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对不起,孩子
张亚凌
(1)剩下几天就中考了,我眼前是最后一次模拟试卷。作文是半命题:“对不起, ”,整体写得都不错,看来应试作文的模式孩子们完全掌握了,连我自己都能感觉到笑意在脸上荡漾开来。
(2)《对不起,老师》,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我就眼睛一亮:符合我一再强调的“题目设立悬念吸引读者的眼球”。
(3)这家伙做了什么对不起老师的事?强烈的好奇怂恿着我一睹为快。
(4)“对不起,我最喜欢的张老师,我都无法原谅自己做了那么多对不起您的事。”哦,他在表达对我的愧疚?好像没有哪个孩子惹我生气呀,都很乖的。我继续往下看——
(5) “我从来没有想到,进入初三后我会突然喜欢上一直很讨厌的语文,真的很幸运成为您的学生。我喜欢看您上课的神情,喜欢听您说话的语调,甚至您调侃的话我都顺手写在课本的空白处……有一次,别的同学说您是纯正的‘醋溜合阳普通话’时,我还跟他动了拳头。可是,可是我真的做了很多对不起您的事情,张老师。”
(6)我再往下看了两行,就看不下去了,——因脸红而不好意思往下看的羞愧。
(7)“您叫我回答过两次问题,一次叫我‘第二组第三排最右边的男生’,一次叫我‘中间第四排唯一没戴眼镜的男生’,呵呵,两周换一次座位。我真的想让您记住我的名字,因为您是我最喜欢的老师。就因为这个小小的心眼,我做了很多对不起您的事情。”
(8)虽然脸红,我还必须看下去,——他到底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情,我咋就没印象呢?
(9) “为了让您记住我,我故意把物理作业夹进语文作业里交了上去。可您讲评作业时,只是说,‘还有学生粗心交错了作业,下次注意点啊’,并没有对我点名提出批评。或许,您觉得交错作业只是小马虎,是可以原谅的。可我,沮丧到了极点。
(10)“为了让您记住我,我上课故意大声说出荒诞不经的话。您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摇摇头,笑了。我能感觉到您笑里面的无奈,可您不知道,我,更无奈!
(11)“……
(12)“老师,我最喜爱的张老师,剩下十几天就毕业了,我真的希望您记住我的名字——雷明哲。为了这点小自私,我做了很多对不起您的事情,请您原谅我吧。”
(13)看完这篇作文,我有种很难受很难受的感觉,在雷明哲的试卷上写下了:
(14)对不起,明哲。
(15)要说“对不起”的是我,你的不称职的语文老师。你那么喜欢语文,那么喜欢语文老师,甚至不惜挺身而出捍卫她自己都不在乎的面子,真的让老师很感动。更多的,则是惭愧。——老师辜负了你对她的喜欢。
(16)我记住你的名字了,雷明哲。白白净净的脸,总是满脸带笑,一次课间跑到我的跟前,一脸正经地说:“一日为师终生为母,妈,我想吃香蕉。”
(17)……
(18)我写下了或清晰或朦胧的关于雷明哲的点点记忆。也就是那一刻,我给自己布置了一项作业:看着试卷上的名字,能想起关于这个学生的多少印象或事情。
(19)很快,结果出来了,一个班75到79个学生(严重违规的大班啊),我竟然有近20个印象模糊或没一丁点记忆。换句话说,一年了,两个班就有近40个学生在我心里没留下痕迹!
