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各组加点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武陵人捕鱼业        不足外人道也

B. 处处之              寻向所

C.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黄发垂髫,并怡自乐

D. 便向路              出郭相将(《木兰诗》)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皆叹惋”?

3.作者在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他的这一理想?

 

1.C 2.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桃花源中人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3.寄托了陶渊明对没有阶级压迫剥削、没有掠夺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而宁静淳朴的社会的向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集中反映了对黑暗现实的愤恨;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解析】选自:《 陶渊明集 》 作者:陶渊明 年代:东晋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1.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C项。意思都是“……的样子”。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作为/向。B:动词,做标记/名词,标记。D:沿着、顺着/搀扶,扶持。 2.本题考查学生的想像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结合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想像。本题同时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桃花源人因为同情而叹惋。 3.本题考查归纳概括作者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此题难度不大,只要知道《桃花源记》文章主旨就可以归纳出来。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在阶级社会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你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情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洁得体。

主持人:您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吗?

嘉宾:①____________

主持人: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这句话?

嘉宾:②____________

主持人: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嘉宾:③____________

主持人:④____________

嘉宾:最重要的是,还要常回家看看。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请结合《汤姆索亚历险记》关于“海盗生活”的阅读回答:这个片段与“当海盗去”的片段相比较,汤姆的心情有了哪些变化?

(2)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西游记》,读后回答问题。

这妖精是牛魔王的儿子,我与他父亲相识,若论将起来,还是他老叔哩,他怎敢害我师父?我们趁早去来。

鲁迅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上面这段文字写的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什么磨难?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什么“人情世故”?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或篇名。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岑参《______》)

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⑥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____,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论语》)

⑧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相见欢》)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话中有4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

水满则溢,月莹则亏。留有余地,是锋茫不全露、得理也饶人的智慧。懂得留有余地,犹如掌握了一门精湛的武艺,使我们举手头足之间收放自如;懂得留有余地,就是深暗了一种处世哲学,让我们与人交往进退有度;懂得留有余地,就是破译了一份人生密码,教会我们善待自己。

 

查看答案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①新(yǐng______        ②(jùn______

③明(móu______善睐    ④浮想联(piān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