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压力
(文/邵景均)
①人生在世,大都喜欢活得自由自在,恐怕极少有人愿意为他人所逼、受环境所迫。但是,外界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一般来说不受人的主观意愿支配,具有某种必然性。换个角度,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外界压力也有可能是人们获得发展与成就的机遇和先导,并不一定都是坏事。
②从历史上看,生存压力带给人类发展进步。在恶劣环境下,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在病痛之下,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在饥饿之下,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可见,外在压力迫使人类学会了盖房子、煮食物、种粮食。人类社会能有今天这样发达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类克服外来压力的奋斗过程相关。
③对于做学问来说,压力之下能产生出重大成就。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有很多。史载:“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曹植的七步诗,更是在以死相逼的巨大压力下产生的。曹植富于才学,受其父曹操赏识,然而却遭其兄曹丕忌恨。曹丕称帝后,一日召曹植,命他于七步之内成一诗,否则处死。曹植于悲愤之下,写成了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面对生死而成就的诗,不但保住了曹植的性命,也为中国文坛留下一篇千古佳作。
④毋庸讳言,如果没有外界的种种压力,许多人生活的基本轨迹就是循规蹈矩、安于现状,而不是改变现状、推陈出新。铁人王进喜当年说过:“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有了压力,就有了革命、创造、发明与发愤的动力,就有了创作和改变的愿望与毅力。压力能够使人明确前进的方向。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压力能够让人生发出超常的毅力。被动和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使人更能坚强不屈,表现出坚韧的美德。因此,压力能够激发出人们平常难以显现的智慧和创造力。
⑤不同的人面对压力会有不同的态度,当然结果也就大不相同。同样面对苦难和不幸,有的奋力抗争,成了强者、智者、英雄;有的则被压垮,成了乞丐、懦夫、失败者。如同巴尔扎克所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面对压力,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抓住机遇,有效应对,使压力变动力,从而激发出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潜力。
1.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画线句中“盖房子”“煮食物”“种粮食”的顺序可换成“种粮食”“煮食物”“盖房子”。
B. 第③段用了概括举例和具体举例的方法论证“对于做学问来说,压力之下能产生出重大成就”的观点。
C. 第④段引述铁人王进喜当年说的话“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证明“压力能够激发出人们平常难以显现的智慧和创造力。”的分论点。
D. 文章第①段划线的句子引出了论题,强调外在压力的客观存在。
3.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好处?
风是父亲的苦难
(文/朱成玉)
起风了。我与风并无恩怨,只是,它的每一次到来,都会吹落我心头的泪水。我的泪水为父亲而流,我一生的泪水中,父亲,是最大的一颗。
风,对着一棵树推来搡去,像推搡一个人的命运。那棵树像父亲,看着瘦削,却苍劲有力,我们是他的儿女,一根根枝条,健康地成长,向着不同的方向。
记忆中,父亲从来都是不惧怕风的,再大的风都没阻挡过他回家。
起风了,炊烟醉了酒一般东倒西歪。邻居家的菜肴香味飘进来,父亲咂咂嘴,似乎就着这香味就可以下饭了。别人家的好味道可以刮进来,别人家的好日子却刮不进来,别人家的好味道只会让父亲碗里的咸菜更咸。
风总是围着父亲打转。忙着在父亲的脸上雕刻沧桑,忙着在父亲的手掌堆积老茧,忙着在父亲的头发里掩埋霜花……父亲无法阻挡那风,我们也没有办法。那么肆无忌惮的风,就像刻意蹂躏父亲的命运,但是父亲始终挺立着,尽管背已微驼。
风像鞭子,抽打着父亲这个陀螺,一生都无法停止劳作。因为决策失误,我和哥哥一起经营的公司倒闭,还欠下很多债务。退休在家的父亲不得不重新披挂上阵,开了一个汽车修理铺,要赚钱替我们还债。我们这些不争气的儿女,不仅没能让父母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还给他们添了沉重的负担。那日回老家,看到父亲顶着花白的头发,在修补一个个轮胎,充斥风中的是父亲的汗味和满身的油渍味道,呛出了我们的泪水。
我们劝父亲不要干了,他挣的钱对于我们的债务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可是父亲执拗得很,他说,欠下的就要还,还一点算一点,你们后背上扛着大山,我没办法替你们搬掉,就替你们卸几块石头吧。
就为了替我们卸几块石头,父亲把本该安享的晚年抛给了风。
后来,我们的公司在朋友的资助下重新运营了起来,所有的债务都还清了。只是,欠父亲的那份债,怕是一生都无法偿还的。
一个叫杨康的大学生诗人写过一首关于父亲的诗《我不喜欢有风的日子》,我很是喜欢:
“……风吹散了父亲刚刚倒出来的水泥,风又把水泥吹到老板身上,吹到父亲眼里。这可恶的风,就这样白白吹走,父亲的半斤汗水……”
这诗句读来让人心酸。因为那诗中的父亲与我的父亲极为相似——为了一家老小,在风中挥汗如雨。
那是个当民工的父亲,在工地上辛苦劳作,吃不饱睡不好,恶劣的环境总是雪上添霜,就像顽皮的老鼠,在冬天的夜里啃碎了穷人唯一的棉衣。做儿子的,唯一的企盼,就是让风吹得轻一点,再轻一点,别让那水泥和白灰迷了父亲的眼;别让风吹凉了他碗里的白菜汤,因为馒头是冷硬的;别让风吹得脚手架晃动不停,因为父亲年龄大了,腿脚不再灵便,也经常会头晕;别让风把雨带来,那样工棚里就到处湿漉漉的,父亲的风湿病就会发作;别让风声大过了他口袋里那个破半导体的声响,因为他时刻关注着自己的儿子所在城市的消息,那里发生的每一次流感都会令他忐忑不安,那里发生的每一起事故都会令他胆战心惊……
