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处处是课堂,如果你留心,课堂无处不在。它或者教给...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处处是课堂,如果你留心,课堂无处不在。它或者教给你知识,或者启发你思考,或者……请以“   的一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认识深刻。

(2)卷面整洁,书写认真大气。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

 

难忘的一课作文 上个学期,我们上了叫“购物讲价”的一堂口语交际课。虽然很平淡,但却能让人回味无穷。那时的课堂热闹非凡,大家纷纷拿出自己这组要用的道具。在老师的一声令下,课堂“交易”开始,一组一组的轮流上台表演。 他们有卖蔬菜的,有卖围巾的,有卖衣服的……演地也各有千秋。杨睿同学上场可谓是一鸣惊人,和“老板娘”经过一番口水战后,竟把250元的围巾杀价杀到了66元。天呐!那围巾可是纯羊毛制品,而且又厚,它还要不要别人赚钱呐?更夸张的是一个想赚钱的“老板”,竟把一只地摊儿货的钢笔说成是海外进口的。这个贪财的老板就是杨言,他和谭立阳一上场,就操着我们重庆话与普通话相结合的“川普话”说着:“买钢笔,买钢笔,清仓大处理,清仓大处理,所有钢笔五元一支。”这时候,谭立阳上场了,只见他拿着一支钢笔问杨言:“这钢笔能不能少点儿钱?”“不行这是海外进口的,最少三块。”“我看你累个最多值两块。你看,你累个尖尖儿都生锈劳,都要开裂劳,而且还没得墨水儿。”“哎呀,我说我的顾客呀,累个海外进口的,进价都是两块。”这些话引得大家伙儿哈哈大笑,还议论着:“海外进口的进价才两块,哈哈哈哈……”“就是就是。还有,尖尖儿都生锈开裂劳,还要用,真是在敲棒棒儿。挖卡卡……” 购物讲价结束后,大家还时不时地讨论这节课呢!虽然已经过了很久,但却留给我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解析】本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相比较命题作文的过多限制和话题作文的过于自主化,半命题作文既适当体现了命题的思想,又给考生留下了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在一定限制和要求下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首先要审好题目,找好关键词,揣摩出题人的心思,再根据自己的经历拟出一个好的标题,题好一半文,正文要有真情实感。可以补充题目为:难忘的一课,形象生动地记述课堂内容,多角度展示大家对这节课的喜爱,结尾要注意再次点题。 点睛:半命题作文,学生首先要补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补题,使之成为命题作文,然后再按照考场作文的命题作文进行写作创新,力求做到:首先,立意要有突破,不写大众化观点和中心,能把握时代脉搏,选择别人很少涉及的中心主旨;其次,选材有所突破,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典型的熟悉的和真实的材料进行写作,能做到贴近生活;再次构思要新,无论从内在技法和外在包装能做到与众不同,独立出众;最后语言要新,善用修辞,能写富有哲理性的语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10月29日晚8点,中央电视台举行了《众里寻你——2017“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十个孩子的故事就像冬日里的一杯暖茶,浸润着我们的心田。孝,已经成为新一代青少年的名片。为此,你们班准备举办以“孝”为主题的专题性学习活动,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猜“孝”义】参考“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孝”心】随着时代的发展,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孝”理】孙宜向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他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现在甚至想离家出走。如果你是他的好友,将怎样劝阻孙宜?(劝说的话语中需引用以下《论语》中的一句名言)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B.事父母几谏。(意思: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婉转地劝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窗  洞

薛丽英

①儿时,老奶奶(曾祖母)家纸窗上有个破洞,黑漆漆的洞口,忽闪着白纸片。老奶奶透过窗洞看“世界”,那洞,也是我回望幸福童年的“窗口”。

②打记事起,她就瘫坐在土炕上,虽不能动,脸上却常常带着笑。只要有一点力气,绝不躺着。她常用棉被盖住腿,背靠墙。她头发全白,齐肩,发梢还向外打两个大大的S,方脸,大眼,唇线也很整齐,虽满脸褶子,也掩饰不住曾经的美丽。

③老奶奶不甘寂寞,常把脸贴在纸窗上向外看,看不清,就偷偷把窗纸抠两个破洞。看叔叔磨黄豆,看姑姑剥玉米,看奶奶烧火做饭,她最喜欢看的是我与堂弟逗狗、追鸡、过家家。寂寞了,就亮开那高八度的嗓门喊:“华——,坤——”破洞上那两块纸片忽闪忽闪的,像是被她发出的强大气流吹起来似的。我俩一听到喊声,就像兔子一样冲进屋,蹦上土炕,各自趴在她一条腿上。因为我们知道,老奶奶准有好吃的给我们。

