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①以布衣富...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①以布衣富侔②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③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④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⑤未有也。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

②侔(móu):等同。 ③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④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⑤殆:几乎。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梁尝有疑(       )            梁王亦疑(          )

是以千金(       )              ④臣,民也(          )

(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侧而视之

A.如好逸而恶劳     B.杂然而前陈者    C.得之心而寓之久也   D.乃记之而去

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

           

3.翻译下列句子。

(1)  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2)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4.陶朱公是采用何种方式来回答梁王的问题的?他想向梁王表达什么见解?

 

1.(1)① 案件 ② 即使 ③ 因此 ④ 卑贱,目光短浅 (2) B 2.然 / 其 价 / 一 者 千 金 3.(1)所以统治人民施行政令教化的诸侯们,应该以厚德对待人民就可以了。(2) 这是我应当报答先皇的知遇之恩并且效忠陛下应尽的职责。 4.拿一薄一厚两块玉璧作比来回答梁王的询问,暗示梁王要换个角度看问题,治狱、治国要宽厚 【解析】选自《新序》 作者:刘向 年代:西汉 参考译文:梁国曾经有一件难以断定的案件,大臣们有些认为应当判有罪,有些人认为是无罪。即使是梁王也很疑惑。梁王道:“陶朱公(即范蠡),凭借平民的身份而做到举国首富,这必定是因为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于是就召来范蠡问他说:“梁国有一件难以断定的案子,断案的人一半认为有罪一半认为没有罪,即使是我也很疑惑,先生你来判断一下这个案件,怎么样?”范蠡说:“我是个卑贱的小民,也不懂得如何断案,虽然这样,(大王让我断我举个例子)我家有两块白玉璧,它们的颜色都一样,大小也一样、光泽也一样,但是它们的价钱,一块卖千金,一块卖五百金”。王说:“玉大小与色泽都一样,一块卖千金,一块卖五百金,为什么?”范蠡说:“从侧面看它,一块比另一块厚了一倍,所以价值千金”。梁王说:“好。”所以案件有了疑难,就不判罪,赏赐时有了疑难,便全部赏赐。梁国的臣民都很高兴。 由此看来,墙薄了就容易坍塌,丝织品薄就容易裂开,器物太薄就容易毁坏,酒太薄就容易发酸。那些薄的事物能够保持很长时间的,那是从来没有的。所以享有国家权力畜养人民,施行政治教化的君主,应该厚德对待人民,就可以了。 1.(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狱”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案件”的意思。(2)此题考查虚词的用法。B项和题干中的“而”都是表示修饰。A:表并列。C:表顺承。D:表顺承。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但是它们的价钱,一块卖千金。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故”“厚”“所以”“职分”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吴融:生于晚唐后期,一个混乱、黑暗的时代;诗人漂泊在外,偶然见到一枝杏花,触动他的情怀,写下这首诗。②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③澹烟:淡淡的暮色。

1.2.下列与“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表现手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C.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4.赏析尾联“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5.6.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2017年的金秋十月,家住泰州的小张前往内蒙古草原游玩,你与他结伴而行。

(1)【出发】小张母亲坚持要小张带上御寒衣物,小张说什么也不愿意,请你写出一句古诗

   句作为劝告他的理由。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驿站】三天后的傍晚,你们下榻锡林郭勒盟蒙古包旅店,喝醉马奶酒的夕阳柔柔地依

  偎在黄绿斑驳的草原上,身边却随处可见游客扔下的生活垃圾,请你拟写一句保护蓝天碧 

  草的公益广告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乡】蓝天白云下,呼伦贝尔大草原衰草连天,身着冬装的小张怎么也想不明白此地

  和家乡何以有如此大的差别,心中一阵悲凉,不禁想起水暖树绿的泰州,想起慈爱的母亲。

  经过你的开导和讲解,小张消除了疑惑,内心也开朗起来,随即拨通了母亲的电话。请你

  以小张的身份将这一切告知他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1)《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历险的第一地是_____________,在那里他一只手能拖动整支海军舰队,一餐饭要吞吃一大批鸡鸭牛羊外加许多桶酒。那里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党派名称)你争我斗,势不两立;相邻的国家不但想战胜并奴役对方,还要争论吃鸡蛋应敲哪头之类鸡毛蒜皮的“原则”问题。

(2)格列佛来到了慧骃国,看到了这里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下等动物_____________(填名称);也看到了“慧骃”们很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列举一例即可)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民者宣之使言。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仁者乐山。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

⑤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令初下,群臣进谏,_________________

⑦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_        

⑧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____,必以情。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更是其建设的倡议者。

B. 由于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D. 近日,国内气候专家飞赴巴黎,阐述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看法和主张,与会代表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