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芭蕉花 郭沫若 这是我五六岁时的事情了。我现在想起了我的母亲,突然记起了这段故事...

芭蕉花  郭沫若

这是我五六岁时的事情了。我现在想起了我的母亲,突然记起了这段故事。

母亲因为过于劳苦的原故,身子是异常衰弱的,每年交秋的时候总要晕倒一回,在旧时称为“晕病”,但在现在想来,这怕是在产褥中,因为摄养不良的关系所生出的子宫病吧。

晕病发了的时候,母亲倒睡在床上,终日只是呻吟呕吐,饭不消说是不能吃的,有时候连茶也几乎不能进口。像这样要经过两个礼拜的光景,又才渐渐回复起来,完全是害了一场大病一样。

芭蕉花的故事是和这晕病关连着的。

在我们四川的乡下,相传这芭蕉花是治晕病的良药。母亲发了病时,我们便要四处托人去购买芭蕉花。但这芭蕉花是不容易购买的。因为芭蕉在我们四川很不容易开花,开了花时乡里人都视为祥瑞,不肯轻易摘卖。好容易买得了一朵芭蕉花了,在我们小的时候,要管两只肥鸡的价钱呢。

芭蕉花买来了,但是花瓣是没有用的,可用的只是瓣里的蕉子。蕉子在已经形成了果实的时候也是没有用的,中用的只是蕉子几乎还是雌蕊的阶段。一朵花上实在是采不出许多的这样的蕉子来。

这样的蕉子是一点也不好吃的,我们吃过香蕉的人,如以为吃那蕉子怕会和吃香蕉一样,那是大错而特错了。有一回母亲吃蕉子的时候,在床边上挟过一箸给我,简直是涩得不能入口。

芭蕉花的故事便是和我母亲的晕病关连着的。

我们四川人大约是外省人居多,外省籍的四川人各有各的会馆,便是极小的乡镇也都是有的。我们的祖宗原是福建的人,在河州府的宁化县,听说还有我们的同族住在那里。我们的祖宗正是在清初时分入了四川的,卜居在峨眉山下一个小小的村里。我们福建人的会馆是天后宫,供的是一位女神叫做“天后圣母”。这天后宫在我们村里也有一座。

那是我五六岁时候的事了。我们的母亲又发了晕病。我同我的二哥,他比我要大四岁,同到天后宫去。那天后宫离我们家里不过半里路光景,里面有一座散馆,是福建人子弟读书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散馆已经放了假,大概是中秋前后了。我们隔着窗看见散馆园内的一簇芭蕉,其中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大黄花,就像尖瓣的莲花一样。我们是欢喜极了。那时候我们家里正在找芭蕉花,但在四处都找不出。我们商量着便翻过窗去摘取那朵芭蕉花。窗子也不过三四尺高的光景,但我那时还不能翻过,是我二哥擎我过去的。我们两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来,二哥怕人看见,把花藏在衣袂下同路回去。回到家里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献给母亲。我捧着跑到母亲的床前,母亲问我是从什么地方拿来的,我便直说是在天后宫掏来的。我母亲听了便大大地生气,她立地叫我们跪在床前,只是连连叹气地说:“啊,娘生下了你们这样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了!”我们都哭了,但我也下知为什么事情要哭。不一会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们一阵。我挨掌心是这一回才开始的,我至今也还记得。

我们一面挨打,一面伤心。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该讨我父亲、母亲的气。母亲病了要吃芭蕉花。在别处园子里掏了一朵回来,为什么就犯了这样大的过错呢,芭蕉花没有用,抱去奉还了天后圣母,大约是在圣母的神座前干掉了罢?

这样的一段故事,我现在一想到母亲,无端地便涌上了心来。我现在离家已十二三年,值此新秋,又是风雨飘摇的深夜,天涯羁客不胜落寞的情怀,思念着母亲,我一阵阵鼻酸眼胀。

啊,母亲,我慈爱的母亲哟!你儿子已经到了中年,在海外已自娶妻生子了。幼年时摘取芭蕉花的故事,为什么使我父亲、母亲那样的伤心,我现在是早已知道了。但是,我正因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气。这难道是进步吗?

