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小题。 把愤怒变成葡萄园 ①人在现实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小题。

把愤怒变成葡萄园

①人在现实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不平和屈辱是很容易动怒的。就连那些胸襟开阔、修养极高的人,也有时会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区区小事而怒从心起,从而招来祸患,酿成悲剧。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林则徐先生就是一个动不动就发怒的人,为了提醒自己,他干脆把“息怒”二字镂刻在自己的宝剑上。

②愤怒本身有一种可怕的破坏力:天庭之怒,则黑云密布、雷鸣电击;大地之怒,则演绎出山崩海啸,怒潮翻滚。其实,人为了捍卫正义、尊严而“拔剑而起”,抱着“刺破青天锷未残”的豪情倒不失为大英雄本色。至于吴三桂的“为红颜一怒”和楚霸王激怒之下把一个气势恢宏、华美富丽的阿房宫“付之一炬,只留下一片可怜焦土”的举动,只能给后世人留下笑柄和一声幽幽浩叹。

③想要成就一件事情,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努力。而易于动怒的人,往往在事情的关键环节处,遇到棘手和麻烦,就会因心情浮躁而变得束手无策,焦头烂额,结果把好好的一桩事情搞得一塌糊涂,就像蜜蜂一样为了一点小小的冲撞竟然把自己整个生命付之于最后的一蜇。我有个远房舅舅,在修理家里一个疏漏破损的木盘,当他把木条一片一片对接好,几番试验后发现木盆仍在漏水,于是盛怒之下,竟取来一把斧头把木盆砸碎。后来无论在考试中失败,或者遇到不顺心的烦恼苦闷的事情时,母亲总会给我讲起舅舅的这一段往事。

④我由衷地欣赏那些谦逊达观、心境平和的人,他们即使身处最险恶、最苦难、最无奈的境遇,仍能保持“宠辱不惊,临危不怒”的平常心。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财政部供职期间,为了扭转金融危机而竭尽全力,但他的金融方面的许多精辟的见解却遭到非议,连人格尊严也受到凌辱,最后他客客气气地呈上辞职信。然后回到宁静的、能够充分施展他才华的剑桥去,回到书房去,跟他的藏书和藏画在一起,以坚强的意志写下了《和平的经济后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其实面对人生的厄运、不幸和磨难,与其怨天尤人,悲观沉沦,倒不如“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把愤怒变为葡萄园”。这样才能成真正的强者。因为“人生苦短,譬如朝露”,有限的精力,有限的光阴,是一个人生命中最为珍贵的资源。生命的价值只有两种,要么熊熊燃烧,释放出巨大的光和热,要么窝成一团黑烟,到头来一无所获。晚年的托尔斯泰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就像一个“气势磅礴气象博大的生命大瀑布”,歌德更是一棵“生命的常青树”。只有那些不明智的人才会把自己的智慧才华消磨在无谓的悔恨、诅咒和愤怒上。

⑤生命本身就是一个蕴藏着巨大能量的“瀑布”和“大树”。一旦它肆意咆哮暴怒起来,会酿造泛滥成一场人间的祸患灾难。可如果我们善于利用它,就会变成一种“造福人类”的巨大的能量和资源,去滋润养育万物生灵,为人间播洒出一片蔼蔼绿阴。

【注释】葡萄园在西方人的词语中有平息愤怒,平和心态的意思。

1.结合文章①-③段,概括说说作者为什么提倡“把愤怒变成葡萄园”?

2.结合文章④-⑤段,说说应怎样“把愤怒变成葡萄园”。

3.细读文章,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作者的观点。

4.下面的事例论据用在第(4)段中证明作者的观点,好不好?

晚年的托尔斯泰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就像一个“气势磅礴气象博大的生命大瀑布”,歌德更是一棵“生命的常青树”。

5.第(3)段中画线句在该段中起到怎样的论证作用?

 

