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常言道:“办法总比困难多。”请你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

常言道:“办法总比困难多。”请你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红岩》《海底两万里》几部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00字左右)

 

示例: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航海时遇到风暴触礁,只身漂流到杳无人烟的孤岛。面对生存困境,他用木头和船帆搭成帐篷,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桌椅;他到森林捕猎,到海边捕鱼,把山羊养起来,并种植麦子等,顽强地在小岛上生存下来。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在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对“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话的理解。也就是说论点有了,在名著中找找论据,并通过名著中的论据来证明“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个论点。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论语》中的几则语录,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②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③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⑤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在以上的几则语录中,孔子及其弟子都谈到__________的重要性。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有充分的体现:如徐庶被迫投曹后,践行与刘备的约定未献一计;又如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十》)

【乙】乾道六年,宋孝宗召(弃疾)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迁司农寺主薄,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改动)

【注释】①虞允文:人名。宋名臣,曾指挥三军打破金帝完颜亮。②知:做知州

1.根据所给释义,判断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填写序号)

(1)劲:①jìng刚正,正直。  ②jìn力气,力量。      持论直:_____

(2)长:①cháng优点。       ②zhǎng生长,成长。    消之势:_____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起舞      人而异

B. 自相鱼肉    鱼肉百姓

C. 起冶铸    临城下

D.         德才兼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如有大江!

4.祖逖面对“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的困难,采取的对策是“起冶铸兵”。辛弃疾同样提议收复失地,也不被支持,反而被外调滁州。他在滁州,在面对“州罹兵烬,井邑凋残”的现状,采取的对策是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2)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___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查看答案

同学们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其中一组的探究主题是“中国梅花文化”,以下是同学们整理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自古以来,梅花就是中国文人喜爱的形象之一,这种喜爱起自《诗经》,历经汉魏、隋唐,到了宋代进入颠峰时期。林和靖以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香”写出了梅花不求识赏的隐逸孤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诗句又使梅的形象于“孤清”中多了几分高洁傲然;“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抒写出梅花不堕凡俗的坚贞自守;而苏轼的《定风波·红梅》中“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一句,则将高标俊逸的“梅格”与作者旷达超脱的人格融为一体。“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极尽表达出诗人愿意化身千万梅花的浪漫情怀。

可以说,中国文人从梅花的品性中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它隐逸孤清,高洁傲然,坚贞自守,高标俊逸,成为凌寒绽放于冬日的精神之花。历经岁月磨砺,梅花的象征意义丝毫不减。一代领袖毛泽东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更是赋予了梅花乐观坚韧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梅花的形象不仅存在于诗歌中,还广泛地存在于我国的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象之中。这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值得同学们探究并关注。

1.材料的第一句有一个错字,最后一句有一处语病,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错字修改:将“______”改为“______

句子修改:将“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材料中的横线里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3.同学们探究“咏梅诗”时发现诗歌多用修辞手法表达丰富的含义。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一句用拟人手法,赋予梅花以丰富细腻的情感,表现出梅花凌寒傲雪的风姿。

B.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使用对偶,对仗工整,意境脱俗,是咏梅的佳句。

C.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将梅花人格化,表达了其与世无争的坦荡和对自我追求的坚守。

D.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以传神之笔写梅花隐于春色又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赋予梅花以人的精神风采。

4.同学们在教室里练习书法,书写“梅花诗”。学生小王觉得“梅”字的第9笔颇为难写,还需多练。近日,他准备临摹一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条幅贴在教室里。你建议他临摹以下哪种书体?结合书体特点说说你的理由。

  

楷书          行书

“梅”字的第九笔是______

我建议他临摹______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5.钱币也是文化传媒的文化载体。同学们还关注到了钱币上的梅花。请你结合材料内容,探究一下我国第四套金属流通币“梅花5角”正面采用梅花图案的设计意图。

6.材料中“一树梅花一放翁”中的“放翁”指的是南宋爱国诗人______,他一生笔耕不辍,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例如,每当我们劝勉身边遇到重重困难、感到前路迷茫的朋友,常引用他《游山西村》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朋友看到光明和希望。

7.鲁迅先生十分喜爱梅花,曾请人刻过一枚“只有梅花是知己”的印章,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也爱梅花,书屋的后院就植有几株腊梅,曾为少年鲁迅的书塾生活增添几分趣味。我们学习过鲁迅叙写这段往事的作品《______》,这篇文章收录在他的散文集《______》中。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名、校名。不得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作文素材。

(1)随着长大,亲人朋友不能永远牵着我们的手,不能永远告诉我们怎么走,只能时刻叮嘱我们说“走路小心点”,我们可能会不时厌烦这句话,但就是因为这繁琐而枯燥的话语却时时带动我们的脚步,使我们走得更稳,不会摔跤……,请你以“难忘_____的叮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2)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

请以“习惯”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