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
①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
②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不明,但是太空悬案的侦察员——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察事实,对月球的身分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亮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③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千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40亿年前,月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质形成。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④但是,地球的直经只是月球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姐妹?
⑤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其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太平洋便是月球分裂出去的残迹。你看,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在,赞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⑥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1.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本文生动形象、浅显明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成功地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
作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比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加点的两个“很可能”,去掉行吗?为什么?
4.最后一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此何遽不为福乎(______________)
(2)堕而折其髀 (____________)
(3)此独以跛之故(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马无故亡而入胡(_________)
(2)其马将胡骏马而归(_________)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丁壮者引弦而战。
4.“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常与________________连用。
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请你描绘第三联的画面。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下面的对联都是赞颂古代名人的,请写出对联所赞颂的人物。
A.华夏之师,传道解惑为莘莘学子;
贤德之圣,奔走讲说扬中华文明。 赞颂的是:____
B.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
堤建西湖,神归东路,千秋永祀老诗翁。 赞颂的是:_____
C.北征乌桓,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
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 赞颂的是:____
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是学生能否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B. 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
C. 我们要预防眼睛不近视。
D.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暗喻、顶真)
B.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拟人)
C.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D.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