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语>十则》,完成小题。
《论语》十则
(一)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贡问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足以谓之‘文’也.”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九)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十)(点)日: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B.不耻下问(可耻)
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
2.下列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人不知而不愠 水落而石出者
C.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D.其恕乎 其不善者而改之
3.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二、三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B.第七则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
C.第十则,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有感触地大加赞赏。此则旨在告诉我们: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用自然之乐。
D.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第七、八、九则分别概括为:“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
《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1.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而不思则罔 (罔:有害)
B.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然:这)
C. 切问而近思 (切问:急切地追问)
D. 我独亡 (亡:死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B. 仁在其中矣 其恕乎
C. 与人恭而有礼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D. 如日月之食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翻译。(3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与“人不知而不温”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学而时习之 B. 学而不思则罔 C. 曲肱而枕之 D. 切问而近思
2.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文’也。”
【注释】 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通“汝”,你,你们。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⑤隅:角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______)
(2)是以谓之“文”也(______)
2.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是 以 谓 之 “文” 也
(2)举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3.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5.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请把选文第一则补充完整。
子曰:“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饭疏食饮水(_____) (2)博学而笃志(_____)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上节选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B. 选文第二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D.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文,回答下面问题。(9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思而不学则殆( )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B.公欣然曰 不以为然
C.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D.五十而知天命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章(不得与选文中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