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

【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文】勾践①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②。”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③矣,请报之。”…… 果行,国人皆劝④。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⑤?”是故败吴于囿⑥,又败之于没⑦,又郊败之。

                                  ——节选自《国语•勾践灭吴》

【注】①“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他曾被吴王夫差打败。②“更”改正。③“节”节制。④“劝”勉励。⑤“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有我们这么好的国君啊,能不为他拼死作战吗?⑥“囿”古地名。⑦“没”古地名。

1.“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 )

A. 正确的道理    B. 作战的规律    C. 施行“仁政”    D. 统治的方法

2.对文章能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 〖甲〗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再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C. 〖甲〗.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 〖甲〗〖乙〗 两段文字的体现了“得道多助”的思想。

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三里子城,七里之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B. 时人莫之许也           怅恨久之

C. 威天下不以兵营之利     上使外将兵

D. 多助之至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夫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

 

1.C 2.B 3.A 4.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5.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 【解析】甲文选自:《孟子》 作者:孟子 年代:战国 乙文选自:《国语》 作者:韦曜 年代:三国 甲文译文: 一个三里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 攻都不能够攻破。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 候,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另 一种情况是,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不是 极利和坚固,粮草也不是不充足,但还是弃城而逃了,这就说 明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 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扬威 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 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 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人下的人都会顺从。以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会叛离的人,必然是不战则已,战无不胜的了。” 乙文译文: 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欢送要远出的人民,欢迎回家的人民;除去人民讨厌的,补充人民缺乏的。……不是自己亲自耕种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亲自织的布就不穿。这样连续十年,国家不收赋税,老百姓都存有足够三年吃的粮食。越国的父老兄弟都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现在越国也已经克制够了,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谁像我们的国君这样体恤百姓呀,难道不可以为他效死吗?”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古地名,在苏州附近)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C项正确,道:施行“仁政”。 2.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理解有误,甲文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再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3.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意思都是“外城”。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B:指代上文的人物/结构助词,无实意。C:兵器/士兵。D:极端/到。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故:所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是“义”这一点上 却是共同的。晃盖智取取生陈刚是“义”,鲁智深醉打将门神是“义”,武松拳打镇关西是“义”。

B. 《博雷家书》中博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C. 《培根随笔》中的《谈美》一文阐明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它集中体现了培根善于用诗化的语言阐述精辟哲理的特点。

D. 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  《中庸》两篇,和《论语》  《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开卷未必有益,只有开好卷、会开卷,就能真正受益。

B. 有没有正确的环保观,是低碳生活能否实现的的关键。

C. 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这个世界。

D. 为了避免城市供水不再紧张,市政府决定从水库调水以解燃眉之急。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 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 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D.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亵渎     红妆素裹    重蹈复辙

B. 殒落     袖手旁观    谦而有之

C. 嬉闹     袖手旁观    味同嚼蜡

D. 萧索     格物至知    歇斯底里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娆(ráo)    狡黠(xié)     强聒不舍(guō)

B. 襁褓(qiáng)  诘难(jié)     恪尽职守(kè)

C. 恣睢 (suī)   诓骗(kuāng)   廓然无累(guō)

D. 拮据(jū)     抽噎(yē)      吹毛求疵(c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