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 (1)请写出《二十四孝图》中两个孝道故事: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1)请写出《二十四孝图》中两个孝道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般变化、___________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___________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

 

(1)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 (2)筋斗云 如来佛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二十四孝图》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据此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了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后来又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受观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据此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小 题。

轻轻地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cù,美不胜收: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瘫huàn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决别的情景时收获着“好好儿活”的勇气;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滋润心田的是一股股清泉细流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应和____  贮蓄____  花团锦cù____  瘫huàn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3)“美不胜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画线句的句式不够协调,请调整后半句的语序,使它与前半句的句式一致,把调整后的句子写出来。(可以增删一两个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⑤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默写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作文: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感触,难以忘怀?

请以《那件事,深深触动了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温馨提醒:(1)下笔前打好腹稿,在自己稿纸上写个提纲;

(2)写一件具体的事情,写作思路务必清晰,中心力求突出。

(3)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不写错别字,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父亲的玳瑁   鲁 彦

(1)净洁的白毛的中间,夹杂些淡黄的云霞似的柔毛,恰如透明的妇人的玳瑁首饰的那种猫儿,是被称为“玳瑁猫”的。我们家里的猫儿正是那一类,父亲就给了它“玳瑁”这个名字。

(2)它什么时候来到我们家里,我不很清楚,据说大约已有三年光景了。父亲给我的信,从来不曾提过它。在他的理智中,仿佛以为玳瑁毕竟是一匹小小的兽,比不上任何的家事足以通知我似的。

(3)当我去年回到家里的时候,我看到了父亲和玳瑁的感情了。

(4)每当厨房的碗筷一搬动,父亲在后房餐桌边坐下的时候,玳瑁便在门外“咪咪”地叫起来。这叫声是只有两三声,从不多叫的。它仿佛在问父亲,可不可以进来似的。

(5)于是父亲就说了,完全像对什么人说话一样:

(6)“玳瑁,这里来!”

(7)我初到的几天,家里突然增多了四个人,在玳瑁似乎感觉到热闹与生疏的恐惧,常不肯即刻进来。

(8)“来吧,玳瑁!”父亲望着门外,不见它进来,又说了。

(9)“小孩一样,看见生疏的人,就怕进来了。”父亲笑着对我们说。

(10)但是过了一会,玳瑁在大家的不注意中,已经跃上了父亲的膝上。

(11)“喏,在这里了。”父亲说。

(12)我们弯过头去看,它伏在父亲的膝上,睁着略带惧怯的眼望着我们,仿佛预备逃遁似的。

(13)父亲立刻理会它的感觉,用手抚摸着它的颈背,说:“困吧,玳瑁。”一面他又转过来对我们说,“不要多看它,它像姑娘一样的呢。”

(14)我们吃着饭,玳瑁从不跳到桌上来,只是静静地伏在父亲的膝上。有时鱼腥的气息引诱了它,它偶尔伸出半个头来望了一望,又立刻缩了回去。它的脚不肯触着桌。这是它的规矩,父亲告诉我们说,向来是这样的。

(15)父亲吃完饭,站起来的时候,玳瑁便先走出门外去。它知道父亲要到厨房里去给它预备饭了。那是真的。父亲从来不曾忘记过,他自己一吃完饭,便去添饭给玳瑁的。玳瑁的饭每次都有鱼或鱼汤拌着。父亲自己这几年来对于鱼的滋味据说有点厌,但即使自己不吃,他总是每次上街去,给玳瑁带了一些鱼来,而且给它储存着的。

(16)白天,玳瑁常在储藏东西的楼上,不常到楼下的房子里来。但每当父亲有什么事情将要出去的时候,玳瑁像是在楼上看着的样子,便溜到父亲的身边,绕着父亲的脚转了几下,一直跟父亲到门边。父亲回来的时候,它又像是在什么地方远远望着,静静地倾听着的样子,待父亲一跨进门限,它又在父亲的脚边了。它并不时时刻刻跟着父亲,但父亲的一举一动,父亲的进出,它似乎时刻在那里留心着。

