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藤野先生》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

阅读《藤野先生》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选文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选文中“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两处“他们”分别指哪些人?

4.阅读选文,请你试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加以概述与评论。

 

1.电影事件改变了“我”的观念。 2.表达了作者在遭受屈辱之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情感。 3.前一个指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青年学生;后一个“他们”指闲看枪毙犯人的麻木的中国人。 4.原因:在课堂上看电影时,看到中国人那种麻木、不觉醒的精神状态,他认为学医只能医其身体上的痛苦,而不能医其心灵上的疾病,只有拿起笔写文章,才能唤醒国人的不觉醒的意识。评价:这是鲁迅崇高的精神境界的反映,表现了他总是站在国家与民族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与做事情,将自己的人生与祖国和民族联系起来,具有极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要素进行回答。通读语段,可以找出文中的要素:人物:“我”;时间:看影片的时候;事件:“我”看影片的感受。将以上分析综合起来,可知文段主要写:电影事件改变了“我”的观念。 点睛: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通读全文,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开端、过程、结局),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2.本题考查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文中主要人物、事件,根据事件来分析作者的情感。题干中的句子承接上文而来,因为“我”的考试成绩及格了,所以“我”受到无端的怀疑。这个句子引用了帝国主义对弱国人的一种轻蔑说法,在本无因果关系的“弱国”和“低能儿”之间加上“所以”,再加上“当然”强调,深刻揭露了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了作者在遭受屈辱之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情感。 3.本题考查代词指代对象的理解。解答此题结合代词所在的前后句子内容,即可得出答案。前一个他们,指的是嘲笑“我”的那些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爱国青年”;后一个他们指的是国内那些麻木不仁的中国人。这里“酒醉似的喝彩”,指的是国内的那些看客,没有明白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歧视与欺负,他们的思想麻木,没有反抗的意识,表达作者对围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极端失望、愤慨,痛感他们精神麻木、思想愚昧。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主要事件进行分析,有的文章还需要结合背景资料。再根据分析写出自己的评价。语段的结尾是“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分析这个句子,“那时那地”指的在仙台医学院看影片的时候;“我的意见”则是作者救国的思想;“变化”是指作者认为医学只能救治人的身体,无法拯救人的思想和灵魂,要想改变中国人那种麻木、不觉醒的精神状态,靠医学是无法做到的,只有写文章,才能做到这一点。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出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上下文或提示语,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应的诗句。                                               

(1)思乡、离愁是永恒的话题。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感慨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了鸟儿迎春的喜悦。

(3)王维的诗充满诗情画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出了宁静优美的山中美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出了终南山水尽云生、变化无穷的美景,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又写出了大漠边关绮丽的自然风光。

(4)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李白借“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对龙标离别的不舍,王安石借“闻说鸡鸣见日升”突出了飞来峰的高耸,而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借“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

(5)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刘桢

(6)馨香盈怀袖,______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查看答案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       )

A.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C.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 相与步/于中庭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峡七百里中 (在)      非亭午夜分 (如果)

B. 无与为乐者(想念)         王命急宣(有时)

C. 乘奔御风(即使)         多趣味(很)

D. 略无处(“缺”,空隙)     引凄异(连接)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第2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有异曲同工之妙。

B. 文章语言精炼,表现力强,充满生气,如“清荣峻茂”,以极凝练的语言状写了四种各具特色的景物。

C. 第三自然段写春冬之时的三峡,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素”“清”“怪”等字形象地描绘出三峡秀丽有趣的特点。

D. 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在不同季节的特点。

 

查看答案

(2015届广东广州中考)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

②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却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

③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

④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

⑤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

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

A. ③⑥①⑤④②    B. ③⑤④②⑥①    C. ⑥①②③④⑤    D. ⑥②①④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首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的三艘军舰和几十名特种兵,将进行登舰检查、与海盗火力对抗、保护相关海域通行船只的通行安全等活动。

B. 我国每年因吸烟引发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大约100万左右,控烟立法迫在眉睫。

C. 水上古城元宵灯会量身制作的融传统人文故事、地域特色于一体的花灯,体现出现代灯光技术与古典文化艺术的结合。

D.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是能否通过具有普及性的诗词内容,打造—场全民诗词文化盛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