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风是父亲的苦难 (文/朱成玉) 起风了。我与风并无恩怨,只是,它的每一次到来,都...

风是父亲的苦难

(文/朱成玉)

起风了。我与风并无恩怨,只是,它的每一次到来,都会吹落我心头的泪水。我的泪水为父亲而流,我一生的泪水中,父亲,是最大的一颗。

风,对着一棵树推来搡去,像推搡一个人的命运。那棵树像父亲,看着瘦削,却苍劲有力,我们是他的儿女,一根根枝条,健康地成长,向着不同的方向。

记忆中,父亲从来都是不惧怕风的,再大的风都没阻挡过他回家。

起风了,炊烟醉了酒一般东倒西歪。邻居家的菜肴香味飘进来,父亲咂咂嘴,似乎就着这香味就可以下饭了。别人家的好味道可以刮进来,别人家的好日子却刮不进来,别人家的好味道只会让父亲碗里的咸菜更咸。

风总是围着父亲打转。忙着在父亲的脸上雕刻沧桑,忙着在父亲的手掌堆积老茧,忙着在父亲的头发里掩埋霜花……父亲无法阻挡那风,我们也没有办法。那么肆无忌惮的风,就像刻意蹂躏父亲的命运,但是父亲始终挺立着,尽管背已微驼。

风像鞭子,抽打着父亲这个陀螺,一生都无法停止劳作。因为决策失误,我和哥哥一起经营的公司倒闭,还欠下很多债务。退休在家的父亲不得不重新披挂上阵,开了一个汽车修理铺,要赚钱替我们还债。我们这些不争气的儿女,不仅没能让父母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还给他们添了沉重的负担。那日回老家,看到父亲顶着花白的头发,在修补一个个轮胎,充斥风中的是父亲的汗味和满身的油渍味道,呛出了我们的泪水。

我们劝父亲不要干了,他挣的钱对于我们的债务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可是父亲执拗得很,他说,欠下的就要还,还一点算一点,你们后背上扛着大山,我没办法替你们搬掉,就替你们卸几块石头吧。

就为了替我们卸几块石头,父亲把本该安享的晚年抛给了风。

后来,我们的公司在朋友的资助下重新运营了起来,所有的债务都还清了。只是,欠父亲的那份债,怕是一生都无法偿还的。

一个叫杨康的大学生诗人写过一首关于父亲的诗《我不喜欢有风的日子》,我很是喜欢:

“……风吹散了父亲刚刚倒出来的水泥,风又把水泥吹到老板身上,吹到父亲眼里。这可恶的风,就这样白白吹走,父亲的半斤汗水……”

这诗句读来让人心酸。因为那诗中的父亲与我的父亲极为相似——为了一家老小,在风中挥汗如雨。

那是个当民工的父亲,在工地上辛苦劳作,吃不饱睡不好,恶劣的环境总是雪上添霜,就像顽皮的老鼠,在冬天的夜里啃碎了穷人唯一的棉衣。做儿子的,唯一的企盼,就是让风吹得轻一点,再轻一点,别让那水泥和白灰迷了父亲的眼;别让风吹凉了他碗里的白菜汤,因为馒头是冷硬的;别让风吹得脚手架晃动不停,因为父亲年龄大了,腿脚不再灵便,也经常会头晕;别让风把雨带来,那样工棚里就到处湿漉漉的,父亲的风湿病就会发作;别让风声大过了他口袋里那个破半导体的声响,因为他时刻关注着自己的儿子所在城市的消息,那里发生的每一次流感都会令他忐忑不安,那里发生的每一起事故都会令他胆战心惊……

这就是父亲,每日里挥洒的汗水不止半斤,我想我和杨康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我一方面不希望起风,另一个方面又想让风给父亲擦擦汗。

只是风啊,千万不要来得太急,请你慢点儿来,轻点儿吹,因为父亲越来越瘦弱,靠一柄拐杖活着,任何一场猛烈的风,都有可能让他趔趄,甚至摔倒。

父亲就像那柄拐杖,被我们握得越来越光滑,却令我们站得越来越稳。

父亲曾经不止一次对我们说,起风的时候,就想想家,回来看看吧。

一直不明白父亲为何如此说,现在我明白了,诗人杨康也明白了,他的诗句替我的心做了解答:“我不喜欢有风的日子,风是父亲的苦难。我怕什么时候风一吹,就把我的父亲,从这个世界,吹到另一个世界。”                    

(选自2013.4.16《生命时报》)

1.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以风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在风中忙碌的父亲形象。

B. 作者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手法,写出了父亲的伟大。

C. 风造成了父亲的苦难,所以作者是十分痛恨风的。

D. 作者和杨康很相似,他们都能够读懂父亲的心。

E. 文章在风中开始,又在风中结束,结构上首尾呼应,给人一种完整之感。

2.在内容和结构上分析“风总是围着父亲打转”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父亲就像那柄拐杖,被我们握得越来越光滑,却令我们站得越来越稳”采用的修辞及作用?这句话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4.文章主要写“我”的父亲,但却花了相当多的笔墨写杨康的父亲,你认为这样处理恰当吗?为什么?

