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黑发底下 ⑴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 ⑵年轻时,...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黑发底下

⑴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

⑵年轻时,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手轻轻地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在我们个体生命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油亮油亮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

⑶小时候,我们一家在黔南山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到星期天天麻麻亮,父亲就独自一人趟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来烧。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一只杏儿大的杯子已经善解人意地倒上酒立在了他面前。他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放下了,又端起吸了一口,滋溜有声。直到饭吃完了,酒喝尽了,脸变红了,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累也被一阵风消解走了。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哟,你都有白头发了。”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

⑷那白发寥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毛。

⑸天难得地飘起了雪,越飘越大。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逼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就像牧人盯着两只瑟瑟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

⑹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易察寻得到。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

⑺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过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速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们还是乐意拔,我们只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脚地溜走了,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自鸣得意的秘密。

⑻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了。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地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了“半壁河山”,一眼望去触目惊心。我想他除了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

⑼后来,父亲被癌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千篇一律地吃药、打针,不厌其烦地化疗、放疗,头发快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无比珍爱的头发,他不得不戴上了帽子。不知为什么,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中间有些落寞。

⑽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

⑾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了,我有些无地自容。在岁月面前,一天天变老的父亲曾束手无策,试图借助剔除白发来抗拒生命的一次次落雪,赶在大雪封山以前挽留住某些悄悄远行的记忆,这很像一个农夫靠铲掉稗草来保护庄稼的成长。可我们顽皮的行为却在加快岁月流逝的脚步,我们以帮凶和同谋的身份与父亲鲜明对立。

⑿今天这个日子,在父亲积雪一样飞速消融的生命海拔上,我多么想为他种下一头黑发,让他重新骄傲地穿过人群,像煤被阳光点燃。

⒀但岁月如箭,一经射出,拒绝回头。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2月27日第15版,简默作,有删改)

1.文章以父亲的头发为线索展开叙述,仿照示例,在空白方框里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

(瞥见白发)——_________——( 疯长白发 )——( 掉光头发 )——_________

2.下列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⑴逼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

⑵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

3.说说文章标题黑发底下的含义

4.和弟弟的秘密被父亲轻淡地揭开后,我的内心五味杂陈,请扣紧文章的最后三段,以的口吻父亲写一段话,直抒胸臆。

 

1.(1)抢拔白发 (2) 想种黑发(渴望种发) 2.(1)运用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方法,渲染了山区冬夜的冷寂无聊的气氛,为下文兄弟俩替父亲拔白发一事做铺垫。(2) 运用神态描写的方法,形象细致地刻画出父亲回忆拔白头发时的神情,表现父亲回忆往事时心情的愉悦,内心的欣喜。 3.(1)黑发底下是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2)黑发底下是白发,是脱落 (3)黑发底下是父亲对孩子的呵护和家庭的责任(4)黑发底下是父亲生命的流逝和孩子的成长 4.示例一:父亲,看着您渐渐老去,一份伤感涌上心头。年幼时,顽皮的我们只会欺骗您,却来曾体谅您的艰难,现在想来十分愧疚。我衷心地期盼您能健康快乐,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示例二:父亲,您渐渐老去,而我却无力阻止岁月的匆匆。回忆幼时,自己顽皮无知,不懂体谅您的艰辛,也无法理解您的苦心。如果可以,我希望您能像过去-样充满活力,健康快乐。 围绕三点:①对父亲韶华已逝的伤感。②对自己少时顽皮行为的愧疚、自责。③对父亲重焕生命活力的期盼。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线索的分析概括。此题线索已经明确,围绕线索,划分情节,找准动作加以概括。首先在第4段找到“瞥见白发”,第5段“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抢着拔”来概括;抓住12段“我多么想为他种下一头黑发”来概括。要注意概括为四字词语。 2.试题分析: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1)“逼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这是典型的环境描写。答作用时要考虑到对渲染气氛和铺垫后文的意义。(2)“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是神态描写。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的神情外,还要答出人物的情感和心理活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

①很多人觉得食品添加剂不是好东西,希望 “零添加”。也有很多人觉得“天然成分”比“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更安全,所以要选择“纯天然”。但人们或许不知道,有些食品添加剂加了比不加好,甚至你巴不得多加一点,也有些食品添加剂本来就是“天然成分”。比如在我国合法使用的两千多种食品添加剂里,不乏维生素、必需氨基酸、矿物质等对健康有益的物质,也有各种高大上的“植物精华”赫然在列。

