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也是征服世界的唯一力量,围绕“文化”这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也是征服世界的唯一力量,围绕“文化”这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例文 飘荡千年的精灵 不知于何时,你幽然出现;不知于何处,你开始熠熠发光。 从历史的深远处走来,带着先哲们的不朽之作,轻轻地靠近了我,不得不说是精灵。 也许是在远古,或许是在更远的时代,你便流行于民间。但我真正地认识你,便是在读《诗经》的时候。305首诗歌的确是一种文化,开创了现实主义诗歌之路。 在战国七雄的争战中,你曾一度消沉,而等到战乱平息,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你便悄悄地带上了《离骚》上路。这对你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笔极为可观的财富,因为《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直到今日,她还在闪闪发光,像黄金一样。不得不佩服你,因为经得住时间沉淀的,往往是永恒的东西。而你独具慧眼,早在千年前,就收容了《离骚》),带着屈原的怨愤与不平。 屈原沉入汨罗江,但我知道,就在他沉入水中的那一刻,分明有一个升腾的灵魂随你飘走。 这些可谓民族文化大仓库中的先期珍品。你独具慧眼,与《诗经》、《离骚》携手,深味了民族的苦难,理解了屈原的怨愤。经得住时间沉淀的,往往是永恒的。时至今日,它们还在闪闪发光,如黄金一样。跳荡在“坎坎伐檀”声里的“苦难”犹在耳边,“怨愤”随汨罗江水流转千万年。 中华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可在数千年的沉淀中,你——传统诗歌文化的分量最重,包罗最为全面。不仅表达出人民的疾苦、人民美好的向往,还将文人那种柔弱的文人蕴于其中。实在不能不说是你是精灵,古怪、亲近却又让人摸不透。 但你这个精灵,不知怎的,却总爱与文人做搭档,他写了,你便检查,值得欣赏的,你便悄悄捎上,没有一丝的犹豫,尽管你的囊中已是沉甸甸的了。 记得你在途径宋代的时候吗?你一路风尘仆仆,到达宋朝时,包裹早已是满满的。但你仍旧不满足,腾云驾雾,来俯视苍生。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朝代,但最显眼的地方便是赤壁。于是,不辞劳苦,你来到这里。 “一道天光射向赤壁,便产生了前后赤壁赋的千古绝唱。”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也许正是这道天光,使你惊喜万分,像哥伦比亚发现新大陆一般。 你在宋代稍做停留,又收集了大包的诗歌,而后又匆匆地踏上了征程。实在不得不说你是精灵,行得匆匆,却从未遗漏过哪一朝、哪一代。 恍若隔世,现在你悄悄地靠近了我们。等到你又起程之后,我们及现在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但你依旧前行! 因为有了你,我国成了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诗的成就,灿烂辉煌;诗人词者,星光灿烂;诗的风格,艳若群芳! 我心中的精灵啊,你如同岁月水流里的白莲,愈加古老,就愈发清香!我心中的精灵啊,望你能够地久天长! 【解析】此题为话题作文。这个话题难点在于对“文化”的理解与定位上。“文化”是较抽象的概念,写作时,化概念为形象,用具体的文化形态: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剪纸等去诠释抽象概念的内涵,化抽象为具体,就拓宽了自己的思维空间,也拓宽了发挥自己优势的天地。无论选择哪一个素材,最后都要归结到话题“文化”上,要从中挖掘出文化的一些“共性”的东西,体现出文化的“魅力”。可以写散文,重在创设优美的意境:如写民俗节日,要写出它的欢快喜庆,在热闹、锣鼓喧天的美好氛围中,让人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包容性。可以写成议论文,如谈传统文化如何代代传承、永不消逝;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和碰撞;谈传统文化的世界地位与影响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年初新华社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室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文件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国情人节“七夕”首次写进中办国办文件。作为一个文化的传承者,我们试着选一个传统节日为它制作一张名片,可以介绍传统节日的出处、习俗以及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等,将传统文化推广给更多的人熟知。(字数不少于100字)

 

查看答案

(二)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方孝儒《指喻》)

[]握:四寸为一握。膂:脊骨。瘳:病愈。肝膈:泛指人体内脏。傅:涂。

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惧而诸医(谋划)  B.甚将乎肝膈(蔓延)

C.疾未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

2.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以: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且: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D.而: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画线,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指代祸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诗中“暗香”、“消魂”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下面两诗句都出自李清照的词,请简要说出它们所表达情感有何不同。

①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

②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醉花阴》)

 

查看答案

教养的证据

毕淑敏

①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这些仅仅是一些表面的气泡,最关键的证据可能如下:

②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若是看到一个成人野蛮地攀折林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这个人太没有教养了。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正是这种伟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训练。可见教养和绿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③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等等,有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身体力行,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由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做到了这些的人是伪善。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煞有介事地说到处都是污垢。

④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光片。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1.结合全文,说说教养的证据是什么。

2.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根据阅读的名著,补全下面的对联。

上联:《傅雷家书》谈生活艺术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章回小说中的回目是对该回内容的概述。下面是《水浒》回目中的几个句子,请任选一句,依据施耐庵《水浒》的内容,将所选句子扩展成一段故事简介。(不少于50字)

①武松大闹飞云浦   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③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④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