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 万钟我何加焉(对于)

B. 此之谓战胜朝廷(在)

C. 所识穷乏者我欤。(通“德”)

D. 非独贤者有心也(判断动词)

2.下面对于“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B.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C.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

B. 文章第一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形象易懂。

C. 文章第二段举例论证,以正反两个事例进行对比,说说人们对待利欲引诱的不同态度。

D. 本文从内容上看,孟子认为“不食嗟来食”是“失其本心”。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5.孟子在文中提出的观点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今许多仁人志士把它奉为行为准则,请举出两个符合此观点的人物,并写出相关的言论

 

1.D 2.C 3.D 4.从前(有人)宁愿死也不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自己所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这种做法难道不也可以停止不做吗?(如果不改变这种做法,仍然去追求优厚的俸禄)这就叫丧失了人的天良本性。 5.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选自《孟子》 作者:孟子 年代:战国时期 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D.“是”:指示代词,这个,这样。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根据句意“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划分为: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故选C。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D.孟子认为“不食嗟来食”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乡”,通“向”,从前;“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以”,停止、放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的词眼是___________,本词上阕_______,下阕抒情,全词实中有虚,虚实相生。

2.请说说下阕划线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

 

查看答案

活动中明达中学捐赠给你校经典名著、科普类书籍500本。小亮代学生会写了一张收条,但在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改正。

 

今收到明达中学捐赠的经典名著、科普类书籍。

此据

                                                20171226

                                              经手人:小亮

更正:①内容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格式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明达中学元旦前到你校开展以“结对帮扶”为主题的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项内容,请按要求完成。为营造活动氛围,你校学生会要出一期黑板报,请你在横线上面设计两个栏目名称。栏目一:帮扶快讯

栏目二:帮扶故事

栏目三:____________

栏目四: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古代文明用语典雅而简洁。在现代社会交际中偶尔使用更能平添一分书卷和儒雅之气。下列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操场上碰到同学时说“久闻大名”。

B. 归还所借之物时说“请笑纳”。

C. 向陌生人介绍自己父亲时说“令尊”。

D. 向老师请教问题时说“不吝赐教”。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_______________。(《<孟子>二则》)

_____________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

④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

⑤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⑥《使至塞上》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描写诗人听到捷报后惊喜欲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