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魏晋是一个特例独行的时代,是一个真性情的时代,是一个真正文人的时代。魏晋犹如一颗明珠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闪光。 “魏晋风骨,风流天下”。 中国历史上的才子与魏晋的才子有着触目惊心的不同,他们率性自然,任性而为,活的真实,活的绚烂! 魏晋名士,魏晋风骨值得我们去尊重,去仰视。他们不追求名利和荣华富贵,他们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在权贵面前奴颜媚骨,不随大流博得世俗的赏识;他们有宏大的理想,即便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即便悲哀、消沉,但心中却永不放弃,用文人的责任和骨气竭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风骨,这种精神, ① 总是显得那么另类,那么格格不入, ②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 ③ 时常会让我们感动回味……
(1)文中划曲线句表达不当,请根据文意修改这个句子。
(2)在文中空格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下面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的诗歌《白马篇》(节选),诗歌描写的是边塞游侠少年形象。下列对其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A. “剽”字的读音是:piāo 。“卑”字共8画,第五画是横。
B. “狡捷”二句,诗人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游侠儿的敏捷灵巧,勇猛轻疾。
C. “弃身”四句,诗人运用反问手法,揭示出游侠儿具有崇高思想品德的内心世界。
D. “捐躯”二句,诗人以比喻手法表现游侠儿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待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一样。
下面一幅书法作品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洛神赋》选帖。赵孟頫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下列对这幅书法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赵孟頫行书代表作,字体行中兼楷,博采众长,用笔精到。
B. 这幅作品笔法蕴藉沉稳,酣墨淋漓,具有不激不厉的平和书风。
C. 字的结构端正匀称,点画比较丰腴,端美中具俯仰生姿的体势。
D. 这幅作品运笔圆润灵秀,优美潇洒,圆活遒媚;布局疏密有致。
生活是一座阅览室,自然万物皆为书卷。我们在生活中磨练与成长,点点滴滴,细细品味,总有一个人,一处景,一本书,一次相遇,一种陪伴……让我们有所感悟,总觉得无比珍贵。
请以“你无比珍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2)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①江苏泰兴国家古银杏公园坐落于“中国银杏第一镇”——泰兴市宣堡镇境内。公园占地面积9800亩,仅公园核心区就有定植银杏树13800余株,其中挂果树9800株。银杏资源极其丰富,已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
②古银杏森林公园的核心区是古银杏最为密集的区域,是一片由200棵银杏树组成的银杏林,都是200年以上的比较古老的银杏树,延绵的古银杏树郁郁葱葱,犹如华盖云集,形成了独特的银杏自然森林风景。远远望去,莽莽苍苍的银杏林,像连绵不断的群山,煞是壮观,被专家称为“自然之奇迹,休闲之胜地”。在这里,四季景色各有千秋:春季嫩枝照绿,入夏浓荫遮日,秋天金果累累,寒冬银枝傲天。无论哪个季节,漫步其中,都觉得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如同经受着一场“银杏森林浴”。游客慕名而至,追求一种远离大城市的喧闹、心旷神怡的感觉。
③古银杏森林公园的镇园之宝是从四川的深山老林移栽过来的,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汶川地震的时候,泰兴人民踊跃捐献爱心,四川人民就把这棵古老的银杏树捐送给泰兴,泰兴市政府就把这棵树栽移到银杏群落里面,使之成为一个旅游景点。为了纪念这段佳话,就将这颗古银杏树取名为“千年佛手”。
④古银杏森林公园今后将扎根于优越的古银杏资源和丰富的乡野民情,突出古银杏景观、古村落风貌和古银杏文化的景观特色,让更多的游客领略这一叹为观止的历史遗留下来的自然景观。
(选自《百度文库》,有删改)
1.第二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说明的内容看,本文属于事理性说明文。
B. 泰兴古银杏森林公园银杏资源极其丰富,但尚未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
C. 如果给以上文章添加一个标题,“泰兴古银杏森林公园的发展”可作为本文的标题。
D. 第①段中加点的“仅”、“就”二字强调了泰兴古银杏森林公园定植银杏树数量多。
3.如果你是导游,有一批游客将参观泰兴古银杏森林公园,你负责解说其中“镇园之宝”这一景点,请你根据上文内容设计一段解说词。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出知①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拯乃强应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②归,杀而鬻③之。”寻④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汝坐盗割牛舌!”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素取数十倍以遗⑤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选自《包拯传》,有删改)
【注】①知:主持管理 ②第:只管③鬻:卖 ④寻:不久⑤遗:赠送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拯强应之(_________)
②汝坐盗割牛舌(________)
③素取数十倍以遗权贵(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例句:以父母皆老
A.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是以必躬历山川(《治水必躬亲》)
C.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活板》) D.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里 中 父 老 数 来 劝 勉(在主谓之间停顿)
3.翻译下列句子。
(1)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4.比较选文划线句与链接材料中两个人物形象的不同点。
【链接】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
(选自《治水必躬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