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一次冒险的经历让莫顿·亨特明白了“把困难化大为小,化整为零,从而实现人生目标”这...

一次冒险的经历让莫顿·亨特明白了“把困难化大为小,化整为零,从而实现人生目标”这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你的周围,一定也有一种事物或某件事情引发你的思考和感悟,请你以“         牵动我的情思”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写落叶、小草、跑道等);②字迹工整;③写出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不留真实姓名。

 

参考例文 枫叶牵动我的情思 在爷爷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枫树。 这棵枫树长得十分旺盛,直挺挺地站在小院的门口。夏天,它用碧绿的树叶遮起一片绿荫,我和哥哥便在树底下玩耍;秋天,树叶变成红色,在夕阳的映衬下,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这棵枫树记录着我的童年时期,一部分的快乐时光。 我和哥哥经常在树下玩耍。有一年的秋天,我因为一些小事而不高兴,坐在校园的一个小角落里,眼睛直直的盯着枫树,眼睛都不眨一下,身体也僵在那里,脑袋里以前空白。这时,哥哥放学回来,看见我呆呆地坐在那儿,十分好奇,走过去问:“喂,你怎么了?”我勉强地扯了扯嘴角,露出了一个十分不自然的微笑,说:“没事。”“不对,看你这样,肯定有事,快说。”我不愿与哥哥一同“分享”这让人不高兴的事,想了想,又抬起头,望着他的脸,并用手指着枫树说:“你不觉得它很美吗?叶子竟然是红色的,就像一个太阳似的,好神奇啊!” 哥哥听完后,转身跑到屋里去,放下书包,又跑出来,问我:“那你想要一片最红的枫叶吗?”“想。”我脱口而出。哥哥又转身跑回屋里,过了一会儿,他搬着一个梯子出来了。他把梯子放到枫树旁,爬到梯子的最顶端,为我摘了一片红红的枫叶。 这时,爷爷急忙跑了出来说:“昊昊,你搬梯子干什么?快搬回来。”哥哥向爷爷笑了笑,又急忙把梯子搬回到屋里。 哥哥出来后,将那片枫叶交给我。我细细的观察着它,把它当成宝贝。我发现,它真的像我形容得那样红,像太阳一样红,融化了我心中的冰。 那片枫叶,我一直好好地保存。每当我看着它,便会想起童年时的快乐。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标题“ 牵动我的情思”。“牵动”,意味“触动”“引起”“引发”。“情思”,指情感、思绪。所以,题意非常明显:什么(或谁),触动了我的感情;什么,引发了我的思绪。写作的重点应在“什么”是如何触动你的情感的,引发了什么样的情思。因此,本文题的留空处牵动“我”的情思的,可以是一个难忘的人,可以是一件感人的事,也可以是一件有特殊意义的物,甚至可以是一处迷人的风景……这个题,暗中限制了必须用第一人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可以通过某一个“点”写一种单一的情思,也可以通过几个“面”写一种综合的情感。文题的补空处填物可能最有利于成文,行文时以物为线索,由物牵动人的情思,最终达到以物衬人、以物喻人、睹物思人,这样物和人、事和人的交辉相映,文章将更有内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秦俑的《榜样》,完成后面小题。

峰子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家乡教书。当同学们都去火车站送他时,峰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一句悲壮的古诗: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先到县教育局报到,签了字后,办公室的同志瞪着一对金鱼眼问:“你是师大毕业的?”峰子什么话也没说,背起两大袋子书和行李,头也不回地搭车回了家。

父亲见峰子回来了,远远地迎了上去,说:“工作好了吧?”峰子没吱声,把行李往父亲手上一放,回到家“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水,然后才说:“省晚报让去做记者,

没去。”

“怎么?”

“我想回村里学校教书。

父亲颤着声问:“是不是在学校里犯了事?”