1.这篇散文作者主要回忆了关于“芭蕉花”的一件怎样的事?概括回答。

2.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不一会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们一阵

3.以下两个句子出现在文中不同的地方,他们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1)芭蕉花的故事是和这晕病关连着的。

(2)芭蕉花的故事便是和我母亲的晕病关连着的。

4.文末“但是,我正因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气。这难道是进步吗?”这句疑问,含意隽永。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示例:作者为了给母亲治病,偷偷到会馆去摘了芭蕉花,不想在作者看来很小的事,却让父母大发雷霆,并勒令其送还。 2.“又”表明不但母亲生气,父亲也非常生气,还打了“我们”“一阵”,可见生气的程度之大,也体现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3.示例:不能互换。第(1)句话之后,文章交代了“我们四川乡下”以芭蕉花为治晕病良药,却又难以寻得的事,为下文“我们”去摘取芭蕉花做铺垫。第(2)句话多了“我母亲的”等几个字,自然引出下文“我”和二哥摘得芭蕉花献给母亲的具体过程。不同的位置,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如果回答能互换位置,言之成理者) 4.示例:儿时,为了能治好母亲的“晕病”,看到芭蕉花没有多想摘得债不得,有一种义无反顾的勇气。长大后,明白了更多的道理,做一件事情反而变得顾虑重重,难以付诸行动。想得更周全固然是成熟的表现,然而因此失去了自信和勇气,不能算是进步。这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经历中都会遇到的困惑吧。(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通读全文,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开端、过程、结局),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我”为了给母亲治病,偷偷到会馆去摘了芭蕉花,却被父母勒令退还的故事。 2.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意思,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理解其深层含义。“一阵”表现时间之长,说明父亲非常生气;“捧”和“跑”两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的兴奋和急切。 点睛: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理解句子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和目的。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意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句话揭示出芭蕉花为治晕病的良药,为下文做了铺垫;第(2)句话多了“我母亲的”等几个字,引出下文“我”和二哥摘得芭蕉花的行为。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启示。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要善于提炼,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语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言之成理即可。此题可以从成长使人变得成熟却丢掉了当初的勇气入笔来回答,写出自己在生活中的困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注释】[1]俟(sì):等候。[2]信:确实。[3] 遁逸:逃走,这里有“隐藏”之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行甚远  __________       (2)坐于前  _______

(3)将其喉 _________         (3)就枕将   __________

2.用“/”标注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杀而取其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篇选文写出了狼的那些特征?读了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子夜四时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释】①子夜吴歌:《子夜歌》系六朝乐府中的吴声歌曲。相传是晋代一名叫子夜的女子创制,多写哀怨眷恋之情,分春、夏、秋、冬四季。李白依格了四首,此首属秋歌。②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③玉关:即玉门关。④虏:对敌方的蔑称。⑤良人:丈夫。

1.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象,描绘“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所展示的画面。

2.体现思妇心愿的是哪一句诗?诗歌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①"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曰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遇仙胎,一曰迸裂,……"这段名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  A  听说,满心欢喜,朝上叩头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万望师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赐个名字,却好呼唤。”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  A  道:“哪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 B ’,好么?”    A  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  B  也!”

(乙)三藏见他意思,实有好心,真个像沙门中的人物,便叫:“徒弟啊,你姓甚么?”  A  道:“我姓孙。”三藏道:“我与你起个法名,却好呼唤。”  A  道:“不劳师父盛意,我原有个法名,叫做  B  。”三藏欢喜道:“也正合我们的宗派。你这个模样,就像那小头陀一般,我与你起个混名,称为   C  ,好么?” B 道:“好,好,好。”自此时又称为  C 

据语境,填写出文中字母指代的同一人物不同阶段的称呼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

③"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示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初一(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有一次我去有一回,我打猎来到兹德拉县,在野外碰上一位卡卢加省的小地主,和他结识了。这个人名叫波鲁徳金,是个打猎迷,也算是个好人……  他称自己的猎犬为“天文学家”;他自己在家里吃法式饭菜,这种烹调的秘诀,按他家厨子的理解,就在于彻底改变每种食品的天然味儿。在这位烹调大师的手下,肉变成了鱼味儿,鱼变成了蘑菇味儿,面粉变成了焦糊味儿,并且胡萝卜如果不切成棱形或平行四边形,就不可以放在汤里。

  这段名著出自《________》,这是一部以反对____________为主题的作品,作者是俄国的______________。从语段中你可以发现波鲁徳金美中不足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2017423日是“世界读书日”,港城初中七年级(1)班开展以“我爱阅读”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了营造活动的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几条名人语录,请你推荐一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标明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同学推荐一本你最喜欢的书籍,讲明推荐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历史上爱读书、追求知识的名人典故很多,请仿造例子简介一个。

凿壁偷光—— 汉代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请仿照示例,选择恰当的事物,再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鸣蝉欢唱中,我感受到夏天的热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