这就是父亲,每日里挥洒的汗水不止半斤,我想我和杨康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我一方面不希望起风,另一个方面又想让风给父亲擦擦汗。
只是风啊,千万不要来得太急,请你慢点儿来,轻点儿吹,因为父亲越来越瘦弱,靠一柄拐杖活着,任何一场猛烈的风,都有可能让他趔趄,甚至摔倒。
父亲就像那柄拐杖,被我们握得越来越光滑,却令我们站得越来越稳。
父亲曾经不止一次对我们说,起风的时候,就想想家,回来看看吧。
一直不明白父亲为何如此说,现在我明白了,诗人杨康也明白了,他的诗句替我的心做了解答:“我不喜欢有风的日子,风是父亲的苦难。我怕什么时候风一吹,就把我的父亲,从这个世界,吹到另一个世界。”
(选自2013.4.16《生命时报》)
1.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以风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在风中忙碌的父亲形象。
B. 作者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手法,写出了父亲的伟大。
C. 风造成了父亲的苦难,所以作者是十分痛恨风的。
D. 作者和杨康很相似,他们都能够读懂父亲的心。
E. 文章在风中开始,又在风中结束,结构上首尾呼应,给人一种完整之感。
2.在内容和结构上分析“风总是围着父亲打转”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父亲就像那柄拐杖,被我们握得越来越光滑,却令我们站得越来越稳”采用的修辞及作用?这句话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4.文章主要写“我”的父亲,但却花了相当多的笔墨写杨康的父亲,你认为这样处理恰当吗?为什么?
5.文章的结尾写道“一直不明白父亲为何如此说。”可是,后面又写道“现在我明白了。” 请问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文中的父亲究竟具有怎样的形象?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掣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B. “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 “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 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2.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一带一路”东联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沿线国家超过60个,人口数量和经济体量分别约占全球的六成和三成。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正在促进着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cuò( )、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⑵我国是“一带一路”的倡( )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⑶“一带一路”建设不应仅仅着眼于我国自身发展,而是要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⑷我们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照顾和考虑其他国家利益。 (注: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给加点字注音和看拼音写汉字。
举cuò(________) 倡(__________)导
(2)解释文段 中“契机”的意思。
契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面语段有一处语病,请将它找出来并改正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香菱学诗》选自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背景。
B.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C. 《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小说中涉及的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称作“举人”“贡士”“进士”。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
D. 《三国志》是记载魏、蜀、吴三国对峙时期历史事件较为完整的一部史书,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作者陈寿是东晋的史学家,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志》等。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零落成泥碾作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 咏梅》)
(2)须晴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3)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4)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5)风住尘香花已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6)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7)李清照的《武陵春》一诗中,描写诗人无限愁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