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②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pián pì)]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pián nìng)]善于花言巧语,丽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择其善者而        从:                  

(2)学而不思则    罔:                  

(3)可谓学也已矣        好: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3.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内容

主张

第①则

择师之道

 

第②则

 

交益友,拒损友

 

 

4.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1.(1)从:听从  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  或:喜好、喜欢 2.(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3.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之    第②则:择友之道 4.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解析】选自《论语》 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年代:春秋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罔”意思是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其中“益”是“好处”的意思,“殆”是“危险”的意思。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在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句子,分析句子的意思。第一则讲的是“择师之道”,主张“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之”;第二则讲的是“择友之道”,主张“交益友,拒损友”。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能力。第四则“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的意思是: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不要忘掉自己已具有的能力,可以说是好学了。“日知其所亡”是知新;“月无忘其所能”是温故。两方面结合起来,正好是孔子“温故而知新”的意思,说明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对《夜上受降城闻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名作。诗歌笔法简洁轻灵,意韵深隽。

B.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C. 后两句侧面写情。“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D. 全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

 

查看答案

(二)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找出这段景物描写由整体到局部的过渡句。

2.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视觉:                                                                 

听觉:                                                                 

味觉:

3.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写出两条即可。

4.仿照下面格式,用加点的词语来写一段话,描写美丽的校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查看答案

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A. 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 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 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写了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的事,很好玩。

D. 这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七年级上册的课文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天地非常广阔。我们既可以探访历史,_______,又可以走进自然,_______,还可以体察亲情,_______,更可以了解社会,_______。

①观赏世间美景     ②享受温暖盛宴     ③感受风云变迁     ④品味人世百态

A. ③①②④    B. ④①③②    C. ①③②④    D. ③②①④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B. 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C. 突然间,我恍然若失……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D.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