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大型文化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三套首播,该节目一经播出即获好评无数。根据下...

大型文化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三套首播,该节目一经播出即获好评无数。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作为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旨在展示国宝的背景故事,将各种艺术形式融入到室内综艺节目、纪录片和戏剧中。每个博物馆推荐的镇馆之宝将交予民众甄选,最终节目组将以《国家宝藏》为主题在故宫举办一场特展,展品即为最终甄选出的9件国宝。

(2)节目组为这些国宝选择了27位明星“护宝人”包括王刚、梁家辉、王凯、段奕宏、李晨、易烊千玺等!

(3)根据我国文物分类标准,只有一级甲等文物才能称其为“国宝”。一件文物究竟是不是一级甲等,首先不是文物价值几何,最重要的是它必须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有了这一层意义,才能被认定为“国宝”。

1.阅读材料(1)和(2),简要分析《国家宝藏》能够获得如此好评的原因。

(1)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活动中,不适合作为该节目内容的是      

A. 明星小剧场演绎国宝故事

B. 专家教授来解读国宝价值

C. 为保护国宝进行现场募捐

D. 收藏者介绍国宝流传经历

3.有人推荐王叔远雕刻的核舟进入《国家宝藏》这个节目,你觉得是否合适,依据材料简要陈述理由。

 

1.民众参与 明星效应 2.C 3.不能,国宝最重要的必须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而核舟仅仅是一个手艺人的雕刻艺术,不能代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能,核舟的雕刻技艺精巧,能够见证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雕刻技艺发展,同时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使得核舟更具有文化意味,适合《国家宝藏》的节目形式。 【解析】 1.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从“每个博物馆推荐的镇馆之宝将交予民众甄选”“选择了27位明星‘护宝人’”可以概括出《国家宝藏》能够获得好评还因为民众的参与和明星加盟。 2.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几则材料重点在于介绍《国家宝藏》节目的创作意图以及得到好评的原因,还介绍了“国宝”的认定标准。C项“为保护国宝进行现场募捐”强调的是人们的意识,与材料主题无关,不适合作为节目内容。 3.本题考查针对文中的某种现象谈自己的看法。这类题目属于探究性题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解答时,只需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就可以了,不要面面俱到。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阐述,都要言之有据。如可以从核舟的雕刻技巧和文化主题来阐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时光倒转了我们的角色

①晚上,我妈给我打电话,例行一问之后,她突然抽噎起来,语不能成句。

②心忽地一紧。无数个不好的念头飘过,强迫自己定了定神,故作镇定地安慰她,别哭别哭,慢慢说。

③我妈是个大夫,或许是职业使然,她生活中敏感、自律、坚韧,偶尔情绪激动也不过是声调拔高几度,总的来说,偏高冷范儿吧。此刻,她压低了声音,竭力控制着语调,试图挂断电话,“妈妈一会儿再给你打”。我相信,她重拨过来说的话一定不是现在要说的。我克制着紧张,放慢了语速,“不要挂,现在说,好不好”?然后,就听到哭声越来越大,贴在耳边,却震得心慌

④这个反常的电话,诱因却简单得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她和我弟因为琐事拌了嘴,一个精心准备了午饭想着言归于好,一个却赌气不肯吃饭,摆出了冷战的架势,两天没说话。

哦,就这样么?我试着想象电话那边的样子,家里客厅的棕色沙发上,我妈举着电话,捏着纸巾,啜泣低语,很生气,更多的可能是委屈。

⑥但这真不像她。

⑦记得是在大三的时候,我妈腰椎间盘突出,在床上躺了一个月。我每次打电话,响一声两声就被接起来,虽然觉得奇怪,但完全听不出异样,以为她只是不忙。直到她能下床走动,病情好转,才轻描淡写地说她停诊一个多月,当然可以随时接电话。

⑧在我妈看来,她就是医生,没必要让一个千里之外的孩子牵肠挂肚。等我寒假回家,我妈看上去一如往常,上班,坐诊,忙着给我做好吃的,我跟以前一样晚睡晚起玩得不亦乐乎,这事连同这病轻得好像没有来过。

⑨有时候,一个不算坏的结果会让人不想回忆过程的艰辛。但现在想来,久不归家的女儿,面对病愈的母亲,却不知道关心安慰。我妈除了难过,应该也有委屈吧?从上大学起,聚少离多就成了常态,和父母的交流都淹没在了电话里,进行时中的喜怒哀乐被生生地沉淀下来,直到嘘寒问暖都成了惯例。

⑩现在,我妈正努力打破这个惯例。她把这场冲突的每个细节都讲给我听,前因后果,时间、地点,甚至我弟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所有这些都是证据,都是要让我得出一个结论:错的是那个浑小子!

