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内文言文节选,回答小题。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炀,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日似瞑,意取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请教。
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 场主\积薪其中
C. 其\一犬坐于前 D. 乃悟\前狼假寐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顾 (2)止 (3)寐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两狼之并驱如教”。
4.选文的故事情节:惧狼→(______) →(______)
5.理解选文内容,具体说说文中是如何刻画屠户的机智?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
(3)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4)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
(5)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
(6)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
(7)《秋词》中,表现作者爱秋新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择取杨花落和子规啼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南国景象,烘托出哀伤愁恻的气氛。
C. 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普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2.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B.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C. 诗中写“子规啼”,是因为子规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以为悲情之鸟,这里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
D. 之所以以明月入诗,一是明月朗照可驱逐黑夜,再是借普天同照,传递心声给朋友,还有是以明月表现友谊的纯洁。
阅读课文《窃读记》节选,完成小题。
①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
⑦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抽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
③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虹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④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赋。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
⑤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⑥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见!”这是一本畅销书,那么厚厚的一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多够分量!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婪,多串几末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
1.下列对节选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写了“我”两次窃读的经历.
B. “暗喜没人注意”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庆幸”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通过这一系列的词语,把“我”急切地读书心理刻晒的淋漓尽致.
C. 而文中“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威风凛凛地“冷笑”你到底买不买?”“不是一回了!”等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则可见店老板的势利冷酷。
D. 从选文内容看,标题中的“窃读”表现了我对读书的钟爱之情以及想读书却不愿花钱买书只想去书店偷偷看书的痛苦和无奈。
2.下列对选文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真可谓是“众里寻他千百度”。
B. 第⑤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用“我不弄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总结前次窃读被“抓”的惨痛心理,用“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一句引出“我”新的窃读经历。
C. “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这句话足见有了上一次的教训后,“我”去窃读时的随机应变和花样多出,“吃一堑,长一智”。
D. “啊!终于和你相见!”一句,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传种地表达出再次成功窃读的欣喜以及对书的钟爱。
下面对语段的主要信息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1962年8月15日,雷锋同志不幸因公殉职后,他的日记陆续被一些新闻媒体报道出来。《中国青年》杂志社认为雷锋是和平时期青年的楷模,打算在1963年3月2日出一本合刊介绍雷锋事迹。2月17日他们给毛主席写信,希望他能为雷锋题词。毛主席看信后,为了宣传雷锋同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著名题词。3月2日,毛主席的题词在《中国青年》上刊出。4日,新华社发通稿。5日,全国各大报纸纷纷刊载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一题词,后来,中央决定,把3月5日定为雷锋纪念日。
A. 雷锋的日记被一些新闻媒体报道
B. 3月5日雷锋纪念日的来历
C. 《中国青年》杂志杜请毛主席为雷锋题词
D. 全国各大报纸刊载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
下面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游晴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B. 你对一位获奖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C. 小闵去接电话时,别人打错了,他说:。你打错了!也不看清电话号码就乱拨。”
D. 肖强对深夜仍在大声说话、喧闹的邻居说:“不要讲话了,我们要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