好处。苏州人讲话是柔婉的,仿佛掺了蜜糖的糯米圆子,又如评弹和昆曲,听了让人感到无比惬意。昆曲最初的名字是“水磨腔”,可见,也是水的产物。她不像西方戏剧那样具有摹仿现实的写实性,她将生活语言的自然形态,化为了写意的诗歌艺术;将生活行为与表情的自然形态,化为了写意的表演艺术;甚至将生活中环境的自然形态,也化为了写意的布景艺术。水,有时是可以变为阳春白雪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__________

(2)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________

(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画线句都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①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鼎盛于清代,兴旺于明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近一百七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③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榜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第①句语序混乱,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存在语义矛盾,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句中存在词语使用不当的现象,应把“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 风来了,荷叶为什么就不能迎风招展?谁规定了它的下场非得是宁折不弯?风让它欢欣、雨也让它喜悦,荷盘中的一汪水,被荷叶摇成一颗亮晶晶的玉珠。

C.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D.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