11然而,还原现场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之前讲的故事太少,信息通报式交流的后果就是严肃有余生动不足。

12现在,为了证明她本认为不需要证明的A结论,她不得不给我讲A1,A2,A3……

13听着听着,我心里突然一阵发酸。小时候,我和弟弟为一个苹果吵到我妈那里,说一堆理由,列一堆证据,只为让我妈把大个儿苹果分给自己……

14在我妈看来,苹果的归属当然不是大事,正如在我眼里,这场争执也是小事一桩。但我妈就像那时的我们,离题万里却不自觉,越说越多,只等我表态说,是啊,是他做得不对。

15猝不及防,时光就倒转了我们的角色,已经到了我担心她的时候。

1.段“震得心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第段画线句改为“哦,原来是这样。”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联系上下文说说理由

3.下列对文中⑩、12段画线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两句中省略号与13段中的作用一致,都是省略所说内容。

B. 两句中内容引出了第13段中“我”对小时候往事的回忆。

C. 两句中内容与第三段的“高冷范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 两句中内容琐碎纷杂,意在突出母亲说话已经喋喋不休。

4.文中⑦、⑧、13段分别插入了大学时、小时候的往事,从写作目的上看,它与标题中的

______”一词相呼应,其具体表现为:

(1)从前的母亲,自律、坚韧,卧病在床却不以为然

现在的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前的“我”,为一个苹果的大小与弟弟争执不休

现在的“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为忽略了母亲的感受而感到难过

B. 突然间发现母亲衰老而感到心酸

C. 表明自己已经成熟,不再是孩子

D. 认识到了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查看答案

人生难得有静气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是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的一副对联。他认为,古今圣贤之人,也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重大事件,越是能沉着淡定,举重若轻,应付自如。

②《晋书·谢安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淝水之战,坐镇指挥的谢安与客人下棋,等待自己八万军队与前秦八十万军队作战的消息。棋局进行中,前线派来的信使到了,书中这样描述:“(谢安)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   )答云:‘小儿辈(   )已破贼。’”

③面对危险的时候处变不惊,镇定自若,面对异常激动人心的时候能掩饰自己的情绪不至于人前失态。一个“小儿辈(   )已破贼”,把谢安的从容不迫刻画得淋漓尽致。

④静气是一种修养。人一旦有了这种气度,心静下来了,喧嚣远了,内心的本真就显现出来了,也就跳出名、利、欲的诱惑,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心怀坦荡,兰心傲骨。

⑤杨绛先生在她100岁生日那天说道:“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杨绛一生经历风浪与波折,却总能给世界以温暖、以感动。无论时光流逝,人事变迁,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聆听先生淡而有味的话语,给人一种领悟生命的智慧和充满内涵的悠远。

⑥静气更是一种境界。只有静气,才能让人认知健全,明白事理,知荣明辱,演好角色,心无旁骛,追求卓越。因此,静气是一种自我的跨越,一种精神的升华。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生命历程里为平庸的生活增添亮色。

⑦静气还与治国理政思维有着莫大的关联。胸怀静气,才不会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朱元璋曾征求学士朱升对他平定天下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反观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外患未除,内部就开始忙着贪图享受,忙着争权夺利。不能守静,目光看不远,结果天京很快陷落,真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⑧面对各种喧嚣忙碌、纷繁复杂的人事,心浮气躁非但不能解决问题,通常会把事情弄成一团糟,唯有静气方能让人拥有一份从容淡定;(A)       (B)      

⑨因此,(C)       ,从而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切!

1.段括号内应该填入的两个字分别是(     )

A.       B.       C.       D.  

2.请简要分析⑥、⑦两段能否互换。

3.结合全文,将第段横线处内容补充完整。

(A)唯有静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唯有静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第段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A.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山林,每日在山水田园中耕田作诗寻找到自己的乐趣。

B. 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平日严格要求自己,专注训练比赛,最终在里约奥运会成就大满冠。

C. 袁隆平为追求理想而执著不懈,无怨无悔,将一生投入农田事业,成为著名的水稻专家。

D. 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面对不利局面,他耐心与袁绍相持,最终奇袭粮仓,取得了胜利。

 

查看答案

傅显迂缓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注释】 ①雅步:从容安闲地行走。  ②针黹(zhì):针线活。  ③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相见            比:______________      

(2)走觅兄          故:______________

2.对画线句子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A. 本性迟疑,看起来就像迂腐的老书生。    B. 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迂腐的老书生。

C. 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傲慢的老书生。    D. 本性迟疑,看起来就像傲慢的老书生。

3.文中傅显迂缓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处。

4.开头写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的目的是       

A. 突出了傅显博学、知识丰富的特点。

B. 这也是形成他做事拘泥的重要原因。

C. 讽刺了只会读书却不懂得变通的人。

D. 意在说明读书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查看答案

(甲文)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文)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甲乙两文的作者同属于_________(朝代)两篇文章的内容都与_________背景有关。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

3.关于两篇文章中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甲文中的体现出作者崇高博大的理想。

B. 乙文中的体现出作者洒脱豁达的情怀。

C. 甲乙两文都精心构思写出了与众不同的”。

D. 甲乙两文的作者最终都实现了的理想

 

查看答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______字贯穿全文,统摄全词。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夫一句意在表现词人虽然已年迈体衰,但雄心犹在。

B. 千骑卷平冈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C. 酒酣一句承接上文,引出词人想抗敌戍边的豪情壮志。

D. 何日遣冯唐写出词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疆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