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同学们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其中一组的探究主题是“中国梅花文化”,以下是同学们整...

同学们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其中一组的探究主题是“中国梅花文化”,以下是同学们整理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自古以来,梅花就是中国文人喜爱的形象之一,这种喜爱起自《诗经》,历经汉魏、隋唐,到了宋代进入颠峰时期。林和靖以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香”写出了梅花不求识赏的隐逸孤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诗句又使梅的形象于“孤清”中多了几分高洁傲然;“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抒写出梅花不堕凡俗的坚贞自守;而苏轼的《定风波·红梅》中“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一句,则将高标俊逸的“梅格”与作者旷达超脱的人格融为一体。“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极尽表达出诗人愿意化身千万梅花的浪漫情怀。

可以说,中国文人从梅花的品性中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它隐逸孤清,高洁傲然,坚贞自守,高标俊逸,成为凌寒绽放于冬日的精神之花。历经岁月磨砺,梅花的象征意义丝毫不减。一代领袖毛泽东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更是赋予了梅花乐观坚韧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梅花的形象不仅存在于诗歌中,还广泛地存在于我国的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象之中。这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值得同学们探究并关注。

1.材料的第一句有一个错字,最后一句有一处语病,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错字修改:将“______”改为“______

句子修改:将“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材料中的横线里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3.同学们探究“咏梅诗”时发现诗歌多用修辞手法表达丰富的含义。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一句用拟人手法,赋予梅花以丰富细腻的情感,表现出梅花凌寒傲雪的风姿。

B.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使用对偶,对仗工整,意境脱俗,是咏梅的佳句。

C.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将梅花人格化,表达了其与世无争的坦荡和对自我追求的坚守。

D.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以传神之笔写梅花隐于春色又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赋予梅花以人的精神风采。

4.同学们在教室里练习书法,书写“梅花诗”。学生小王觉得“梅”字的第9笔颇为难写,还需多练。近日,他准备临摹一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条幅贴在教室里。你建议他临摹以下哪种书体?结合书体特点说说你的理由。

  

楷书          行书

“梅”字的第九笔是______

我建议他临摹______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5.钱币也是文化传媒的文化载体。同学们还关注到了钱币上的梅花。请你结合材料内容,探究一下我国第四套金属流通币“梅花5角”正面采用梅花图案的设计意图。

6.材料中“一树梅花一放翁”中的“放翁”指的是南宋爱国诗人______,他一生笔耕不辍,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例如,每当我们劝勉身边遇到重重困难、感到前路迷茫的朋友,常引用他《游山西村》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朋友看到光明和希望。

7.鲁迅先生十分喜爱梅花,曾请人刻过一枚“只有梅花是知己”的印章,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也爱梅花,书屋的后院就植有几株腊梅,曾为少年鲁迅的书塾生活增添几分趣味。我们学习过鲁迅叙写这段往事的作品《______》,这篇文章收录在他的散文集《______》中。

 

1.颠巅值得同学们探究并关注值得同学们关注并探究 2.①; ②、 3.A 4.点楷书/行书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一如我们求学的态度要端正,适合作为书法作品贴在教室里以明志。/行书体舒展灵动,一如梅花洒脱飘逸、不堕凡俗的品格,适合作为书法作品贴在教室以点染环境。 5.示例:梅花自古以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内涵,是中国人理想人格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将梅花设计于钱币之上,表达了中国人对梅花的喜爱,并借钱币的流通使梅花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6.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解析】 1.试题分析:(1)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巅”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2)“探究并关注”语序错误。改为“值得同学们关注并探究”。 2.试题分析:(1)前面是林和靖的一句诗,后面是王安石的一句诗,所以中间用分号。(2)“乐观坚韧”与“昂扬向上”都是短语,且是并列关系,所以中间应用顿号。 3.试题分析:“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一句运用的是比喻和衬托的修辞手法,不是“拟人手法”。此句的意思是: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4.试题分析:(1)考查笔顺。梅的第9笔是“点”。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先撇后捺;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先中间后两边。(2)考查楷书和行书的特点。楷书是汉字的主要书体。楷,是楷模,就是标准字体。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5.试题分析:硬币作为特定文化的载体,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时尚、传统、科技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也是了解一个国家的桥梁。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都可以浓缩其中。要仔细观察硬币,把硬币上的内容分层次或方位用说明性语言描述出来,综合硬币内容,把硬币寄寓的深刻含义表达出来。此题要从梅花的内涵和象征意义的角度作答。 6.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中“一树梅花一放翁”中的“放翁”指的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还考了《游山西村》中的名句。作答时要考虑到语境“每当我们劝勉身边遇到重重困难、感到前路迷茫的朋友”,这样就能做到准确无误了。 7.试题分析: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此题考查的是鲁迅的散文名称和散文集子的名称。注意材料中的提示语“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也爱梅花”等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附加题

