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怀民亦未寝 寝:________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但:________
③湖中人鸟声俱绝 俱:________
④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客:________
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 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 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 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mù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piāo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只唯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①(A、依靠 B、依托)的小船分开。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②(A、担心 B、操心)的样子。有时,它们会看一眼船上的主人,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插回翅膀里。
(1)看拼音写汉字。夜mù____piāo____游
(2)从文中①②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①处_____②处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有时,它们会看一眼船上的主人,将头从翅膀里拔出。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乡》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选自小说集《彷徨》。
B. 席慕蓉的《长城谣》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
C. 《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散文家志贺直哉创作的。
D. 《孤独之旅》是我国著名作家秦文君的作品。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________,把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3)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4)________。________,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5)高峰入云,________。________,五色交辉。”(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6)《小石潭记》中描写翠蔓依附岩石生长的优美形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________,________,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艾青《我爱这土地》)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走着,走着,我们会发现,旅途的经历让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等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或变得懂事了,或变得自信了,或变得宽容了……
请以“走着走着,我变得 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最美人瑞【注】这样走来
柳鸣九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于是比起别人,我便多了一些熟悉与就近景仰的机会。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对她这样的旧时代过来的海归大家,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和其夫君钟书先生的不拘小节、有时穿着背心短裤就见客不同,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每次在公共场合露面,都对面部做了不同程度的上妆,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京,是极罕见的。不过,季康先生的妆容几乎不着痕迹,似有似无。
③在公共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在学习会以及其他重要的场合中,季康先生极少发言、表态,实在不得不讲几句的时候,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当时我们想:杨老太这是在“刘备种菜园子”吧。多年后看到她以“点烦”原则(即把用词精简到不可能再精简的程度)翻译《堂吉诃德》,才发现,这不仅是真正发自内心地尊重人,而且真正做到了会尊重人。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而不像某些女才人那样,相识见面言必谈学术文化,似乎不那样就显不出自己的身份与高雅。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这还了得!在批斗会上,那么多党内老资格的革命干部,哪个不是服服帖帖?于是盛怒之下的造反派对她狠加惩罚,给她剃了个阴阳头。我第一次惊奇地感到季康先生性格中的凛然。要知道,“牛棚”里有不少从火线上转业过来的老战士,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小人物”,也在苦等“落实政策”,精神备受煎熬。同是天涯沦落人,处境谁也不比谁强到哪儿去。说起来先生们在浩劫中失去的,远比我们要多得多,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后来有一天,她的助手递给我一个小纸包,里面有二十元人民币,“这是先生要我交给你们的,补贴你们的家用,要你们收下,什么道谢的话都不要讲。”那个时期,我与妻子朱虹两人的工资加起来只有一百三四十元,承担着抚养两个孩子与赡养双方父母的责任,由于业务断了路,没有半点稿费收入,生活的确相当清苦。先生雪中送炭,我们只好恭敬不如从命。没有想到,到了第二个月,又有一个小纸包。然后,第三个月,第四个月……
⑧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人,基本上都是处境倒霉、生活拮据的青年人、“小人物”。也就是说,两位先生每月的工资,大部分都用于接济施舍了,且持续了好几年。从“十年浩劫”的炼狱里走出来,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⑨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的学术气氛充满了“斗争”的遗风。我访法归来写的文章,结集为《巴黎对话录》与《巴黎散记》两书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希望你和朱虹同志都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钟书同候。”
⑩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叨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专此复谢,朱虹同志均此”,还嘱咐我们注意防暑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再不可能有“钟书同候”了。
(选文有改动)
【注】人瑞,常指有德行或高寿的人。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⑤—⑧段所写的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描写方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3.第⑨段,从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情,联系全文,“我”对杨先生则怀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情。
4.下列这段文字是从“百度”中下载的,不宜添加到《最美人瑞这样走来》一文中,请从“思想内容”或“表达方式”中任选一个方面说明理由。
杨绛,钱钟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
5.2016年5月25日,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逝世。杨绛的离去,无疑是文学界的一大损失。消息一出,网友震惊。他们纷纷在网上悼念。有网友感叹:“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女人能被称呼为先生了吧!”请你根据对先生的了解写一句悼念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