“年年都评三好学生呢,怎会犯事?”峰子坐了下来“那怎么回咱这破村?”“学校不是少了老师么。”

【A】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便去张罗着煮面条。峰子早没了娘。他看着驼了背的父亲,心中不由惴惴不安:父亲要是骂他一顿,或者打他一记耳光,他的心里也许会好受一点。

吃过面,峰子便去村小学找校长。

【B】说是学校,其实不过一层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木杆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学校长年驻校的,也就校长一人。

峰子在学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校长,校长正戴着那副掉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在地里侍弄自己种的蔬菜。

峰子轻轻地唤了一声:“校长”。

校长回过头,眼镜差点儿就掉到了地上。他见了峰子,脸上的笑便浮了上来,说峰子回来了。

“我是来向您报到的,我也来学校教书,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

“你…….”【C】校长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汪了泪,顾不上擦掉泥巴,就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

校长破例炒了一盘蛋,邀峰子喝一盅。校长一边喝酒一边说:“想你考上大学那年,学校里的娃儿就加了一倍,大家都把你当榜样呢。”

峰子就想起往年的寒暑假,他一回家,总有东家西家的请他到家里吃饭教课,说是要自家的娃子学学他的样。

可是,这一年暑假过去,也没见哪家有人来请他。和乡里乡亲的见了,还有人不相信地问:“峰子,你真回咱村里教书?”

峰子就爽快地回答:“是!”

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竟暴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校长和峰子都不明白:老师多了,学生怎么反倒少了?

于是峰子拿了一份花名册挨家挨户去问,问来问去,都回答说,我家娃儿不念书了,过两年让他到外面打工去。

峰子说:“孩子还小,怎就不让念了?”念了书没用。

“怎没用?念了书可以考大学啊。”

对方就不吭声了,任峰子怎么劝说也没用。等峰子一脚跨出大门,【D】后边就传来轻轻的嘀咕:“                                  ”

这话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

年后,县教育局捎了信过来,说是让峰子去领“扶贫助学志愿者”奖章,他成了全县教师的榜样呢……

(选文略有改动)

1.认真阅读小说,将峰子的主要活动补充完整。

告别同学→___________→回到家里→_____________ →答乡亲疑问→_____________ →获得嘉奖

2.得知峰子决定回乡教书后,【A】处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表现了他_______

________ 的复杂心理;【C】处校长“……·只是汪了泪,……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则反映了他________的心理。

3.【B】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反映了乡村怎样的特点?体现了峰子怎样的品质?

4.联系上下文,试写出【D】处“嘀咕”的话。

5.峰子是一位有着“悲壮”色彩的主人公,文中用了大量笔墨来表现他的“悲”和“壮”,请各举一例并作简要点评。

 

查看答案

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完成后面小题。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内容。

2.第③段划横线句子中“央求”换成“期待”行不行?为什么?

3.第②段中的划线句子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4.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什么?请结合你的实际情况,谈谈你的感受。

 

查看答案

阅读蒲松龄的《狼》,完成后面小题

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寤,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悟前狼假(睡觉)

B. 起(暴躁)

C.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攻击)

D. 增笑耳(只有)

2.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后狼止前狼又至。

B. 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

C. 不思则罔

D. 时习之,不亦说乎?

3.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 “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 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夫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D. 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后面小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

C.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D.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即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E. 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2.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情况统计表(2016年)

年份

国民图书

阅读率(%)

数字化

阅读率(%)

综合

阅读率(%)

人均纸质

阅读量(本)

人均电子

阅读量(本)

2015年

57.8

50.1

76.3

4.56

2.48

2016年

58.0

58.1

78.6

4.77

3.22

 

 

【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把”全国阅读“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我国的《全国阅读促进条例》已列入国家立法计划。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全国上下涌动着读书的热情,各大中小学校也开展了一系列读书活动。左下边是一所中学的同学设计的学校读书活动的海报。

①请认真探究材料一,写出中国人读书现状的三个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材料二中画面(文字除外)的内容及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