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潇洒 畸形 凛冽 眼花潦乱 B...

下面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潇洒   畸形   凛冽    眼花潦乱

B. 监视      操纵     桅杆      阵耳欲聋

C. 馈退      坠毁     紧绷      惮精竭虑

D. 浩瀚      遗嘱     绯红      白手起家

 

D 【解析】试题分析:A项,潦—缭;B项,阵—震;C项,馈—溃,惮—殚。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冽(lǐng)   要(sài)      轻(yínɡ)     锐不可(dǎng)

B. 发(bān)    裁(zhòng)    行(lǚ)       屏息声(liǎn)

C. 然(qiāo)   首(qiáo)     藻(xìng)     摧枯拉(xiǔ)

D. 波(lín)   刻(juān)     沿(shù)      一丝不(gǒu)

 

查看答案

请以 “我与一本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 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查看答案

阅读徐立新《母爱不失忆》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给他打电话时,费德兰正在公司里忙得不可开交:“下班后,你带着我去姨妈家借一台收音机,晚上我要听广播。”

望着窗外正飘着的大雪,费德兰试探着回答:“今天太冷了,我们改天再去取,行吗?”

“不行,就今天!”妈妈语气坚定。

“好吧,那我提前下班,然后就开车送您去。”

挂上电话后,费德兰无奈地摇了摇头——母亲的脾气真是越来越古怪了,居然突然想起要听广播!

下班后,费德兰先去学校接了正在上三年级的儿子菲利普,然后打算带着他和母亲一去了姨妈家。美国东部的冬天异常寒冷,可是母亲却一点也不在乎,早早就下了楼,站在大雪中等待着费德兰。

把收音机借回家里,已经是晚上18:00了,一回到家里,母亲便又立即进了厨房,然后关上门,自顾自地在里面忙起了晚餐,谁也不让进。

“老爸,奶奶为什么要这个破玩意,你和妈妈的手机不都有广播吗?而且家里的电脑也能在线收听呀。”菲利普手中拿着那台古老的收音机,一脸的不解。

费德兰并没有向儿子解释这一切,只是说:“只要奶奶能开心,我们就应该去做,毫无条件地去做,不是吗?”

菲利普点了点头。

20:00,厨房的门终于开了,母亲捧出了一个大的奶油巧克力蛋糕:“儿子,生日快乐!”

费德兰被感动地差点要哭——母亲居然记着他的生日,而且还记对了,他自己都完全忘记了这码事。

除了蛋糕外,当天的其他饭菜也全是由母亲做的,虽然其味道大不如前,但是,费德兰吃得很开心。

吃完晚饭后,母亲对费德兰说:“儿子,现在你把广播调到波士顿电台吧,妈妈为你点了一首迈克·杰克逊的歌,你最喜欢的。妈妈祝福你生日快乐!”

费德兰更惊讶了,他大声地说道:“真的吗?妈妈您没骗我吧!”然后上去把母亲紧紧得搂在怀中。“是的,还有20分钟就到了,让我们一起静静地等待吧!”

21:00到了,波士顿电台里传来“世界新闻”的栏目内容,费德兰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向母亲解释。但一秒钟后,他又转悲为喜——母亲不知何时已经在他的怀中沉沉地睡去了,根本无需解释。

是的,母亲太累了,为了帮他过这个生日。

费德兰就那么静静地把母亲抱在怀中,一动也不动,尽管他的胳膊因此变得越来越酸,但是这能让母亲好好睡会,母亲有多久没有这么沉地睡过了。

一个小时候,母亲醒了过来,“天呀,我怎么睡着了?儿子,你听到他们念你的名字和我为你点了歌了吗?”母亲一脸的愧疚。

“听到了,听到了,妈妈,我真的很感动,谢谢您!”

“奶奶,奶奶,我也听到了,好酷的一首歌!”懂事的菲利普也在一旁帮腔。

“那就好,我在半个月之前就给电台写了点歌的信,好早些排上号。我真怕他们忘了这事——你知道每天点歌的人都有很多。”母亲兴奋地说到。

“是的,他们把我排上号了!”费德兰激动地回应着,眼里闪动着泪花。

“别激动,更不要轻易流泪,你都15岁了,开始变成一个大小伙子了,妈妈为你骄傲。”

“我知道,谢谢妈妈,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那么现在我们进屋去睡吧。”

母亲满意地点了点头。

把母亲扶进房间后,返回客厅的费德兰用钥匙打了一个抽屉,从中取出了他藏起来的电台退给母亲的信,一共整整15封,每封上都写着:“请你们务必在广播里播出我儿子的名字,他一直很喜欢你们的节目,他是一个坚强懂事的单亲孩子,求求你们了。而电台的回复信上则都写着“点播节目已经于13年前停播了,请勿再重复写信。”

母亲患中度失忆症已经多年了,很多事都已经忘记了,包括她不断重复写点播信,但是母亲居然还能记得他的儿子的生日,尽管她已经无法记得如今的费德兰已经是一位快40岁的中年男人了。

费德兰依然很开心,因为他每天回来还能看到母亲,还能对着她叫声妈妈,这就已经足够了,这是幸福的欺骗,费德兰做得很甜。

(选自《环球人物》2012年第29期)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请结合上下文,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美国东部的冬天异常寒冷)的作用。

3.文中的“母爱”应是对费德兰而言,为什么还要多次写到菲利普?