(1)根据你的课外古诗词积累,填写下面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

__________________,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棹歌》)

(2)诗人笔下的冬天是千姿百态的,雪也是意蕴丰富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的雪是寂静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中的雪是欢快的。请你从课外积累中分别选择一句写雪的古诗,写在下面横线上。(示例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以“因为有你,我很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学校名。④字数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孙君飞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 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 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析】
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的将军?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⑪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⑫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⑬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1.阅读选文④-⑩段,补全下面的表格

段落

⑤-⑥

⑦-⑧

⑨-⑩

 

主要情节

父亲拉着桌凳等满车礼物回家

B

母亲用丰盛的饭食“招待”做生意亏本的父亲

父亲边看母亲晾晒衣物,边看我们玩耍,然后安然入睡

我的心理

A

有些难过

C

D

 

 

2.阅读第④和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回答回题。

(1)“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镀亮”一词如何理解?

(2)“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请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个句子表达好在哪里。

3.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如何理解母亲的表现?

4.选文第段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段中,“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黑白双风暴

①回顾历史,一个现象显而易见:文明越发达,衰亡越彻底。在人类大规模无节制的开发下,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文明被迫沦落他乡。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高明”了,终于短时间即酿成了大规模的自然灾害。

②19世纪,美国鼓励向半干旱的西部大草原移民开荒,认为这是既能发展西部又能解决饭碗的聪明之举。1860-1890年,90万平方公里处女地被开垦。孰料过度垦牧造成大面积沙化,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渐成气候,1932年爆发14次,1933年达38次,1934年春季终于发展成灾害性的沙尘暴,扫荡了中西部大平原,使全国小麦减产1/3。1935年,震惊世界的黑风暴降临了,裹挟着大量新耕地表层黑土的西风“长成”了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约3公里的“黑龙”,3天中横扫了美国2/3的地区,把3亿吨肥沃的地表土送进了大西洋。黑风暴所经之处,农田水井道路被毁,小溪河流干涸,16万农民逃离西部地区。当年美国农业损失惨重,粮食减产一半以上。

③可是,前苏联并没有接受美国的教训。从1954年开始,为“让荒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在哈萨克、乌拉尔等地的半干旱草原,10年之内开垦了约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度使前苏联粮食年产量增加了2/3。但植被和表土结构被破坏的结果是:1960年3月和4月两次出现了大面积黑风暴,仅哈萨克新垦区农田就被毁了20万平方公里,新垦区农耕系统几乎瘫痪,连邻国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也都尘雾迷漫。

④比黑风暴波及更广、持续更长且已覆水难收的是同时发生并绵延至今的白风暴。前苏联在土库曼斯坦卡拉库姆沙漠中修建的卡拉库姆运河,每年可从亚洲第三大湖成海的主要水源——阿姆河调水灌溉10万平方公里的农田和草场。这种“创造性地再造自然”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阿姆河水被截走,使得阿姆河下游的咸海水位急剧下降,30年间湖岸线后退10至20公里,成海湖底盐碱裸露,周围地区沙化严重,“白风暴”(含盐尘的风暴)接踵而至,不仅使咸海附近的环境荒漠化,白风暴还永久性地毁灭了60%的新垦区,使其成为生命的禁区,导致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

1.根据第②段的内容,依次概括美国黑风暴的另外两个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2)波及范围广(3)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读全文,简要说明第④段中“创造性地再造自然”的含义。

3.第②段主要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第④段画线句中“永久性”一词可以删去吗?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污其_________________

(2)今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_______________

(3)累寸不_________________

(4)羊子其言_________________

2.与“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中“之” 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丝竹之乱耳

B. 孔子曰:“何陋之有?”

C. 渔人甚异之

D.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4.读文章,你明白了哪两个道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