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词欣赏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燕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

诗词欣赏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燕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故城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按课文内容在文中的画线处填空。

2.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 “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 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 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3.词上阕写景或叙事,下阕抒情言志。这首词上阕写什么景?有什么特点?

4.下阕抒发的感情是: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D 3.塞下秋天景色; 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4.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诗歌上下文默写的题目,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浊”“燕”“勒”的写法。 2.试题分析:D. 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对本诗的情感表述有误,本诗抒发的是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 3.试题分析:词的上阕,“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寒冷、荒凉。“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戒备森严。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的情感,注意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词的下阕,“浊酒一杯家万里”,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而产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人皆可为国王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3.文章第段到第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

4.请在第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

5.你认为本文的观点对生活中的哪些人会有非常大的触动?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阅读《拔掉那颗蛀牙》一文,回答问题。

她恨全家人。

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8年第8期)

1.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

2.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棵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〇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4.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

 

查看答案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高祖(刘邦)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 (2)给馈饷,不粮道 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两组是(             )

当世          百万       

决胜千里之外   不求闻达诸侯 

未知         以彰      

可计日待也。    有一范增不能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两个句子。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4.写出源于选文中的两个成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用人的问题,你认为诸葛亮和刘邦都强调了什么?你对此有何看法?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古诗文。

(1)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 秋思》)

(2)《武陵春》中最为人称道的颇有新意写“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武陵春》)

(3)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4)辛弃疾《破阵子》中表达古代中国读书人最高攻治理想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朝黄土背朝天”说的是旧中国耕作的农民。在《观刈麦》一诗中有相似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狂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咏梅》词中词人借梅花盛开来写个人品格的高尚的词句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与世无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胡萝卜、鸡蛋、咖啡末儿三样东西同样面临逆境﹣﹣煮沸的开水。被开水煮后,胡萝卜变软了,鸡蛋里的液体变成固体了,咖啡末儿成了一杯香浓的咖啡。三个结局的意义有什么不同?你愿意做其中的哪个,理由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