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默写古诗文名句。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 ②日月...

默写古诗文名句。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

②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④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兴,百姓苦;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风破浪会有时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山重水复疑无路 何日遣冯唐 亡 百姓苦 悠然见南山 【解析】此题考查古诗词默写。要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并且在默写中注意不能添字、漏字、错字,顺序颠倒等现象。本题中“遣”“悠”为易错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拼音写汉字

鞠躬尽cuì____    惟妙惟xião_____   开天pī地_____   中流dǐ柱_____

 

查看答案

作文题目:做了一回最好的我

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作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请认真书写。

 

查看答案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孝绳(麦父)

(1)偶尔看到一张获奖的新闻照片:儿子用一根绳拴在老母亲的床头,了解其背后故事后,心为之一动。

(2)他已70多岁了,是个典型的农村老汉。不过,在101岁的老母亲面前,他还是个孩子。

(3)白天他要下地干活,还要兼打一些零工,很累。晚上回到家,倒头就能睡着。而且,总是睡得很沉。但他又不敢睡得太死,因为101岁的老母亲夜里要起来上厕所。老母亲的眼睛差不多全瞎了,夜里更是 什么也看不见。这要万一摔上一跤,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他叮嘱老母亲,夜里起来上厕所时,一定一定要喊醒他,从很久以前开始,他就在老母亲的床边,又支了一张床,自己睡,方便夜里照顾老母亲。

(4)也不知道是老母亲舍不得喊醒他,还是喊了他却因睡得太沉没听见,老母亲夜里常常是自己爬起来,摸索着去厕所。这让他既自责,又担忧。

(5)他想了个土办法。

(6)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拴在老母亲的床头,母亲伸手就能拉到绳子,而绳子另一头则系在自己手腕上。这样,老母亲只要拉一拉绳子,就一定能把他拉醒。晚上,安顿好母亲就寝,把绳子的一头拴在老母亲的床头,另一头紧紧地系在自己的手腕上,然后,才熄灯睡觉。每天都是如此。

(7)夜里,手腕上的绳子动了,他立即惊醒,开灯,起床,解开手腕上的绳子,扶起老母亲,搀到卫生间,等老母亲方便好了,再搀扶回床上休息。再把绳子系在自己的手腕上,才躺下睡觉。

(8)一夜好几次,每一次,都是同样的程序。

(9)他的夜,都是断断续续的,就像他的睡眠一样。哪怕母亲最后一次上厕所时天都快亮了,只要自己还躺上床,还能合上眼,眯一会儿,他就一定不忘记系上绳子。早晨,他的手腕上总是会勒出一道浅浅的血痕。

(10)每天晚上都是这样。

(11)记者拍摄的那张照片,只是记录了某一个晚上的场景:老母亲安详地躺在床上,他弯着腰拴绳子。那根不长的红绳子,在他和母亲之间,晃悠。村民们都知道那根红绳子的故事,他们亲切地唤那根红绳子叫“孝绳”。

(12)孝绳,那是母子之间,多牢固的一根纽带啊。   

(选自2017《读者》第6期,有删减)

1.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他立即惊醒,开灯,起床,解开手腕上的绳子,扶起老母亲,搀到卫生间,等老母亲方便好了,再搀扶回床上休息。

3.文中的儿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分点分析。

4.文章题目简短有特色,说一说以“孝绳”为题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政府,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 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 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 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 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该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路,“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 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制定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 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 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 “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金榜题名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 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1.用一句话简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①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3.结合文章内容,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4.②③④自然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甲】

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合江亭记(吕大防)

江沱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遏制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已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湟,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髙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瀬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①,不为塘埭②以居水,故陂湖潢漾③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④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有删改)

【注】①渎:沟渠。②埭:堵水的土堤。③陂、潢:积水的池塘。④蹲鸱:植物名,俗称芋头。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予作文__________                (2)沙鸥翔集  __________

(3)名士__________                (4)不美哉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因合江而发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两处。(共2分)

俯 而 观 水 沧 波 修 阔 渺 然 数 里 之 远。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缭出府城北   寡助    B. 犹合于旧渚    所以者何

C. 始作堋遏制水   作文记之    D. 毒之乎    夫霪雨霏霏

5.本文于《岳阳楼记》同是因重修名胜而写,所绘之景也有相似之处,两文的写作意图是否相似?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