4.简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⑴一回到家里,母亲便又立即进了厨房,然后关上门,自顾自地在里面忙起了晚餐,谁也不让进。

⑵返回客厅的费德兰用钥匙打了一个抽屉,从中取出了他藏起来的电台退给母亲的信,一共整整15封。

5.文章以“母爱不失忆”为题,有什么含义?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房间里的大象   (刘喻)

①沉默是金,人们常说。这话还被写成大字,镶在框里,贴在很多墙壁上。人们用它来告诫自己:言多必失,少说多做,祸从口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总之,能闭嘴的时候就闭嘴。

②但是马丁·路德金说:历史将记取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

③历史上无数悲剧源于集体沉默。二战期间,普通德国人大多已经隐隐知道那些被推上火车的犹太人的下场,但是他们对此不闻不问,照常买牛奶面包,上班下班,并对迎面走来的邻居温和地问候“早上好”。文革期间,当学生们用皮带抽打老师、或者造反派暴力批斗“走资派”时,也有很多围观群众感到不忍,但他们只是默默地回过头去。今天的中国,朋友们聚餐,点龙虾鱼翅燕窝,结账的时候在座的人中有公职的那位“要一张发票”,这上万块钱的餐费最后摊到了谁头上,不会有人追问。

④这就是“房间里的大象”,“皇帝的新装”是个典型的“房间里的大象”,但“皇帝的新装”只是个隐喻。在一个电视相亲节目中,嘉宾们七嘴八舌地分析某个相亲失败的男人哪句话说错了、哪个表情不当,却绝口不谈他的职业是厨师或者鞋匠的事实,这时候,电视屏幕里站着一只大象。成百上千个人坐在一起煞有介事地开会,但谁都明白这个会只是个橡皮图章而已,在那个会议厅里,同样站着一只大象。

⑤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在临终亲友面前,我们不愿意谈起他们的病情,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但是另一些时候,沉默源于怯懦。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害怕失去房子车子,于是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机制。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沉默是沉默者的通行证。

⑥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对认同感、归属感的强烈需要,大约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密码,这个密码有时候会成为勇气的源泉,有时候却让我们蒙上了自己的眼睛。

⑦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比如,谈论全球变暖意味着我们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意味着我们可能要选择不买车、少开暖气和空调、刻意节约用水。所以为了逃避责任和不安,还是不谈这些为好。但是大象并不会因为你不谈论而消失,全球还会继续变暖……

⑧所以,沉默的人数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历史上的先知,往往命运悲惨。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喊“屋子里有大象”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有没有一只大象,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觉。甚至,他们会因为那个人的勇气映照出自己的怯懦而恼羞成怒,你那么大喊大叫干什么?哗众取宠、爱出风头、不识时务,神经病。“沉默如癌细胞般分裂生长”,房间里的大象就这样在“合群”的人们的相互拥抱中越长越大。

⑨好在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因为随着大象越来越大,掩盖这只大象所花费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并且,目击者的增多也意味着出现“叛徒”的可能性在增大。最终,孩子小声的一句嘟囔“皇帝没穿衣服”,就可能使这只充气大象迅速地瘪下去。

⑩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直视我们生活中的沉默,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和我们自己的软弱。

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房间里的大象”指的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请列举一例证明第⑥自然段划线处所阐述的道理。(文学作品和生活实例皆可)

4.简述第⑦自然段的论述过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选自《陈涉世家》)

【乙】宋淳化间,青城县民王小波聚众起兵,谓众曰:“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贫民多来附。小波死,众推李顺为帅。顺悉召乡里富人大姓,令具其家所有财粟,据其生齿,足用之外,一切调发,大赈贫乏。录用材能,存抚良善。号令严明,所至一无所犯。时两蜀大饥,旬日之间,归之者数万人。入据成都。遣兵四出,北抵剑关,南距巫峡。所向州县开门延纳。传檄所至,无复完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⑴上使外将兵    _________      ⑵乃丹书帛曰“陈胜_________

⑶吾贫富不均  _________      ⑷所向州县开门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录用材能,存抚良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乙】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李顺是用什么办法均贫富的?

4.结合【甲】文中的具体内容,分析陈涉是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