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用他们的真情编织人间最美的神话:父母为了子女累弯了腰身,染白了...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用他们的真情编织人间最美的神话:父母为了子女累弯了腰身,染白了黑发;军人为了百姓卧冰顶寒斗雪灾,情系灾区救生命;国家为了人民、免学费、减农税、办医保、办老保……这一片片真情让多少人热泪盈眶,感动不已。

也总有一些人,生在福中不知福,面对人间真情冷漠麻木、视面不见,这样的人,让我们不禁心生厌恶。

真情让我们的内心充满阳光;真情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感动;真情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与美好。

请以“真情”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不少于20行),不少于500字。

 

人间真情 当你遇到了困难,得到了别人的帮助,这时你就会深深地感受到人间真情,感受到人间真情带来的温暖。而当别人有了困难,你去帮助别人,把人间真情传送给别人还能感受到人间真情所带来的快乐与自豪。我所要说的就是我把人间真情传递给别人的事情。 那是暑假的一个凉爽的晚上。我和小伙伴们到广场玩耍。我们玩的是猫和老鼠,大家玩的开心极了,正玩的起劲不知谁叫了一声:“这是谁的钥匙?”我们回头一看,原来广场的座椅上有一串钥匙。借着路灯,我们看见它闪闪发亮,我仔细一看,这是一把奔驰轿车的钥匙。我想这是谁丢的钥匙呢?这串钥匙的主人在哪呢?失主一定很着急。因为我听大人说过,这车钥匙要是重新配制得2000多元钱呢!我就提议:我们别玩了,就在这等失主吧。 “不行,我们玩的正开心呢,时间耽误了,我们就回家了,玩不成了。”王泽远很生气地说。 “那你说玩重要,还是回家很重要。”陈朝军说。 “当然是回家了。” “所以嘛,失主开不了车,回不了家,多着急呀!”汪明欣补充说。 “那就等吧”王泽远也改变了态度。 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时间一点一点地流走。大家正等的着急的时候,终于一位叔叔边走边自言自语地说:“到底丢到哪里去了呢?”他边说边找,不是翻翻草坪,就是搬搬石头。见此情景,我立刻跑过去问:“叔叔,你是在找这串钥匙吗?” “是啊,小朋友们,谢谢你们。”叔叔惊喜地说。然后又问:“你们叫什么名字?” “红领巾。”我们异口同声地答道。 我们说完叔叔笑了,我们都笑了。他掏出钱包,从钱包里拿出一张十元的纸币要给我们。我们见了,急忙把钱往钱包里面按,都不要他的钱。 “你们是好孩子,应该得到奖励”叔叔说。 “我们不是为了钱才把钥匙还给你的。”叔叔听了这句话又笑了,他笑的那么开心,然后和我们说“再见”,边走边回头,感激又赞许的目光看着我们。 叔叔走了,我们相互看了看,就都笑了,因为我们将人间真情传递给了他人,同时也明白了什么是人间真情。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以“真情”为话题作文。生活中处处有真情: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陌生人之间都上演一幕幕感人的情景,演绎一个个真情故事,写作的范围很宽,角度很大,不容易写出好的文章来。因此,可以围绕着“真情”从小角度拟题目,通过具体的事例或故事来表现对真情的感悟或认知。作文一定要做到感情真挚,作为情感类作文,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就是要写出人物之间的真情实感。选择自己所擅长的文体,选择最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真情的事件作文。本题适合写记叙文或者散文,写论说文难度较大。 点睛:要想写好话题作文,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写文章,那样内容就会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首要任务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来写。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弱种子也要发芽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式,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1.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

2.用四个字的短语在横线上补写出主要的故事情节。

              →议种瘪种 →   ⑵                  →  给儿新生

3.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⑴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⑵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4.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5.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一墙丝瓜满院香

