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同学们,走进中学就正式告别了童年。可是烂漫的童年里,早就留下了那些无法忘记的美好...

同学们,走进中学就正式告别了童年。可是烂漫的童年里,早就留下了那些无法忘记的美好:有花花绿绿甜蜜无比的棒棒糖,有奶奶精心熬制的营养汤,有小伙伴嬉戏时四溢的欢乐味儿,有听妈妈讲童话时泛起的幸福泡泡......

童年犹如一杯柠檬茶, 清香酸甜,沁人心扉, 留给我们清香的回味。请以“童年的清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字数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要求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

 

童年,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它象征着美好的回忆。同时它也有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而我的童年也不例外,我童年的清香是那淡淡的墨香。 记得在我上小学之前,我的童年都是在类似的四合院中的小院子里度过的。由于爷爷酷爱花草,所以院子里满是他养的花花草草。如月季、杜鹃、吊兰、文竹等。但这些的清香并不是令我最难忘的。令我最难忘的清香还是那淡淡的墨香。 那时,爷爷经常用他那双饱经风霜的大手教我习字。由于他已过七旬,所以手上爬满了老茧和干裂的皱纹。但爷爷的手上总是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所以每当他握住我的手教我练毛笔字时,我都感到满满的温馨。但是我经常叫爷爷要隆冬习字,所以他的手总是通红通红的。 一次,我又心血来潮,缠着爷爷叫他写毛笔字给我看。爷爷拗不过我,只好摊开淡黄的宣纸,倒出了那乌黑的墨汁,顿时,一股清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不一会儿,爷爷磨好了墨,开始教我习字。爷爷用他那双有着淡淡墨香的手抓起毛笔,轻轻地按进了砚台当中,并开始慢慢地在砚台边刷着,并说道:“这样可以让多余的墨水流掉。”说完轻轻提起毛笔,往宣纸上一按,再往上轻轻一回,一个上尖下粗的点就写成了。接着他又沾了一点墨,开始写悬针竖。只见他还是先往下一接,再轻轻地、慢慢地向下滑去,到末尾时轻轻往上一提,一个底部如刀削一样的长竖便展现在我眼前。 这时,我高兴极了,大叫道:“爷爷是书法家!”爷爷笑了笑,说:“书法家不是天生的,只有经过长年累月地不断积累,才会成功。所以,你要记住‘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 现在,爷爷已经老了,手写字时也会不停地抖。但我仍不会忘记那股清香,因为,那包含了爷爷对我的关爱。 悠悠的墨水清香和爷爷爱的清香,香了世界,也香了我的心田。这就是我童年无与伦比的清香。 【解析】该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以“童年的清香”为题,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根据提示语“可是烂漫的童年里,早就留下了那些无法忘记的美好”可知,写作的中心为:童年趣事。我们可以写一个令我们难忘的关于童年的事,也可以写一件令我们难忘的场景,这两种写作思路都可以。写作时要写出童年的这件事或者这个场面有什么深远意义,要写触动自己心灵的事,而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所以选材时,力求写出让自己真正难忘的事,而不是一件琐碎的生活小事。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包利民的《肩上扁担,桶中流年》,完成小题。

①女儿只是在绕口令中知道的扁担,念着“扁担宽板凳长”一路成长,只是问起她扁担到底用来做什么,却也只是说得模模糊糊。在我儿时的岁月中,在乡下的生活里,扁担却是家家必备之物。

②每天的清晨,村中的老井旁便排满了担水的乡亲。古老的辘轳摇起东方一轮红日,倾倒进铁水桶里。那时父亲便担着水回家,两个铁桶里的太阳被颤动的水花搅得支离破碎,一如童年五彩的日子。扁担就在父亲的肩上起伏着,发出一路咯吱的响声,于是所有的日子都灵动起来。

③最初的时候,家里用的是一根竹扁担,似乎是从一根极粗的竹子上剖解出来,韧性极好,用了多年也不弯曲。后来,外公给我们做了一根榆木扁担,外公是木匠,手工精细,加上上好的榆木,扁担极美观,两端窄中间宽,打磨得光滑无比。就连两端垂下的铁勾,也是银亮亮的。这根新扁担取代了竹扁担,成了父亲每早担水之物。竹扁担并没有被抛弃,它接手了挑水以外的其它活计。

