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先生的游记散文《绿》思路清晰,线...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先生的游记散文《绿》思路清晰,线索分明。开头一句“惊诧于梅雨潭的绿”,落笔点题,感情倾泻而出,是文眼所在。

B. 散文《囚绿记》中作者真挚而热烈地赞美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祝福它们“繁茂苍绿”,期待“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怅惘、缠绵而又深沉的情致中,蕴蓄着某种耐人寻味的意思。

C. 《曹刿论战》选自《左转》,《左转》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纪传体史书。

D.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其中的一篇。

 

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家作品及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曹刿论战》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故C项有误。 点睛: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父母热爱读书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 扬州市政府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民生。两手抓,两手硬,人民安居乐业

C. 长期缺少充足的睡眠,会影响未成年人的身高发育,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D. 即使在上下班高峰期,扬州人仍然在公交车上司空见惯给老弱病残幼让座的现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参加中学生体质测试,使我们本周的阅读课受到了影响。

B. 是否专注,直接关系到自习课效率的高低。

C. 如今,在定制公交车上遵守纪律,已经成为树人学子的自觉行为。

D. 斑马线前“车让人”,不仅是扬州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扬州文明城市的一张新名片。

 

查看答案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船夫两只眼睛红红的,把手搓着。“怎么的?这是真事。这不会是真事!是昨天,是前天?”

B. 至于我自己,则在学生的一再请求下,学着阿宝《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调子,用“咧”“哟”“啊”三个字哼出了“咧咧歌”,也受到学生的喝彩欢迎,课前课后竟然有不少学生模仿。

C.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便触景生情吟出了千古绝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 只有正值中午,才能看见太阳,但亦转瞬即逝;在夜间,也只有月在中天之际,才能看见一线月光。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jù    角léng   晶yíng   的shù

B. xié   辙hé     明móu    善lái

C. 女chǔ   婆suō    育bǔ     郁yī

D. jùn   忪xǐng   纠gé     热ch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一)

却说孙大圣恼恼闷闷,起在空中,欲待回花果山水帘洞,恐本洞小妖见笑,笑我出尔反尔,不是个大丈夫之器;欲待要投奔天宫,又恐天宫内不容久住;欲待要投海岛,却又羞见那三岛诸仙;欲待要奔龙宫,又不伏气求告龙王。真个是无依无倚,苦自忖量道:“罢,罢,罢!我还去见我师父,还是正果。”

(二)

正说间,只听半空中喧哗人嚷,慌得都出来看,却是两个行者打将来。八戒见了,忍不住手痒道:“等我去认认看。”好呆子,急纵身跳起,望空高叫道:“师兄莫嚷,我老猪来也!”那两个一起应道:“兄弟,来打妖精,来打妖精!”那家子又惊又喜道:“是几位腾云驾雾的罗汉歇在我家!就是发愿斋僧的,也斋不着这等好人!”更不计较茶饭,愈加供养,又说:“这两个行者只怕斗出不好来,地覆天翻,作祸在那里!”三藏见那老者当面是喜,背后是忧,及即开言道:“老施主放心,莫生忧叹。贫僧收伏了徒弟,去恶归善,自然谢你。”那老者满口回答道:“不敢,不敢!”沙僧道:“施主休讲,师傅可坐在这里,等我和二哥去,一家扯一个来到你面前,你就念念那话儿,看那个害疼的就是真的,不疼的就是假的。”三藏道:“言之极当。”沙僧果起在半空中道:“二位住了手,我同你到师傅面前辨个真假去。”这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了手。沙僧挽住一个,叫道:“二哥,你也挽住一个。”果然挽住,落下云头,径至草舍门外。三藏见了,就念《紧箍儿咒》,二人一齐叫苦到道:“我们这等苦斗,你还咒我怎的?莫念,莫念!”那长老本心慈善,遂住了口不念,却也不认得真假,他两个挣脱了手,依然要打。

1.阅读选文(一),文中说“孙大圣恼恼闷闷”,之前发生什么事让他如此?阅读选文(二),请结合原著,简要概括选文中“大圣”与“行者”除了在三藏处折辨,还到了哪些地方(按顺序)折辨,最终结果怎样?

2.结合所选文段内容,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

3.真假美猴王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带给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