走在家乡小街上,看到家家户户的墙都成绿色的了,原来是上面爬满了丝瓜藤。飒飒秋风,艳艳秋阳,窄窄小街,面面绿墙,格外有田园风情。

母亲每年都会在墙根下撒一些丝瓜籽,丝瓜好打理,生长起来又努力向上,不用搭篱笆,它们就会顺着墙根往上爬。秋风起,一墙丝瓜形成农家小院特有的风景。满墙宽大的绿叶,密密麻麻,挨挨挤挤,把矮墙铺得厚厚的,绿了个水泄不通。有细嫩的藤蔓伸展出来,末端卷曲,像一只只翘起的兰花指。绿叶间,散落着星星点点的丝瓜花,明黄色,很耀眼。这些花朵极为可人,娇嫩嫩,俏滴滴,仿佛一群俏皮的阿妹,在风中笑着闹着,无限欢欣。等到丝瓜花开得繁盛之时,千朵万朵齐齐开放,绿莹莹的丝瓜墙像是布满了繁星,亮亮的闪烁在阳光下。花朵们与秋风耳语,与蜂蝶嬉戏,还有的昂首与飞过的鸟儿打招呼。一墙丝瓜,在悄悄酝酿着一场秋日盛事——待到丝瓜爬满墙时,满院都是秋天的香。

丝瓜长出来了!没过几天,已经有手指大小了,头上还顶着黄花。它们个个像羞涩的顽童,从妈妈的身后钻出来,怯怯地打量着陌生的世界。它们探头探脑的样子真是太可爱了,风起时,还羞涩地躲进绿叶中与人捉迷藏。又过了几天,很多小丝瓜开始急不可耐,捷足先登抢占先机,大大方方垂落在一墙绿叶上。此时,它们的身躯变得细长,稍稍弯曲,仿佛袅娜的少女的曲线。再看那一墙丝瓜,更加富有活力了,绿墙如一道天然的艺术屏风,上面是一幅生动的图画,黄花如珠散落,丝瓜垂满绿墙,蜂蝶飞舞其间,农家小院因此显得格外有情趣。

从绿墙中摘取丝瓜,真有点“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自得。清晨刚摘下的丝瓜顶花带露,新鲜无比。母亲把丝瓜洗净,要给我们做丝瓜炒鸡蛋。这道菜应该算是纯粹的农家菜,丝瓜是刚摘的,鸡蛋是自家养的鸡下的。青嫩嫩的丝瓜,黄灿灿的鸡蛋,清脆爽口,我们一家人都很喜欢。

丝瓜还可以做很多道菜,有一次,母亲竟然还别出心裁,把家里剩下的两根油条和丝瓜一起炒,出锅前放上些蒜,没想到还别有风味呢。我总觉得,丝瓜里有家的味道,虽然普通平常,却胜过山珍海味。

小时候,我家的丝瓜都从墙里长到了墙外,母亲就让四邻都来摘丝瓜吃。墙里开花墙外香,路过的人也会毫不客气地摘上两根。母亲见了很高兴,好像她的“作品”终于有人赏识了一样。

等到深秋时节,丝瓜干瘪枯黄了,可以拿来当做洗碗的用具,非常好用。母亲总说,丝瓜是宝啊!在我看来,丝瓜几乎成了家的符号,总让我念念不忘它的好。

一墙丝瓜满院香,香在流年里。丝瓜岁岁枯荣,却留下美味和真情在心间。

1.结合文意分析标题“一墙丝瓜满院香”中的“香”的含义。

2.母亲说“丝瓜是宝”,请你从文中找出依据。

3.文章主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不少于两点)

4.从修辞的角度出发,在上文中选取你喜欢的句子作批注。

句子:

批注:

 

查看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论语》十二章(节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公欣然曰(           )      (2)撒盐空中差可(         ) 

(3)吾日三吾身(           )  (4)四十而不(         )

2.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五日三省吾身”从         、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修养。

4.《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了什么?阐明了什么关系?

 

查看答案

诗词赏析。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描写的景物带有鲜明的时令特征,如与“秋”“夕阳”相照应的景物就有                  ”这一景致。

2.有人认为“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清雅安适,与整首小令的风格似乎格格不入,说说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

(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唯一散文集,共收入鲁迅的      篇作品。其中有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        》,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

(2)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

选段出自(  )A、《无常》B、《五猖会》C、《二十四孝图》D、《琐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