5.文章的结尾写道“一直不明白父亲为何如此说。”可是,后面又写道“现在我明白了。” 请问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文中的父亲究竟具有怎样的形象?

 

1.AC 2.结构上,承上启下,为引出下文父亲在风中的劳苦做铺垫。内容上,突出父亲这辈子的不易与艰辛,加深我们对父亲辛苦的无奈与心痛。 3.比喻, 将父亲比作拐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因为我们付出辛劳,身体也不断损耗。但却为我们拼出了一片天,让我们生活更加稳定幸福。表现父亲了愿为他人付出,坚强,善良,慈爱的性格特点。 4.我认为这样处理恰当。因为杨康的父亲与“我”的父亲是很相似的,都是为了孩子付出艰辛的工作,描写杨康的父亲,更让我体会到自己父亲工作的不易。 “我”的父亲与杨康父亲也有不同,也对比出我对父亲苦难的深刻。突出我对父亲苦难的理解与对他的感恩与伤怀。 5.不矛盾。因为之前不能真正理解父亲,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对父亲有了深刻的认识,自己终于理解了父亲那句话的深刻含意。认识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父亲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虽然风烛残年,可是依然拼命透支着体力,因为他关心儿子,替孩子着想,为孩子分担,甚至可以为孩子做出牺牲。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准确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结合选项仔细对比作答,结合生活常识,注意过于绝对化、片面化的说法一般都是错误的。A项“以风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在风中忙碌的父亲形象”与文意不符,因为“父亲从来都是不惧怕风的,再大的风都没阻挡过他回家”,表现了父亲对家人的爱和牵挂。C项“风造成了父亲的苦难,所以作者是十分痛恨风的”与原文“我一方面不希望起风,另一个方面又想让风给父亲擦擦汗”所表达的文意不符,因此不准确。故答案为AC。 2.试题分析:理解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内容上:在篇首,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在文中,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在文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有时还有表达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作用。结构上:总领下文;承上启下(过渡);对上文内容总结;前后呼应或首尾照应的作用。答题格式: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内容+作用)。本题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风总是围着父亲打转”,在结构上承接上文“父亲从来都是不惧怕风的,再大的风都没阻挡过他回家”,为引出下文父亲在风中的劳苦做铺垫;内容上,通过父亲总与风有关,突出父亲这辈子的不易与艰辛,加深我们对父亲辛苦的无奈与心痛。 3.试题分析:考查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1)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本题中作者把将父亲比作拐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因为我们付出辛劳,身体也不断损耗。“令我们站得越来越稳”,表现出父亲为我们拼出了一片天,让我们生活更加稳定幸福。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父亲坚强、慈爱、善良、关爱孩子的美好品质。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比的写作手法。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分析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本题写杨康的父亲,是因为他与“我”的父亲是很相似的,都是为了孩子付出艰辛的工作,描写杨康的父亲,更让“我”体会到自己父亲工作的不易;“我”的父亲与杨康父亲也有不同,通过对比描写,更表现了父亲苦难的深刻,从而突出“我”对父亲苦难的理解,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恩与伤感,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5.试题分析:(1)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内容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作答即可。“一直不明白父亲为何如此说”是因为之前不能真正理解父亲,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对父亲有了深刻的认识,自己终于理解了父亲那句话的深刻含意。因此不矛盾。(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分析。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本题通过年轻时“父亲像个陀螺,一生都无法停止劳作”,年老了“我和哥哥一起经营的公司倒闭,还欠下很多债务,退休在家的父亲不得不重新披挂上阵,开了一个汽车修理铺,要赚钱替我们还债”表现了父亲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他关心儿子,替孩子着想,为孩子分担,甚至可以为孩子做出牺牲。是一个具有坚忍和善良的品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掣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B. “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 “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 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2.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一带一路”东联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沿线国家超过60个,人口数量和经济体量分别约占全球的六成和三成。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正在促进着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cuò(      )、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⑵我国是“一带一路”的(      )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⑶“一带一路”建设不应仅仅着眼于我国自身发展,而是要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⑷我们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照顾和考虑其他国家利益。 (注: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给加点字注音和看拼音写汉字。

举cuò________       __________导  

(2)解释文段 中“契机”的意思。  

契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面语段有一处语病,请将它找出来并改正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香菱学诗》选自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背景。

B.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C. 《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小说中涉及的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称作“举人”“贡士”“进士”。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

D. 《三国志》是记载魏、蜀、吴三国对峙时期历史事件较为完整的一部史书,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作者陈寿是东晋的史学家,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志》等。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零落成泥碾作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  咏梅》)

(2)须晴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3)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4)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5)风住尘香花已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6)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7)李清照的《武陵春》一诗中,描写诗人无限愁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目: 意外的收获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