(20)看来,不只是雷明哲遗憾自己的名字没有被教了一年的老师记住。
(21)我试图原谅自己:毕业班,学习紧张,升学压力大,多少会分散一些激情。可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埋头“培优”,终究不是称职的老师!我还是无法原谅自己。
(22)那天晚上,我写了篇《对不起,孩子》。我决定,第二天上课就给他们道歉。我不祈求孩子们的原谅,只想表达自己的愧疚。
1.雷明哲同学在《对不起,老师》一文中向老师道歉的原因是:
为了达到________________的目的,他曾多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7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最可能是
A. 有一次,我故意在试卷上把自己会做的默写题全部做错,……
B. 有一次,我在您上课前替您泡了一杯热茶放在讲台上,……
C. 有一次,您把一杯热茶放在我的讲台上,……
D. 有一次,我看见你在操场上挥汗如雨地踢球,远远地看见我就招手……
3.第3-8段中的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1段开头写“试图原谅”,结尾写“还是无法原谅”,对其写作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强调自己未能记住所有学生的客观原因。
B. 强调自己未能记住所有学生的愧疚之情。
C. 突显自己认识到关注学生心灵的重要性。
D. 突显自己对称职老师的标准的深刻认识。
5.文章以《对不起,孩子》为标题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水 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出疹性疾病,属呼吸道传染病,一般经空气飞沫和接触患者新鲜水疱液或黏膜分泌物的方式传播。
水痘潜伏期一般为12~21天,平均14天,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多数患者在出疹前有身体不适症状,随后进入临床表现期,出疹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皮疹最初表现为红斑状,而后迅速发展成疱状丘疹,在24~48小时内破裂、糜烂。1~2周过后,皮疹开始结痂脱落,通常在皮肤表面会留下疤痕或遗留色素沉着,数月后可消失。
水痘好发于温带地区,并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在冬春季节干燥、寒冷的月份中,水痘疫情的发生率会达到全年的高峰。有学者曾对水痘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多数报道提出男性和女性对水痘病毒的易感性无差别; 中小学生则是水痘的高发人群,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具有群体社会性特点,一旦出现水痘传染源,容易造成蔓延传播。
水痘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接种水痘疫苗。国外有关研究表明,目前使用的水痘减毒活疫苗对水痘预防的总效果为44%~100% ,其中预防中等与重度出疹水痘的效果为86%~100% ,预防重度出疹水痘的效果为100%。
但是,水痘突破病例也并不少见。水痘突破病例,是指在接种过水痘疫苗 42天之后患水痘的病例。有学者对2011学年长宁区小学生水痘病例进行统计,1828名学生中共有138例病例,其中幼儿期曾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学生水痘发病率为6.68%,未接种过疫苗的学生水痘发病率为12.00%。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为原发性免疫失败,即疫苗没有刺激受种者产生对水痘病毒的体液免疫。原发性免疫失败者不断累积造成了突破病例的发生和传播。二为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随时间延长不断下降,1剂水痘疫苗的接种程序可能推迟了发病年龄,但还不足以在学校形成群体免疫屏障。同时水痘突破病例仍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而且突破病例往往症状较轻、发热不明显、皮疹少且不典型,给临床诊断和疾病控制带来了新的难度。因此,国际上有些国家开始推荐2剂水痘疫苗的接种程序,即1岁儿童接种第1剂,4~6岁时加强接种1剂,但我国对2剂水痘疫苗的接种间隔时间和接种效果还在深入研究中。
除了接种水痘疫苗这一保护措施外,要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还需综合运用包括严格晨检、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教室开窗通风和消毒等在内的其他常规传染病控制措施。
1.下列不属于水痘传播途径与方式的一项是( )
A. 经空气飞沫传播
B. 经不洁食品传播
C. 经接触患者新鲜水疱液传播
D. 经接触患者黏膜分泌物传播
2.第③段说明了水痘疫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分布情况
3.下面句子应该放在原文中的位置是( )(填选项),理由是 。
统计表明接种水痘疫苗对水痘发病有一定免疫作用,但并不能完全阻止水痘疫情。
A.第段后 B.第③段后 C.第段后 D.第⑤段后
4.根据本文内容,目前我国控制水痘疫情的最有效方法是( )
A. 注射1剂水痘疫苗。
B. 注射2剂水痘疫苗。
C. 严格晨检、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
D. 教室开窗通风和消毒。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宋孝宗时,张子韶在讲筵。上尝问曰:“何以见教?”张曰:“臣安敢当见教之语?抑不知陛下临朝对群臣时,如何存心?”上曰:“以至诚。”又曰:“入而对宦官、嫔御如何?”曰:“亦至诚。”又曰:“无所接对静处时,如何?”上迟疑未应。子韶曰:“只这迟疑,已自不可。”上极喜,握其手曰:“卿问得极好。”
——选自【明】朱国祯《涌幢小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 臣安敢当见教之语 ______________ ⑵上极喜__________________
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皇上尝试问道:“(你)为什么来教导我?”
B. 皇上尝试问道:“(你)用什么来教导我?”
C. 皇上曾经问道:“(你)为什么来教导我?”
D. 皇上曾经问道:“(你)用什么来教导我?”
3.对宋孝宗称赞张子韶“问得极好”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张子韶不懂就问的精神令人感动。
B. 张子韶的提问切中“至诚”的精髓。
C. 张子韶的提问大胆尖锐,咄咄逼人。
D. 张子韶的提问循循善诱,促人深省。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选项中与本文主旨最接近的语句是( )
A. 苛政猛于虎也。
B. 出淤泥而不染。
C.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
A. “枯藤老树昏鸦”呈现出萧索枯败的冬日景象。
B. “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勾起旅人的向往之情。
C. “古道西风瘦马”写出游子漂泊无依的状态。
D. “断肠人在天涯”以游子思乡之苦收束全篇。
默写
(1)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竹枝词》)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观书有感》(其二))
(4)_______________,匹马戍梁州。(陆游《诉衷情》)
(5)草枯鹰眼疾,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观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