④最喜欢在秋天的田野上,看人们忙碌的身影。有些庄稼被打成了粗粗高高的捆,人们就担着它们行走在田垄之上。远远望去,一根扁担的两端,就像载着两座不停跳动的小山。

⑤父亲性情梗直,一生没做过什么亏心事。他并不高大,扁担竖起也要比他高上一截,有时会想他是怎样将那么重的两桶水一路担了这许多年。也曾坐在父亲的肩上,看着那个小小人间的奇妙。觉得他的肩膀很有力,仿佛可以将整个房子托起。

⑥第一次挑水时,很不得要领,只觉得那扁担压得肩膀生疼,举步维艰。也想使肩上的扁担颤起来,却更是控制不好,使得两个铁桶不安分地乱动,水也洒出许多。两只铁桶是用铁皮打轧而成,家家都用这样的水桶,摇晃起来发出清脆的响声。它们每天奔走在水井和家里的水缸之间,摇荡着四季的风霜雨雪。

⑦父亲告诉我,不管多重,腰要挺直,抬脚时让扁担上扬,可以减轻水桶重量,落步时让扁担自然坠弯,并由此积蓄了再度上扬的力量。当我终于掌握了这种节奏,发现两桶水也并不是那么重,忽闪忽闪之间,便体会到了一种欢畅的感觉。几趟水担下来,肩头就火辣辣地疼。父亲说,担久了就好了。现在想来,当年的那些日子,虽然艰苦沉重,却从未把人们的腰压弯,并努力让生活动起来,一种充满希望的节奏。

那根榆木扁担,中间的部分,由于长年和肩头磨擦,被汗水浸染,颜色变得极深。一如被希望涂亮的日子,总有与众不同的片段。一年一年,时间就在那两只铁桶间流走,许多年过去,想来农村家家都有了自来水,扁担被用得也少了吧!旧时的光阴如废弃了的老井,荒草丛生,而记忆如尘封的扁担,依然直直,就像父亲当年的身躯。

⑨那么多的生活之重,并没有让父亲屈服,而岁月,却轻易压弯了他的腰。有一次,女儿又念起“扁担宽板凳长”,父亲听了,眼神飘忽了一下。那些生动的时光已走远,扁担也只能在我们的记忆里一路歌唱。一个夜里,便梦见了遥远的情景,扁担在父亲年轻的肩头颤动,两桶水也欢快地跳跃,揉碎了两轮红红的太阳。

1.仿照示例,完成本文主要情节的梳理。

___________—父亲担扁担— _____________—我挑扁担— ______________

2.阅读全文,分析本文标题“肩上扁担,桶中流年”的作用。

3.联系具体语境完成下列两小题。

(1)第⑧段画线句子中的“浸染”一词换成“沾湿”好不好?

(2)赏析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的妙处。

远远望去,一根扁担的两端,就像载着两座不停跳动的小山。

4.阅读【链接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选自《秋天的怀念》

选文结尾写到梦中的“太阳”,链接材料中写到了“菊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上有何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丰子恺的《梧桐树》(有删减),完成小题。                            

①在夏天我又看见绿树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树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株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街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②一个月以来,我又亲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头,回复了初春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一段将芭蕉叶、丁香和梧桐叶比较,突出了梧桐叶叶大繁茂的特点。

B. “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树上挂到树顶。”运用比喻的修辞,视线由下往上,写出了梧桐叶数目繁多的特征。

C. “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街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这句话充满了对古人眼光的鄙视之情。

D. “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体现了作者内心因梧桐叶落的伤感之情。

2.第②段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梧桐叶的衰败变化的?

3.第②段画线句“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老舍《济南的冬天》选文,完成小题。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④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选文第①段和第③段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2.从修辞的角度说说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3.第④段“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原谷谏父》,完成小题。

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①之。谷年十有五,谏②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捐:抛弃。   ②谏:好言相劝。   ③舆:手推的小车。   ④凶:不吉利。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负义也                       ②父不从   

③谷年十五                     ④载祖归养 

(2)下列选项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欲捐之

A.下车引之                   B.少选之间         

C.学而时习之                 D.其不善者而改之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汝  何  以  收  此  凶  具

3.翻译下列句子。

(1)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4.本文的主人公原谷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在践行“孝道”方面都有过人的智慧。请结合两篇文章分别谈谈他们的智慧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完成小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1)这首诗写景手法多样,下列选项和本诗写景手法不吻合的一项是

A.点面结合                     B.动静结合

C.视觉嗅觉                     D.对比

(2)请赏析三、四两句中“飞”“睡”两字的精妙。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