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服衣冠(穿戴) B. 明日徐公来(第二天)
C. 能谤讥于市朝(这里指“议论”) D. 时时而间进(经常)
2.下列句子中的“于”用来表示比较的一项是( )
A. 皆以美于徐公 B.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 能谤讥于市朝 D. 皆朝于齐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B. 文章用“门庭若市”一词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C. 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D. 齐国最终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阅读议论文《精神拾荒三步曲》,回答下列小题。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
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
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③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两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的体会是,三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④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是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就像孟尝君收留了鸡鸣狗盗之徒,齐国的人才就云集到了他的门下。
⑤所以,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而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C. 不但学和思是互相助兴的,录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D. 思想的产生不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
2.对选文论证思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②段先用孔子的名言引出话题,然后列出生活中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为例证,用以证明博学的人都是读书很多的。
B. 第③段开头“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一句在文章中起承接上文的作用。
C. 第③④段是紧紧围绕“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事—录”这一观点展开论述的。
D. 第⑤段的作用在于:画龙点睛,既总结全文,又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显得十分紧凑。
3.对文章理解、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以“有一种人”“还有一种人”为例,从反面证明学和思是不能分开的。
B. 第③段中席勒与托尔斯泰都认为思想不能孤立地产生,需要与人交往等外界激励。
C. 第④段中“待之以礼”用得很生动,强调思想者在灵感面前,要显得有礼貌,有修养。
D. 第④段结尾以孟尝君为喻,证明“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诗句展现了萧瑟、冷落的秋景,反衬出了追求“伊人”热烈的情感。
B.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C.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武陵春》)
第一句交代季节特征,渲染凄婉氛围,暗示作者美好的生活已经过去,为全词奠定感情基
调。
D. 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雨说》)
诗句表现了为了给孩子们带来甜蜜,带来幸福,春雨愿意牺牲自己,愿意快乐地安息。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段时间,为国捐躯的烈土——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遭到无端调侃和曲解,这是个别人罔顾史实、臆想战争的结果,是对历史的歪曲。
B. 人脸识别准确吗?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在计算机视觉国际顶级会议上曾发表论文,称计算机算法识别人脸的准确率已经达到 99.15%。
C. 流传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构筑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它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伦理观念、精神追求、审美取舍。
D. 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基础教育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笔耕不辍的贾平凹推出了他的第 15 部长篇小说《老生》,以民间写史的方式记录百年乡土中国。
B. 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C.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时尚”,意在解决教育的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D. 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 92 岁生日。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为公民信息撑起一把安全“保护伞”,不仅势在必行,更是 。
②然而在网络时代,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也 。
③当个人安全信息遭遇侵害时,应当 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 燃眉之急 无孔不入 挺身而出
B. 刻不容缓 无处不在 挺身而出
C. 刻不容缓 无孔不入 奋不顾身
D. 燃眉之急 无处不在 奋不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