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一墙丝瓜满院香 走在家乡小街上,看到家家户户的墙都成绿色的...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一墙丝瓜满院香

走在家乡小街上,看到家家户户的墙都成绿色的了,原来是上面爬满了丝瓜藤。飒飒秋风,艳艳秋阳,窄窄小街,面面绿墙,格外有田园风情。

母亲每年都会在墙根下撒一些丝瓜籽,丝瓜好打理,生长起来又努力向上,不用搭篱笆,它们就会顺着墙根往上爬。秋风起,一墙丝瓜形成农家小院特有的风景。满墙宽大的绿叶,密密麻麻,挨挨挤挤,把矮墙铺得厚厚的,绿了个水泄不通。有细嫩的藤蔓伸展出来,末端卷曲,像一只只翘起的兰花指。绿叶间,散落着星星点点的丝瓜花,明黄色,很耀眼。这些花朵极为可人,娇嫩嫩,俏滴滴,仿佛一群俏皮的阿妹,在风中笑着闹着,无限欢欣。等到丝瓜花开得繁盛之时,千朵万朵齐齐开放,绿莹莹的丝瓜墙像是布满了繁星,亮亮的闪烁在阳光下。花朵们与秋风耳语,与蜂蝶嬉戏,还有的昂首与飞过的鸟儿打招呼。一墙丝瓜,在悄悄酝酿着一场秋日盛事——待到丝瓜爬满墙时,满院都是秋天的香。

丝瓜长出来了!没过几天,已经有手指大小了,头上还顶着黄花。它们个个像羞涩的顽童,从妈妈的身后钻出来,怯怯地打量着陌生的世界。它们探头探脑的样子真是太可爱了,风起时,还羞涩地躲进绿叶中与人捉迷藏。又过了几天,很多小丝瓜开始急不可耐,捷足先登抢占先机,大大方方垂落在一墙绿叶上。此时,它们的身躯变得细长,稍稍弯曲,仿佛袅娜的少女的曲线。再看那一墙丝瓜,更加富有活力了,绿墙如一道天然的艺术屏风,上面是一幅生动的图画,黄花如珠散落,丝瓜垂满绿墙,蜂蝶飞舞其间,农家小院因此显得格外有情趣。

从绿墙中摘取丝瓜,真有点“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自得。清晨刚摘下的丝瓜顶花带露,新鲜无比。母亲把丝瓜洗净,要给我们做丝瓜炒鸡蛋。这道菜应该算是纯粹的农家菜,丝瓜是刚摘的,鸡蛋是自家养的鸡下的。青嫩嫩的丝瓜,黄灿灿的鸡蛋,清脆爽口,我们一家人都很喜欢。

丝瓜还可以做很多道菜,有一次,母亲竟然还别出心裁,把家里剩下的两根油条和丝瓜一起炒,出锅前放上些蒜,没想到还别有风味呢。我总觉得,丝瓜里有家的味道,虽然普通平常,却胜过山珍海味。

小时候,我家的丝瓜都从墙里长到了墙外,母亲就让四邻都来摘丝瓜吃。墙里开花墙外香,路过的人也会毫不客气地摘上两根。母亲见了很高兴,好像她的“作品”终于有人赏识了一样。

等到深秋时节,丝瓜干瘪枯黄了,可以拿来当做洗碗的用具,非常好用。母亲总说,丝瓜是宝啊!在我看来,丝瓜几乎成了家的符号,总让我念念不忘它的好。

一墙丝瓜满院香,香在流年里。丝瓜岁岁枯荣,却留下美味和真情在心间。

1.结合文意分析标题“一墙丝瓜满院香”中的“香”的含义。

2.母亲说“丝瓜是宝”,请你从文中找出依据。

3.文章主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不少于两点)

4.从修辞的角度出发,在上文中选取你喜欢的句子作批注。

句子:

批注:

 

1.丝瓜的花儿很香,丝瓜做成的菜味道很香,丝瓜的用处很多。 2.可以做很多菜;可以当做洗碗用具;还可以美化院子。 3.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和母亲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间真情的期盼。 4.示例一:又过了几天,很多小丝瓜开始急不可耐,捷足先登占先机,大大方方垂落在一墙绿叶上。 批注: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丝瓜以人的情态,把小丝瓜快速成的状态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令人顿生喜爱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标题的含义。可以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去分析。表层含义即字面意思,在文中的含义;深层含义是蕴含的比喻、象征的意义。本题表面上是说花很香甜,实际上是得知的丝瓜带来的生活的美好。 2.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本题从丝瓜的用途方面逐一概括即可。 3.试题分析:考查理解文章的主旨。文章内容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是分析作者情感的关键。本文可以从对丝瓜的用途上分析,表达作者对丝瓜的赞美;作者借对丝瓜的赞美又表达是的对家乡的思念; 从文末的“在我看来,丝瓜几乎成了家的符号,总让我念念不忘它的好”又表达了对家人、对亲情的呼唤。结合内容分析即可。 4.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自主学习和赏析句子的能力。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内容进行赏析批注。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文言文阅读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论语》十二章(节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公欣然曰(           )      (2)撒盐空中差可(         ) 

(3)吾日三吾身(           )  (4)四十而不(         )

2.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五日三省吾身”从         、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修养。

4.《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了什么?阐明了什么关系?

 

查看答案

诗词赏析。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描写的景物带有鲜明的时令特征,如与“秋”“夕阳”相照应的景物就有                  ”这一景致。

2.有人认为“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清雅安适,与整首小令的风格似乎格格不入,说说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

(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唯一散文集,共收入鲁迅的      篇作品。其中有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        》,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

(2)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

选段出自(  )A、《无常》B、《五猖会》C、《二十四孝图》D、《琐记》

 

查看答案

七年级某班以“细说母爱”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活动中,班级进行主题宣传活动,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                                               

(2)活动中,丹丹同学拟写了一篇短文,以表达对母爱的感恩之情。下面是短文的部分内容,请你按照要求帮她修改。从现在开始,【A】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亲身的实际行动感谢母亲。当妈妈下班回来,帮她倒一杯热茶;当妈妈累了一天终于可以坐下来了,帮她捶捶背,揉揉肩;当妈妈要睡觉了,帮她打一盆热水,暖暖脚;【B】当我们考试后,给妈妈奉上一份沾沾自喜的答卷

①【A】处画线句中有不合逻辑的问题,应将“       ”一词删除。

②【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一词改为“       ”。

(3)当母亲生日到来时,你准备对母亲说些什么话?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信息重新组织成符合逻辑、通顺畅达的一句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并帮助不少因为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的少年重返课堂的动人故事。

②但仍凭顽强的毅力,勇敢地继续活下去。

③影片《网络妈妈》讲述的是花季少女刘雪萍遭遇不幸,双手残疾。

④在身患残疾后,仍苦练生活自理能力,还学会了用仅存的一根手指上网。

A. ③②④①    B. ③④②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①③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