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日,我区“三水讲堂”教师成长平台在区教师发展中心多功能报告厅举行。
B. 各校要将“大阅读”工作纳入学校课程,努力增强“大阅读”活动的课程化水平。
C. 为加快“泰微课”资源建设步伐,教育局开展了“泰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论文评选活动。
D.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听取人民群众广泛意见,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标准。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多么发人深省啊!《都市精灵》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B. 寒假里,我准备将《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认真读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C. 有的地方搞文化下乡,可群众没品过文化味,没见过文化人,有的地方盖起了文化宫、少年宫,却是“文化宫里少文化,少年宫里无少年。”
D.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我观热带雨林,涉澜沧碧水,登傣家竹楼……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写在田字格内。
泰州宛如一杯幽幽的梅子酒,让人沉醉。穿梭在精巧典雅的园林之中,轻踩着复道回廊,怪石假山,抚摸着lòu( )空雕窗,绿瓦灰墙,jiàn( )赏着亭台阁xiè( ),雕梁画栋,dì( )听着风声呢喃,雨打芭蕉,感受着文墨书香,诗情画意, 真是惬意万分!
|
|
|
|
|
|
|
|
|
|
|
|
|
|
|
|
任选一题作文。
(1)董卿在阐述《朗读者》第一期主题词“遇见”时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那么,你的生命历程因何种“遇见”而有所收获呢?
请以“遇见你,我便有了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我国秦岭地区的小金河流域,林茂果丰,禽鸟众多。每年秋季果实成熟后,果农总要留一部分在枝头,作为鸟儿越冬的“粮食”。善解人意的鸟儿,一年四季坚守山间田野,为果农消灭了大量害虫,保障了果树的枝繁叶茂,使果农年年丰收。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IH 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任选一个角度,对颔联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__________ (2)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_
(3)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 (4)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 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 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 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 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 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 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