1.①愤怒会招来祸患,②酿成悲剧,③让人功亏一篑。 2.①身处险恶、苦难、无奈的境遇,保持“宠辱不惊,临危不怒”的平常心;②面对人生的厄运、不幸和磨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3.遇到挫折、不平和屈辱,不要发怒,要把愤怒变为平和且理智的心态。或:我们要做一个明智的人,不要把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消磨在无谓的愤怒上。 4.不好。这两个事例没有具体表现他们如何在挫折、不平和屈辱中要把愤怒变为平和且理智的心态。 5.比喻论证,也是反面论证,形象地证明了本段的第一句话,也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①-③段重要内容的理解。概括作者提倡“把愤怒变成葡萄园”的原因。可抓住关键性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如①段“从而招来祸患,酿成悲剧”。③段“而易于动怒的人,往往在事情的关键环节处,遇到棘手和麻烦,就会因心情浮躁而变得束手无策,焦头烂额,结果把好好的一桩事情搞得一塌糊涂”。 2.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能力。说说应怎样“把愤怒变成葡萄园”读懂文章的④-⑤段,然后抓住关键性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如④段“他们即使身处最险恶、最苦难、最无奈的境遇,仍能保持‘宠辱不惊,临危不怒’的平常心”、“其实面对人生的厄运、不幸和磨难,与其怨天尤人,悲观沉沦,倒不如‘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把愤怒变为葡萄园’。这样才能成真正的强者”等句。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要点的概括。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全盘把握,找到关键句,特别是要注意观点句,提取要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可从对待逆境的平常心的角度和不退缩、勇往直前的角度来作答。 4.试题分析: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托尔斯泰可歌德的两个事例没有具体表现他们如何在挫折、不平和屈辱中要把愤怒变为平和且理智的心态。也就是不能证明论点,因此不好。 5.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就像蜜蜂一样为了一点小小的冲撞竟然把自己整个生命付之于最后的一蜇”运用了典型的比喻论证。作用:从反面形象地证明了本段的第一句话“想要成就一件事情,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努力”这一观点,也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论据的作用,就是来证明论点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

【话题背景】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调查数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

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

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

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

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

【精选案例】

书法是戴敏的第一项特长。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呆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对于用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的任务,“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每次都拖到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也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各方声音】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着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偷地改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有时闻练字了。

沈尹默(书法家):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书写,表达一种感情,与电脑写不是一种状态。如果一切都机械化了,就没有审美,变得贫乏而没有了想象力。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新闻现场】本报讯今天,“传承兰亭——绍兴市区中小学生‘兰亭雅集42人展’”在书法圣地兰亭右军祠启幕,这成为今年兰亭书法节的一个亮点。市内许多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展览。一位带队老师说,他们学校有很多书法爱好者,他们是传承中国书法、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和未来。

1.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             )

A. 教育部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要安排1课时练习书法,普通高中要开设书法选修课。

B.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C. 有反对者认为,互联网时代,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也就没有必要学写毛笔字了。

D. 中国书法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它具有审美价值,能丰富人的想象力。

2.根据以上几则材料,分条概述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完成小题。

韩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以疾。宰相崔胤判度支,表以自副。王溥荐为翰林学士。偓尝与胤定策诛刘季述,昭宗反正,为功臣。帝疾宦人骄横,欲尽之。偓曰:“陛下诛季述时,余皆赦不问,今又诛之,谁不惧死?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今食度支者乃八千人,虽诛六七巨魁,未见有益,适其逆心耳。”帝前膝曰:“此一事终始属卿。”

中书舍人令狐涣任机巧,帝尝欲以当国,俄又悔曰:“涣作宰相或误国,朕当先用卿。”辞曰:“涣再世宰相,练故事,陛下业已许之。若许涣可改,许臣独不可移乎?”帝曰:“我未尝面命,亦何惮?”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帝知偓,崇门生也,叹其能让。

宰相韦贻范母丧,诏还位,偓当草制,上言:“贻范处丧未数月,遽使视事,伤孝子心。今中书事,一相可办。陛下诚惜贻范才,俟变縗而召可也。”学士使马从皓逼偓求草,偓曰:“腕可断,麻不可草!”从皓曰:“君求死邪?”偓曰:“吾职内署,可默默乎?”姚洎闻曰:“使我当直,亦继以死。”自是宦党偓甚。

(选自《新唐书·韩偓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召拜左拾遗,以疾解 【解析】
离职
    B. 欲尽去之      去:离开

C. 适固其逆心耳    固:使之固    D. 自是宦党偓甚      怒:怨恨

2.将文中划浪线部分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 ”标出来。

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蔑有不济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涣再世宰相,练故事,陛下业已许之

(2)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

(3)贻范处丧未数月,遽使视事,伤孝子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西塞山①下作

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

B. 颔联写诗人所见,前望是庐山,后看是斜月;“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斜生”巧妙的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

C. 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

2.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写景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请规范书写)

(1)__________________ ,杂然而前陈着,太守宴也。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_____________  ,舍生而取义者也。

(3)不应有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角声满天秋色里, _________________

(6)俄顷风定云墨色,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秋水》选自《庄子》,作者庄周,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

B.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后的第二篇小说。小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讲述故事。小说设置了两个中心视点,一个是当时的时代,一个是当时的民众。

C. 《童年》中小茨冈是个弃婴,被外祖母收养,长大后诚了外祖父的雇工。他勤劳能干,力大无穷,虽然被外祖父和舅舅当牛马使唤,仍很善良、乐观。

D. 《红岩》中,叶挺被关进重庆“中美合作所”后,动笔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了著名的《革命者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