②首先是营养强化剂,它们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大类,这包括了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A、B、C、D、K等)、矿物质(钙、铁、锌、硒等)和其他营养物质(DHA、乳铁蛋白等)。当然营养强化剂并不是越多越好,比如脂溶性维生素吃多了反而有可能中毒,所以国家标准对强化剂的上限和下限都做出了规定,既保证有效性又避免过犹不及。

③对于某些特殊人群,营养强化剂是必需的。比如有的婴儿没有母乳可吃,需要吃婴幼儿配方乳粉,这里面就必须加入多种营养强化剂,配合乳清蛋白等其他成分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婴儿的全部营养需求,使宝宝健康成长。

④其次有多种氨基酸都是食品添加剂大家族的成员,包括一些人体无法合成的必须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大多数用作增味剂或者香精香料,提供鲜香的口感。比如你最熟悉的味精就是谷氨酸的钠盐,尽管有谣言说味精导致多动症或其他不良反应,但国际上几大权威机构从没否定过它的安全性,也从未限制其使用量。

⑤现代社会的饮食越来越精细,粗粮反而受到城里人的追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补充膳食纤维。食品添加剂中有一大类叫增稠剂,一般是胶类、多糖类、糖醇类和改良淀粉类物质,其中有很多品种都是来自于天然食材的膳食纤维。比如提取自豆类植物的刺云豆胶、槐豆胶、瓜尔胶、葫芦巴胶、决明胶、皂荚糖胶、田菁胶、大豆多糖;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黄原胶、可得然胶;提取自海藻的卡拉胶、海藻酸钠、海萝胶;提取自其他植物的黄蜀葵胶、亚麻籽胶、沙蒿胶、阿拉伯胶、果胶;提取自动物皮、骨和结缔组织的明胶;还有近些年被保健品厂家吹嘘的甲壳素、葡聚糖、壳聚糖也都是膳食纤维。

⑥除了以上这些,食品添加剂里面还有些品种听起来也很高端洋气,比如番茄红素、蜂蜡、石榴果汁浓缩物、薰衣草油、紫苏油等等。甚至有些咱们厨房里的常见调料也算食品添加剂,比如八角茴香、丁香、肉桂等等。其实无论用不用、用哪种、用多少种食品添加剂,只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就不会危害健康,在安全性上也没有差异。另外,目前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90%是来自鲜活农产品,仅有10%左右来自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威胁其实是被严重高估了。

(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10月)

1.关于文章的说明对象,下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食品添加剂的功能    B. 食品添加剂加了比不加好

C. 食品添加剂中也有营养高手    D. 食品添加剂的危险被高估

2.根据文本,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了保证营养强化剂的安全使用,国家标准对强化剂的上限和下限都做出了规定。

B. 多种氨基酸也是食品添加剂,大多数用作增味剂或者香精香料,提供鲜香的口感。

C. 食品添加剂中有一大类叫增稠剂,品种都是来自于天然食材的膳食纤维。

D. 目前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大多数来自鲜活农产品,食品添加剂的威胁其实是被严重高估了。

3.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认为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有害的,读了本文,你对食品添加剂有了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本谈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寇准读书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宋史·寇准传》

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准入相    不能称前时之    B. 惜学术不尔    不为外人道也

C. 准出陕    鲁肃过寻阳    D. 寇公材        邑人

2.请为下列句子断句。

准  严  供  帐 / 大  为  具  待 / 咏  将  去 / 准  送  之  郊

3.从本文可以看出寇准是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互相轩邈   _________  (2)负势竞________

(3)蝉则千不穷:________  (4)天下独绝 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3.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

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

C. “千百”,“千”“百”等词在文中都是虚指,言其多。

D. 第三段先从远处写视觉景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从详到略。

 

查看答案

请你仿照下面画线句,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青春好似一首悠扬的歌曲,我们则是柔和的音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几千年的祭祀传统,牵动着中国人一种最隐秘而质朴的情感,一头系着对亲人的思念,一头连着对未来的祈福和期盼。

B. 在学校追逐教育效率的进程中,相关政府部门需要证明并履行自身职责,发挥调控和监督功能,要对非正当、无界限抢夺优质资源加以规范。

C. 2017年热播的《那年花开月正圆》,虽然是一部清末民初的传奇女性励志大剧,孙俪却将它演绎得别具少女气息,成为今年最火的电视剧之一。

D. 据悉,目前只有部分省份使用高考课标卷,该“阵容”包括由海南、吉林、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份组成,且队伍日趋壮大,加入的省份数量呈上升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