④老奶奶不像别的老人,一有病,就愁眉苦脸,不吃不喝。她很懂生活,听戏、让我给她读小人书、吃零食,要么就向窗外瞧动静。她身边常有花生、葵花籽、糖果之类诱人的东西。一进屋,她就一颗一颗剥给我们吃。我俩都张着嘴,把舌头伸得老长,两双眼死盯着她手里的瓜子。她喂了这个喂那个,一旦送错嘴,另一个准大喊:“该我了!”老奶奶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老气横秋地说:“噢——!错了!错了!”她一笑,就露出两排光秃秃的牙床,像出生不久的婴儿。

⑤后来,叔叔发现了老奶奶的窗纸总有破洞的秘密,就在纸窗最下面给她改装了一扇玻璃抽拉扇。只要我无意间把目光投向纸窗,准能看到她的笑脸。

 听奶奶说,她小时候,老奶奶就瘫了。老奶奶通过那纸窗瞧了奶奶的婚礼,瞧了奶奶为她生下的一堆孙子、孙女们,并眼看着他们长大、成婚,一直看到健康活泼的第四代的我们。

⑦她手很巧,会剪纸,会编织,不管什么布条、树枝,或者草叶,一到她手里,就变戏法一样,变成小玩物。我们常到田里拔狗尾草给她,她布满青筋的双手,虽颤颤悠悠,也能编成螳螂、蝗虫,或者蝉。老奶奶编小鸟最拿手,她编的小鸟身体像集市上炕席的纹理一样细致。就在那纸窗外的窗台上,摆满了她各式各样的作品。每当我拿去跟小朋友炫耀,她们都羡慕不已。

⑧可有一天,我们跟老奶奶玩着玩着,她就闭上了眼。开始以为她睡着了,可过了好久,她还是没醒,任我怎么叫她,她也不应声。

⑨大门口挂起白幡,大人们披上孝服。老奶奶走了,永远不回来了。那时,我六七岁大。

⑩以后的日子里,纸窗上的破纸片仍忽闪着,窗洞里却再没传出她熟悉的喊声,那张可亲的笑脸成了我永久的记忆。

(选自《散文百家》2016年第4期,有删节)

1.文章以“窗洞”为题,有什么作用?

2.说说下面有关老奶奶的不同描写角度,并简要分析她的性格特点。 

(1)虽不能动,脸上却常常带着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奶奶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老气横秋地说:“噢——!错了!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品析第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就亮开那高八度的嗓门喊:“华——,坤——”破洞上那两块纸片忽闪忽闪的,像是被她发出的强大气流吹起来似的。

4.请简要分析结尾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查看答案

轻松读经典

周国平

①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②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③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④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⑤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

⑥图书市场上有一件怪事,别的商品基本上是按质论价,惟有图书不是。同样厚薄的书,不管里面装的是垃圾还是金子,价钱都差不多。更怪的事情是,人们宁愿把可以买回金子的钱用来买垃圾。至于把宝贵的生命耗费在垃圾上还是金子上,其间的得失就完全不是钱可以衡量的了。

⑦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幸亏我们有时间这位批评家,虽然它也未必绝对智慧和公正,但很可能是一切批评家中最智慧和最公正的一位,多么独立思考的读者也不妨听一听它的建议。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人们提供的建议。

⑧对经典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功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但是,如果一部经典只有这一种读法,我就要怀疑它作为经典的资格,就像一个学者只会用这一种读法读经典,我就要断定他不具备大学者的资格一样。惟有今天仍然活着的经典才配叫做经典,它们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如此,阅读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在这个意义上,经典属于每一个人。

⑨作为普通人,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非常遥远。

⑩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们身旁,其中的财富属于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凡是领略过此种享受的人都一定会同意,倘若一个人活了一生一世,从未踏进这个宝库,那是遭受了多么巨大的损失啊。

1.为什么读经典,作者的根本理由是什么?怎样读经典,作者的观点又是什么?

2.阅读⑧⑨段,说说“学者”“普通人”“心智活泼的人”分别是怎样读经典的?

3.联系上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⑤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中,为什么要用“也许”“很可能”这两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读书的目的来说,第⑨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中“读经典的轻松”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轻松”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什么是经典,请从文中获取有关经典的信息,按下面提供的句式写一段话。

经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典是___________________。总之,经典是人们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们身旁。

5.名著也是经典。如何读名著,读完本文后,联系名著阅读实际,谈谈你的一点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60字以上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长从兰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同郡柳贯文章名天下,见翰文,称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誉之。或劝之仕,不应。既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文章与宋濂相上下。

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时方籍①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鲜习兵,籍之,徒糜饷②耳。”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曰《胡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

【注释】①籍:这里指征召。下同。②糜饷:浪费粮食,耗费粮饷。

1.请用“/”为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白玉之环 ________________    ②公卿交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极写同舍生奢华生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胡翰具有的品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选出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B. 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六句把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后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激昂转为悲愤,由高亢转为压抑。

C. 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D. 颈联巧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表达双关的语义,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国家和诗人境况的危苦,表达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