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小惠未_____  (2)神孚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

(1)必分人_______  (2)何_______

3.翻译下列语句。

(1)衣食所安,弗敢专业,必以分人。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_______(用原文回答)。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用原文回答)。

 

1.(1)遍,遍及(2)赐福、保佑 2.(1)把(2)凭借 3.(1)吃的用的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个人专有,一定把他分给别人。 (2)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枯竭。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解析】选自《战国策》 作者:刘向 年代:西汉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徧”通遍,遍及的意思;“福”是名词用如动词“赐福、保佑”的意思。 点晴:对文言词语理解和识记,要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以及特殊词语的特定含义。只有平时分类归纳并积累,才能真正理解并识记。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理解虚词的含义要注意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平时多归纳整理。本题的两个“以”分别是“把”和“凭借”的意思。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所(用来)、弗(不)、以(把)”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鼓(击鼓)、再(第二次)、衰(衰落)、竭(枯竭,指没有了士气)”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译文的基本方法“增、删、调、换、留”来翻译,做到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个别句子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要通晓全文大意,然后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结合文章的内容或主旨作答。文章前两段,从曹刿与庄公的对话中可以筛选出“可以一战”的原因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在战前告诫鲁庄公政治上要取信于民。在作战的过程中详查敌情把握战机,为“惧有伏焉”而“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据此分析,用原文语句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以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崐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但大国难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_______________,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在学校艺术中心举办的“湖音廊韵”艺术汇演中,有不少同学在台下大声喧哗,破坏会场纪律,请你劝阻你旁边同学的这种不文明行为。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可见这并不是少数人的行为,对于这种行人集体闯红灯的行为石家庄和沈阳均出台政策整治陋习,请阅读下面材料,概括两市整治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不文明交通行为的两个相同的措施。

【材料一】:为有效引导市民出行行为,石家庄市交管部门在市区示范路口整治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在大路口,对群体性闯红灯的,要处罚前三名;在小路口,对闯红灯的人,将全部处以50元以下罚款。此次活动中,对一些外来务工人员或家庭困难者,交管部门也准备了几项辅助措施,如罚款可以改成在自愿的基础上当两个小时的交通志愿者,也可以改成让他所在单位领导或者社区管理者到场现场共同接受教育等。

【材料二】:为强化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通行秩序管理,沈阳市启动了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的“全警执罚”工作。记者在一份处罚标准说明上看到,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违法的处罚标准分为:5元、10元、20元、30元、50元……警方告诉记者,违法后想逃避制裁是不可能的。不罚款还有很多有效的处罚方式,违法者还可以选择路边罚站观摩交通执法,或者选择做交通执勤志愿者参与交通治理。

(1)相同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1月至10月,全国因行人闯红灯肇事造成798人死亡,平均每天2.6人死于“闯红灯”。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危险行为,请你拟写一句劝诫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的宣传语。(不超过15个字)

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2)兵戈既未息,_________。(杜甫《羌村三首(之三)》)

(3)雪暗凋旗画,________。(《从军行》)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词人想要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5)《破阵子·为陈同甫作壮词以寄之》中通过视觉、听觉表现战斗场面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B. 《变色龙》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

C. 《孔乙己》描写了科举考试失意者的命运,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

D.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邹忌战国时期齐国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