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阅读《拔掉那颗蛀牙》一文,回答问题。 她恨全家人。 她在家中的地位很...

现代文阅读

阅读《拔掉那颗蛀牙》一文,回答问题。

她恨全家人。

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8年第8期)

1.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

2.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棵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〇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4.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

 

1.“那颗蛀牙”比喻主人公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畸形发展。这一标题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 2.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②作用:放在开头给人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给人悬念感,激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褒词贬用,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表达一种否定意思;这种成长是一种扭曲了的不正常的畸形成长。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之意。 3.不可以删去,因为家人的反应让她感受到亲情,重新审视亲情;是她情感变化的关键。若删去,文章的故事情节显得不连贯,并且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 4.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结合文章,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根据本文内容先理解“蛀牙”在文中比喻什么,再抓住文章开头和结尾句理解“拔掉那颗蛀牙”表达了作者对人际关系以及生活的认识。 2.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意和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理解词语含意要结合语境,“她恨全家人”,从第二段和第三段看出,她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开头的作用是引起下文、埋伏笔、引起阅读兴趣。这个“恨”字与后文的重温亲情形成对比,因此是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 (2)此题考查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意的能力,“茁壮”加上双引号之后,表示的是一种反义,表达了“恨”在心里不正常的畸形成长。理解该词,有利于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3)此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有渲染气氛、铺垫情节、烘托人物心情、突出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等,要具体根据文章来分析,比如本文开头写景不仅渲染了气氛,还与下文写“我”的情节有关,同时对表达人物的情感和主题有一定的关联。 点睛:分析语段作用的题目注意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内容的角度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结构的角度分析语段的位置是开头、结尾还是中间,开头的作用是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引起阅读兴趣,中间一般为承上启下,结尾为揭示或升华主旨。 3.试题分析:该情节不可以删去的原因,可以从人物情感变化、情节连贯性和文章的感染力角度去分析。 4.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主旨的题目,注意联系文章的内容,本文卒章显志,文章尾段中“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寓意深刻,即: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高祖(刘邦)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 (2)给馈饷,不粮道 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两组是(             )

当世          百万       

决胜千里之外   不求闻达诸侯 

未知         以彰      

可计日待也。    有一范增不能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两个句子。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4.写出源于选文中的两个成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用人的问题,你认为诸葛亮和刘邦都强调了什么?你对此有何看法?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古诗文。

(1)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 秋思》)

(2)《武陵春》中最为人称道的颇有新意写“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武陵春》)

(3)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4)辛弃疾《破阵子》中表达古代中国读书人最高攻治理想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朝黄土背朝天”说的是旧中国耕作的农民。在《观刈麦》一诗中有相似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狂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咏梅》词中词人借梅花盛开来写个人品格的高尚的词句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与世无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胡萝卜、鸡蛋、咖啡末儿三样东西同样面临逆境﹣﹣煮沸的开水。被开水煮后,胡萝卜变软了,鸡蛋里的液体变成固体了,咖啡末儿成了一杯香浓的咖啡。三个结局的意义有什么不同?你愿意做其中的哪个,理由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梅花和雪花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对象,它们各有所长:                  

A. 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素雅,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B. 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但它比梅花素雅。

C. 梅花比雪花芬芳,雪花比梅花素雅。

D. 雪花比梅花素雅,但它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查看答案

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横线上应填的选项是(    )

葱岭脚下则是五颜六色的石头,紫红、黛青、黧黑、奶白、豆绿。传说,这里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地方,不周山就是葱岭。这色彩缤纷的石头,就是女娲补天之石吗?

                                      。在这块沧桑的大地上,今天,一代一代新中国的建设者们,远离家人,从内地来到边疆,润色葱岭、美化葱岭。

①唐朝在此设立了“葱岭守捉”,高僧玄奘经此讲经月余,然后去天竺国取经。②当年周天子姬满曾驾着八骏到过这里。③1876年左宗棠率军挺进新疆,驱除外寇,拱卫了这片神圣的国土。④汉朝的都护曾到此驻守。

A. ③①④②

B. ②④①③

C. ①④②③

D. ④①③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