(17)晚上,玳瑁睡在父亲的脚后的被上,陪伴着父亲。

(18)我们回家后,父亲换了一个寝室。他现在睡到弄堂门外一间从来没有人去的房子里了。

(19)玳瑁有两夜没有找到父亲,只在原地方走着,叫着。它第一夜跳到父亲的床上,发现睡着的是我们,便立刻跳了出去。

(20)正是很冷的天气。父亲记念着玳瑁夜里受冷,说它恐怕不会想到他会搬到那样冷落的地方去的。而且晚上弄堂门又关得很早。

(21)但是第三天的夜里,父亲一觉醒来,玳瑁已在床上睡着了,静静地,“咕咕”念着猫经。

(22)半个月后,玳瑁对我也渐渐熟了。它不复躲避我。当它在父亲身边的时候,我伸出手去,轻轻抚摸着它的颈背,它伏着不动。然而它从不自己走近我。我叫它,它仍不来。就是母亲,她是永久和父亲在一起的,它也不肯走近她。父亲呢,只要叫一声“玳瑁”,甚至咳嗽一声,它便不晓得从什么地方溜出来了,而且绕着父亲的脚。

(23)有两次玳瑁到邻居去游走,忘记了吃饭。我们大家叫着“玳瑁玳瑁”,东西寻找着,不见它到来。父亲却猜到它那里去了。他拿着玳瑁的饭碗走出门外,用筷子敲着,只喊了两声“玳瑁”,玳瑁便从很远的邻屋上走来了。

(24)“你的声音像格外不同似的,”母亲对父亲说,“只消叫两声,又不大,它便老远地听见了。”

(25)“是哪,它只听我管的哩。”

(26)对于寂寞地度着残年的老人,玳瑁所给与的是儿子和孙子的安慰,我觉得。

(27)六月四日的早晨,我带着战栗的心重到家里,父亲只躺在床上远远地望了我一下,便疲倦地合上了眼皮。我悲苦地牵着他的手在我的面上抚摸。他的手已经有点生硬,不复像往日柔和地抚摸玳瑁的颈背那么自然。据说在头一天的下午,玳瑁曾经跳上他的身边,悲鸣着,父亲还很自然地抚摸着它,亲密地叫着“玳瑁”。而我呢,已经迟了。

(28)从这一天起,玳瑁便不再走进父亲的以及和父亲相连的我们的房子。我们有好几天没有看见玳瑁的影子。我代替了父亲的工作,给玳瑁在厨房里备好鱼拌的饭,敲着碗,叫着“玳瑁”。玳瑁没有回答,也不出来。母亲说,这几天家里人多,闹得很,它该是躲在楼上怕出来的。于是我把饭碗一直送到楼上。然而玳瑁仍没有影子。过了一天,碗里的饭照样地摆在楼上,只饭粒干瘪了一些。

(29)第五天早晨,母亲才发现给玳瑁在厨房预备着的另一只饭碗里的饭略略少了一些。大约它在没有人的夜里走进了厨房。它应该是非常饥饿了。然而仍像吃不下的样子。

(30)一星期后,家里的戚友渐渐少了。玳瑁仍不大肯露面。无论谁叫它,都不答应,偶然在楼梯上溜过的后影,显得憔悴而且瘦削,连那怀着孕的肚子也好像小了一些似的。

(31)一天一天家里愈加冷静了。满屋里主宰着静默的悲哀。一到晚上,人还没有睡,老鼠便吱吱叫着活动起来,甚至我们房间的楼上也在叫着跑着。玳瑁是最会捕鼠的。当去年我们回家的时候,即使它跟着父亲睡在远一点的地方,我们的房间里从没有听见过老鼠的声音,但现在玳瑁就睡在隔壁的楼上,也不过问了。我们毫不埋怨它。我们知道它所以这样的原因。

(32)现在距我们离家的时候又已一月多了。玳瑁应该很健康吧?我希望能再见到和父亲的灵魂永久同在的玳瑁。

1.快速默读文章,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2.文章第(2)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从文中找出一处对比,说说其表达效果。

4.文章中父亲与玳瑁情感深厚,请概括父亲对玳瑁的感情并分析。

 

