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跟着父亲读古诗
潘向黎
(1)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开始让我背诵古诗。
(2)听上去平淡无奇——但是相信我,这在上世纪70年代,是逆时代潮流的另类。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开始读父亲手写在粗糙文稿纸背面的诗词。
(3)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然后是“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然后,应该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我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继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
(4)我背诵的第一阕词,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生硬突兀的——岳飞的《满江红》。当时因为这阕词生字多,我背得很辛苦。等放暑假,父亲回来了,居然没有抽查到这阙词,让我暗暗失望。那时候,因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我有些敬畏父亲,竟不敢自己主动卖弄一下,背给他听。
(5)按现在的养育标准看,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就被迫分居两地,我的整个童年父亲都不在身边,心理阴影该有多大啊。幸亏父亲不在的时候,有他亲手录的古诗词陪着我。
(6)父亲出差给我带回一套唐诗书法书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杜牧到底想说什么。父亲又不在身边,我没人可问。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可是,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怎么读不出什么要人上进的意思?
(7)等到可以天天见到父亲,我已经不需要再问,我自己明白: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觉得优美,置身其境,这个诗人便可称得上手段了得,这首诗的价值已经足够。诗不一定要用来包裹人生道理,不说“苦寒”,单纯写梅花也是可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一种被赦免的轻松感,从此便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来读了。
(8)我十二岁那年,随母亲移居上海,全家团聚。仿佛一下子海阔天空了,我可以很方便地从父亲的书架上接触到许多古典诗词读本,而且编选者都是真正的大家。也就是在这些诗词选里,我第一次看到在书上随手标记、评点的做法——父亲在这些书里,用铅笔、红铅笔、蓝色钢笔做了各种记号(估计是每读一遍用一种颜色的笔标记,有三种颜色表示至少读了三遍)。
(9)父亲觉得好的地方,会画圈。若是句子好,先画线然后在线的尾巴上加圈;整首好,则在标题处画。好,一个圈;很好,两个圈;极好,三个圈。觉得不好,是一个类似于拉长了的顿号那样的一长点。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理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对父亲说,某一首诗真是好,我完全同意他的三个圈。父亲大多只是笑笑,并不和我展开讨论。
(10)那是20世纪80年代,他忙着准备讲义和伏案著书,我虽然到了他眼皮底下,他却常常没空理我。于是我也只能用在书上点点画画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父亲破天荒地允许我在他的书上做记号,当然只能用铅笔。父亲在苦熬他的文章或者讲义,我虽然就坐在他对面,但是不敢打扰他,只能在他读过的书里通过各自的评注和他“聊天”。
(11)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惜时如金的父亲有点抵挡不了,想早点溜进书房:“以后再说吧。”我不依不饶:“你给我五分钟。”于是父亲坐了下来,听完我机关枪扫射般的一通话,想了想,说:“虽说诗无达诂,不过你的观点好像比我当年的更有道理。”没等我发出欢呼,他又接着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带你一起去吧。”朱先生是父亲特别尊敬的老师朱东润先生!我又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
(12)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选自《读者》2017年10期,有删改)
1.阅读全文,在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补全我跟父亲读古诗,逐步理解古诗的阶段变化。
我背第一首诗和第一首词,(1)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有了画面感;→我读带批注的诗词读本,完全理解;→我反对父亲的观点,(3)________。
2.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我”当时的心理。
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
3.下面是文中关于作者感觉的描述,结合加点词,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这样描述的作用。
(1)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
(2)我又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
4.关于这篇文章,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A. 标题“我跟父亲读古诗”并不适合,因为父亲对我学古诗的影响较小。
B. 标题是“我跟父亲读古诗”,在行文中,流露出“我”在读古诗时对父亲的深情。
C. 这篇文章写自己跟父亲读诗的经历,强调了诗歌在“我”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名著阅读。
(1)下面各图选自《水浒传》连环画,请仿照示例,以“人物+事件”的形式概括画面所呈现的故事。
示例:林冲棒打洪教头 A: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歌词分别出自不同版本《水浒》电视剧的主题曲。电视剧的主题曲往往起到概括和凸显作品的主题的作用。你更赞同哪个版本的解读?结合小说相关情节,简要论述。
A 版本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B 版本 兄弟情是没有色的酒/兄弟情是没有墙的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唐雎不辱使命》)
(3)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古诗文名句默写。
(1)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2)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3)无意苦争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陈涉世家》)
(6)古代诗词中有些句子全由名词组成,以高度浓缩的语言达到言简义丰的效果,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温庭筠《商山早行》中也有全用名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白居易《卖炭翁》一诗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产生的矛盾心理,令人同情,《观刈麦》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也是一种矛盾心理: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得挺着,令人唏嘘。
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让生活成为一首诗,携手乐观huò①_________达的人生态度,拥抱yōu②________雅从容的生命姿态;让生活成为一首歌,在闲xiá③________时品味浪漫,在xuān④________嚣中寻求沉静,求得心灵的慰藉。
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目:这就是幸福
要求:
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不要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每个人成长的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无论怎样,经历过便是一种财富,如果让我们重新走过,我们仍不会感到后悔。请以“我不后悔”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不要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