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外阅读 北京的园林 ①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她的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课外阅读

北京的园林

①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她的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②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高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③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对称。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游廊,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在各个大殿、各个宫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大多分左、中、右三扇。殿内的梁柱高大,空间宽敞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④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对烘托气氛无不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梁上都有油漆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玩味。

⑤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那大红色的柱梁,十分庄重。当然,也有例外,潭柘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灰暗,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⑥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有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在依山傍水之处,建一座庙宇,半山腰修一座亭子,湖中建一座水榭。这时,可极少讲究对称,但考虑色彩对比却十分周到,山上的亭子要用金黄和大红的彩绘,水榭要灰暗些,庙宇要红墙绿瓦,显得庄严、肃穆。

⑦这只是我对北京园林粗浅的介绍,若想真正领略到其中的妙处,还是请您亲自来游览吧。

注:“吴带当风”是宋代郭若虚评价唐代吴道子佛像画的话,意思是吴道子画的衣带圆转,迎风飘举。

1.选文主要介绍了北京园林的哪些特点?

2.第③段中加点的“如此”具体指什么?

3.第④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一句中的“大多”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5.下列诗句中,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D.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 2.指布局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 3.举例子、作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的特点。 4.不能。“大多”表范围,起限定作用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北京园林的色彩都是金黄或大红,与实际不符。“大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5.C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通读全文即可明确,本文开头介绍了说明对象的总特点,即“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艳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因此用原文即可解答。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某句话中代词的指代内容,一般会出现这句话的前面或是后面。根据第三段中的“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可作答本题。 点睛: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是要结合上下文,找出代词可能指代的内容,然后代入具体的语境后通读句子,看句子在表情达意上有无变化来检验正误。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细读划线句可知,这是列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竟无一相同”一句是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是为了突出具体的说明“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的特点。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为了说明更加准确和严密,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副词.这句话中的“大多”表示的是范围,如果去掉,语气过于肯定,也与事实不相符,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填句子。根据空白处前面的“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可知此处应填“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与所写环境相合。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课文第一至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1.阅读一、二段,请你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2.“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与“技术”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3.第四段中“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一句中“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2)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5.认真阅读第六段,说说文中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景深效果是如何形成的。(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查看答案

你们班想开展一次调查苏州园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果你是本次调查活动的负责人,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本次活动确定几种活动方式。(至少写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苏州水、苏州话和昆曲表现形式的特点。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苏州,这个自古以来的繁华之地,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滋润的。那一条条河港水巷如丝带般飘逸着,水就在那里温柔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渐渐地,这水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苏州人待人接物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水的好处。苏州人讲话是柔婉的,仿佛掺了蜜糖的糯米圆子,又如评弹和昆曲,听了让人感到无比惬意。昆曲最初的名字是“水磨腔”,可见,也是水的产物。她不像西方戏剧那样具有摹仿现实的写实性,她将生活语言的自然形态,化为了写意的诗歌艺术;将生活行为与表情的自然形态,化为了写意的表演艺术;甚至将生活中环境的自然形态,也化为了写意的布景艺术。水,有时是可以变为阳春白雪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__________

(2)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________

(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画线句都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①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鼎盛于清代,兴旺于明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近一百七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③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榜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第①句语序混乱,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存在语义矛盾,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句中存在词语使用不当的现象,应把“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