查看答案

芭蕉花  郭沫若

这是我五六岁时的事情了。我现在想起了我的母亲,突然记起了这段故事。

母亲因为过于劳苦的原故,身子是异常衰弱的,每年交秋的时候总要晕倒一回,在旧时称为“晕病”,但在现在想来,这怕是在产褥中,因为摄养不良的关系所生出的子宫病吧。

晕病发了的时候,母亲倒睡在床上,终日只是呻吟呕吐,饭不消说是不能吃的,有时候连茶也几乎不能进口。像这样要经过两个礼拜的光景,又才渐渐回复起来,完全是害了一场大病一样。

芭蕉花的故事是和这晕病关连着的。

在我们四川的乡下,相传这芭蕉花是治晕病的良药。母亲发了病时,我们便要四处托人去购买芭蕉花。但这芭蕉花是不容易购买的。因为芭蕉在我们四川很不容易开花,开了花时乡里人都视为祥瑞,不肯轻易摘卖。好容易买得了一朵芭蕉花了,在我们小的时候,要管两只肥鸡的价钱呢。

芭蕉花买来了,但是花瓣是没有用的,可用的只是瓣里的蕉子。蕉子在已经形成了果实的时候也是没有用的,中用的只是蕉子几乎还是雌蕊的阶段。一朵花上实在是采不出许多的这样的蕉子来。

这样的蕉子是一点也不好吃的,我们吃过香蕉的人,如以为吃那蕉子怕会和吃香蕉一样,那是大错而特错了。有一回母亲吃蕉子的时候,在床边上挟过一箸给我,简直是涩得不能入口。

芭蕉花的故事便是和我母亲的晕病关连着的。

我们四川人大约是外省人居多,外省籍的四川人各有各的会馆,便是极小的乡镇也都是有的。我们的祖宗原是福建的人,在河州府的宁化县,听说还有我们的同族住在那里。我们的祖宗正是在清初时分入了四川的,卜居在峨眉山下一个小小的村里。我们福建人的会馆是天后宫,供的是一位女神叫做“天后圣母”。这天后宫在我们村里也有一座。

那是我五六岁时候的事了。我们的母亲又发了晕病。我同我的二哥,他比我要大四岁,同到天后宫去。那天后宫离我们家里不过半里路光景,里面有一座散馆,是福建人子弟读书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散馆已经放了假,大概是中秋前后了。我们隔着窗看见散馆园内的一簇芭蕉,其中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大黄花,就像尖瓣的莲花一样。我们是欢喜极了。那时候我们家里正在找芭蕉花,但在四处都找不出。我们商量着便翻过窗去摘取那朵芭蕉花。窗子也不过三四尺高的光景,但我那时还不能翻过,是我二哥擎我过去的。我们两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来,二哥怕人看见,把花藏在衣袂下同路回去。回到家里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献给母亲。我捧着跑到母亲的床前,母亲问我是从什么地方拿来的,我便直说是在天后宫掏来的。我母亲听了便大大地生气,她立地叫我们跪在床前,只是连连叹气地说:“啊,娘生下了你们这样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了!”我们都哭了,但我也下知为什么事情要哭。不一会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们一阵。我挨掌心是这一回才开始的,我至今也还记得。

我们一面挨打,一面伤心。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该讨我父亲、母亲的气。母亲病了要吃芭蕉花。在别处园子里掏了一朵回来,为什么就犯了这样大的过错呢,芭蕉花没有用,抱去奉还了天后圣母,大约是在圣母的神座前干掉了罢?

这样的一段故事,我现在一想到母亲,无端地便涌上了心来。我现在离家已十二三年,值此新秋,又是风雨飘摇的深夜,天涯羁客不胜落寞的情怀,思念着母亲,我一阵阵鼻酸眼胀。

啊,母亲,我慈爱的母亲哟!你儿子已经到了中年,在海外已自娶妻生子了。幼年时摘取芭蕉花的故事,为什么使我父亲、母亲那样的伤心,我现在是早已知道了。但是,我正因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气。这难道是进步吗?

1.这篇散文作者主要回忆了关于“芭蕉花”的一件怎样的事?概括回答。

2.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不一会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们一阵

3.以下两个句子出现在文中不同的地方,他们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1)芭蕉花的故事是和这晕病关连着的。

(2)芭蕉花的故事便是和我母亲的晕病关连着的。

4.文末“但是,我正因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气。这难道是进步吗?”这句疑问,含意隽永。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