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内容默写。
(1)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长征》)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3)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6)真正的友情不受时空限制,这正如王勃诗《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最宝贵的是生命。_____________。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________________,也不会因为_________________;……
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______(国籍)的______。
(2)“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中“南冠”代指_________。
(3)杜甫诗《望岳》中“岳”指_____山;“阴阳割昏晓”中“阴”指_____ ,“阳”指____
根据拼音写汉字。
(1)受益fěi(_______)浅 (2)闲情yì(________)致
(3)无xiá(_______)顾及 (4)kuài (_______)炙人口
给加点字注音。
(1)悖论(_____) (2)龟裂(_____) (3)鳞次栉比(_____) (4)皑皑白雪(_____)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等。
(1)请以“我心中的那 (一轮太阳、一抹绿色、一份真情、一丝牵挂)”为题写一篇作文。
(2)山野里的第一朵迎春花开了,留下了你采撷和追求的脚印;园子里的第一阵果香飘来了,留下了你收获和思考的脚印;混浊的小河边,留下了你畏缩和退却的脚印;泥泞的黄土路上,留下了你徘徊与进击的脚印。开拓不止,路才无尽。身后是脚印,前方是太阳,不必徘徊顾盼,只须用力前行!
请以“深深的脚印”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黄州突围(节选)
余秋雨
①苏东坡到黄州来前正陷于“乌台诗案”中,之后,他从监狱里走来,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他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宣告着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②每次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③苏东坡有很多朋友,但是,一旦出事,朋友们不仅不来信,而且也不回信了。他们都知道苏东坡是被冤屈的,却仍不愿写一两句哪怕是问候的安慰话。苏东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从黄州带出去,信中无畏的精神,真诚的勇敢,洒脱的情怀却换不回一丁点儿友谊的信息。我相信这些朋友都不是坏人,但正因为不是坏人,更让我深长地叹息。总而言之,原来的世界已在身边轰然消失,于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迹于樵夫渔民间不被人认识。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但他又觉得远处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他暂时还感觉不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诗文仍有极温暖的回应,只能在寂寞中惶恐。日常生活,大多是白天睡觉,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绝不喝多,怕醉后失言。
④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大义凛然地为道义、为百姓,甚至为朝廷、为皇帝捐躯。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的宣言。一旦跳在里边,怎么也抹不干净。苏东坡怕的是这个,没有哪个高品位的文化人会不怕。
⑤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⑥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一段树木靠着瘦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着晕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它们的正当用途绝不在这里。我苏东坡三十余年来想博得别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我的弱项所在。
⑦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佛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又使他不得不亲自种地,体味着生命的原始意味。
⑧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⑨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1.选文第②自然段提到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有何作用?
2.文章第④段中划线句子:“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苏东坡害怕的是什么,不怕的是什么,联系第③段,说说怕与不怕的行为体现各是什么?
3.品析“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的表达效果。
4.苏东坡被贬黄州的经历,使得他的人生反而得到了升华与成熟,请从⑥、⑦段中简要概述这种成熟的体现。
5.文章第②段中提到“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请你结合所学过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