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仅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 水尤清冽(寒冷)
B. 日光下澈(穿过)
C. 以其境过清(清澈)
D. 隶而从者(跟从)
2.下面句中加点的“以”与其他三项用法和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B.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C. 以其境过清 D. 全石以为底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 第一段作者围绕“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 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泼、可爱。
D. 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4.翻译文中第②自然段
5.第①段描写石头,采取点面结合的写法,请具体分析。
综合性学习。
节日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参与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人们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节日:春节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节日:_____________
B.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忂千里明。节日:_____________
(2)(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
它从汩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节日习俗)鸡年将尽,狗年将至,马上又要过春节了,在传统习惯中,我们乡间都有写对联的习惯,有一副对联的上联是:春回大地金鸡唱。请你写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语交际。语文科陈老师发现李欣同学最近经常在课堂上看《三国演义》后,打算找他谈话,以达到即保护他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引导他重视课堂学习的目的。如果你是陈老师,你该怎么说才能使李欣同学乐于接受呢?(不超过60字)
古诗文默写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
③莫说相公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心亭看雪》)
④安得广夏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⑥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故人庄》)
⑦《游山西村》中形容人们在无路可走时,经过一番努力又有了新出路新境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过零丁洋》中抒发诗人宁死不屈的决心和舍生取义的人生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 小明不明白,为什么要辛辛苦苦读书?更不明白,怎么样才能把书读好?
B. 阅兵大典就看看精神:横线、纵线,斜线、线线笔直,枪线、胸线、脚线、线线壮观。
C. 专家一致认为:世界经济复杂有两个支柱:一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一是亚洲经济体的引领。
D. 面对发射导弹的威胁,人们不禁怀疑:朝鲜到底在维护国家主权,还是扰乱地区和平。
下列文学常识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 《骆驼祥子》是一部长篇小说,写于1936年,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
B.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叙事诗,作者艾青,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
C. 《观刈麦》的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D. 《简·爱》1847年一出版就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一位伟大天才的杰作”,作者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