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目似瞑 _________________(2) 一狼洞其中 ________________
(3)信不诬哉_________________(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一犬/坐于前 B. 其一/犬坐于前
C. 其/一犬坐于前 D. 其一犬坐/于前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4.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乙文的作者还揭露狼的什么特征?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或妻子)相见的苦涩与无奈。
B.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 “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好友(或妻子)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 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荒地的昔日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甲】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很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liú tǎng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乙】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尔泽·布菲的老人。
(1) 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liú tǎng_________ 干涸 _________
(2)“废弃”、“废墟”是文中甲乙两处划线处的的词语,请你选择填入。
【甲】: _____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________
(3) “荒地的昔日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这句话有语病,请把修改后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狼》的作者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有代表作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B. 李商隐是唐代诗人,陆游也是唐代诗人。
C.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句中的“高尚、纯粹”都是褒义词。
D.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古诗文默写。
(1)刘禹锡的《秋词》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直接赞扬秋景胜过春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谭嗣同《潼关》)
(4)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7)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诫子书》)
(8)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________________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_____________的人。 (《纪念白求恩》)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习近平曾说:“面对深陷苦难的人们,我们要有悲悯和同情,更要有责任和行动。我们要将尽可能向面临困境的人们伸出援手,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上述材料引起了你什么样的感想与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