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我的学校”为题,介绍一下你的学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说明文。

请以“我的学校”为题,介绍一下你的学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说明文。

 

参考例文 我的学校 我的学校一年四季都很美丽: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橙黄桔绿,冬天腊梅飘香。但我觉得,春天的校园是最美的。 跟我来吧,铅笔广场是我们的第一站。伴着惬意的春花和还有些凉意的春风,木笔花绽开了美丽而又羞涩的花朵。远看,一朵朵白里透红的木笔花像一颗颗宝石,发出耀眼的光芒。近看,有的还是花骨朵,耷拉着脑袋;有的“小公主”眯缝着眼睛,不愿醒呢;有的开了六七朵花瓣,似乎想早点来到这个世界呢;有的则全开了,露出一个个灿烂的笑靥。我真想把花儿那在手上,不用说,肯定是那么丝滑,那么柔软…… 穿过走廊,就来到了学校的花圃。娇柔的花瓣,优美的身型,纯真的纱衣,构成了一朵朵圣洁而美丽的兰花。一盆盆排列着整齐有序的盆花,就好似英姿飒爽的卫兵,在守卫着校园的一方宁静。旁边的贴梗海棠真多啊,多得像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贴梗海棠真香啊,香得让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贴梗海棠真红啊,红得就像是染上了颜料;贴梗海棠真美啊,美得就如同一位位仙女下凡……蜜蜂穿梭其中,来回采蜜,说不清是海棠引来了蜜蜂,还是蜜蜂唤醒了海棠…… 鹅卵石小径,为你开通了去紫藤花园的路。映入眼帘的是枸骨,高矮不一,真像狗的腿骨,看来因此而得名吧!我使劲地寻找芭蕉的影子,却只留下一丁点,可能岁月无情,它被其他树种所欺压吧! 拐过紫藤花园,就来到了学校的后门围墙边。不知什么时候,迎春花早就开放了。这儿一丛,那儿一簇,黄澄澄的,像绿梗电线杆上的一个个小灯炮,闪烁着迷人的光点。柳树呢,爆出了芽苞,还有些偏黄,真让人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来。 春天的校园,多姿多彩。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解析】作文标题“我的学校”。描述校园必须按一定的顺序,无论按怎样的顺序,都要注意各段之间的衔接。文章的思路有了条理,就要有一两处细致描写,其它方面略写,文章就既完整又详细得当了。先要确定“立足点”,也就是观察点,然后按方位描述景物,并在字里行间表达自己的情感。 点睛:命题作文的审题通常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限制词和修饰语。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命题作文比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五是指审题时把题中有些关键词的语法意义作一番自我诠释,体会清楚后,再用来指导构思立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外阅读

北京的园林

①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她的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②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高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③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对称。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游廊,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在各个大殿、各个宫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大多分左、中、右三扇。殿内的梁柱高大,空间宽敞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④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对烘托气氛无不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梁上都有油漆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玩味。

⑤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那大红色的柱梁,十分庄重。当然,也有例外,潭柘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灰暗,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⑥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有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在依山傍水之处,建一座庙宇,半山腰修一座亭子,湖中建一座水榭。这时,可极少讲究对称,但考虑色彩对比却十分周到,山上的亭子要用金黄和大红的彩绘,水榭要灰暗些,庙宇要红墙绿瓦,显得庄严、肃穆。

⑦这只是我对北京园林粗浅的介绍,若想真正领略到其中的妙处,还是请您亲自来游览吧。

注:“吴带当风”是宋代郭若虚评价唐代吴道子佛像画的话,意思是吴道子画的衣带圆转,迎风飘举。

1.选文主要介绍了北京园林的哪些特点?

2.第③段中加点的“如此”具体指什么?

3.第④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一句中的“大多”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5.下列诗句中,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D.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第一至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1.阅读一、二段,请你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2.“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与“技术”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3.第四段中“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一句中“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2)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5.认真阅读第六段,说说文中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景深效果是如何形成的。(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查看答案

你们班想开展一次调查苏州园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果你是本次调查活动的负责人,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本次活动确定几种活动方式。(至少写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苏州水、苏州话和昆曲表现形式的特点。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苏州,这个自古以来的繁华之地,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滋润的。那一条条河港水巷如丝带般飘逸着,水就在那里温柔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渐渐地,这水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苏州人待人接物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水的好处。苏州人讲话是柔婉的,仿佛掺了蜜糖的糯米圆子,又如评弹和昆曲,听了让人感到无比惬意。昆曲最初的名字是“水磨腔”,可见,也是水的产物。她不像西方戏剧那样具有摹仿现实的写实性,她将生活语言的自然形态,化为了写意的诗歌艺术;将生活行为与表情的自然形态,化为了写意的表演艺术;甚至将生活中环境的自然形态,也化为了写意的布景艺术。水,有时是可以变为阳春白雪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__________

(2)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________

(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